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整体设计大单元主题:走进社会生活一、教材内容分析与整合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的主题为“走进社会生活”。本单元包括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主题——走进社会生活,并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更好的走进社会生活,正确认识我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中健康成长,合理利用网络。单元结构图如下:本单元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学段对认识社会、合理利用网络问题的集中关注,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的问题入手,选择丰富的社会生活、网络生活新空间两个角度 ,采用对话的方式,力图在一定程度上由对自我的认知,开启社会生活,进一步认识丰富的社会生活、网络生活,并努力融入社会,合理利用网络。这一思路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认识社会的开始,承接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中继续深入展开,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教材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以“大单元”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摒弃每一课程单独教学的传统方式,按照大单元学习目标规划设计本单元的学习,组织引导学生认识和融入社会生活,理解网络对生活和对社会的作用,能够合理利用网络。二、课程标准分解 (一)第四学段课标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在道德修养层面的内容有: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在健全人格层面的内容有: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在责任意识层面的内容有:关心社会,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二)课程标准分解 学生学什么学生从现有生活经历和认知基础出发,感知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等项目与自己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和网络生活,理解自己己所处的时代主题——走进社会生活,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创造,理解更好的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成长,合理利用网络。学生学到什么程度1.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2.理解社会化的含义,懂得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训练场,应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实现个人成长。3.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4.知道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知道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5. 懂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知道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学生怎样学体验式学习:通过让学生分享参与社会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通过开展活动“宅男宅女”,既调动了学生展示融入社会的积极性,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同时也激发学生融入社会的意识。问题探究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你知道快递是怎样送到手中的吗”,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和参与社会的意识。通过课上小组“你会借助网络做哪些事情”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使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认识网络生活,合理利用网络。多媒体辅助学习:通过多媒体展示“社会化过程”和“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衣食住行”,引导学生分析对比,理解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通过多媒体展示“网络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在多感官参与的过程中,理解网络改变世界。跨学科学习:通过多次出示名言警句,引导学生做好理解与识记,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实现了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三)第四学段学业质量描述 能够尝试化解青春期烦恼,采取正确方法面对成长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自我管理,具有亲社会行为,敬畏生命,热爱生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三、学情分析 大部分八年级学生已经形成对社会的正向认识,愿意参与社会生活,能够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乐于服务和奉献社会,其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亲社会性。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绪,有参与愿望,但受交往能力限制和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影响,有各种形式的表现。中学生强大的自我建构需求是其心理成长的迫切需要,需要我们提供专业的引导,帮助其认识和理解“我与社会”的关系,进而知道如何“在社会中成长”。青少年和网络已经是“零距离”接触。青少年对互联网技术给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创新方面带来的影响理解不足,还不能深入认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大数据等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虚拟性的网络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纷繁芜杂的网络信息、多样性文化和价值观削弱了家长和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权威性。同时,青少年作为网络交往的主体,既参与构建网络文化,也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在充分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与社会进步的同时,冗余信息、不良网络文化甚至网络中的违法犯罪,也给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困扰。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是教育面对的一个迫在眉睫的时代课题。四、大概念大主题设计 本单元以“走进社会生活”为题,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社会生活出发,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主题“走进社会生活”,并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开启社会生活、正确认识我与社会的关系,使自己在社会中成长。本单元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阶段“认识社会、合理利用网络”的集中关注,学生需要形成的核心素养是“关心社会,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据此确定:本大单元的大概念——“认识社会生活,合理利用网络”。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一)确定大单元学习目标的主要依据 1.道德与法治“课标”中的课程理念、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学段目标、课程内容(入学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学业质量和实施建议。2.道德与法治教参的“单元首页”中的内容。 3.学情分析。(二)遵循“课标”分解和本大单元内容,根据学情分析,确定本大单元的学习目标:1.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培养对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不回避网络生活,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2. 责任意识:关心社会,了解时政,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树立遵守网络规则、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3. 法治观念: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在网络交往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4. 道德修养:初步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自觉践行良好的社会公德,能够明辨是非善恶,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六、学业评价 评价目标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学生能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网络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学生上课听讲、回答问题情况、学习态度、参与学习活动程度进行评价。学生是否能做到认真听讲,课上积极思考,参与到课上的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耐心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教师观察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生和生活中自觉关注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能够合理利用网络。根据学生课上听讲情况,在分享好方法、贡献“金点子”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况进行评价学生回答问题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提出的问题是否具备可行性,是否认真学习他人分享的“金点子”,是否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师观察并结合学生表现进行评价通过整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树立社会意识,媒介素养意识,知道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积极融入社会是每个公民为实现中国梦应有的责任。自觉养成合理利用网络的习惯。综合学生在班级和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进行评价学生能否在平时的生活中认识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的重要性,能否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融入社会活动,能否认完成课后作业。教师课后作业评价七、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强调通过大观念、大问题、大项目、大任务来组织一个单元的教学,把单元内容结构化。据此,设计了以下单元整体教学结构图。八、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一)设计单元大任务首先,结合单元大概念“认识社会生活,合理利用网络”。然后参考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学业质量描述“能够尝试化解青春期烦恼,采取正确方法面对成长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自我管理,具有亲社会行为,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考虑到单元大任务本身也承载着评价的功能,经过推敲和思考,最终确定本单元大任务。即:认识社会生活和网络作用,为了养成亲社会行为,你打算怎样融入社会,合理利用网络?大任务聚集本单元内容,学生可以用第一课的“丰富的社会泩”中学到的知识,联系社会特点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向其他同学宣传融入社会的重要意义。学生还可以用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中学习到的内容,教会其他同学认识网络改变世界,做网络生活的主人。同时,学生还能把自己规划的“融入社会,合理利用网络”向同学展示,学生在完成大任务的同时也获得了单元大概念。(二)创设单元大情境本单元的单元大情境是结合着单元大任务来进行创设的,是结合着新学期道德与法治开展的“走进社会生活”活动来进行设计的。本单元创设出的大单元大情境是:在新学期伊始,学校开展以“认识社会生活合理利用网络”为主题的关注社会活动,学生们以建议的形式,围绕“怎样认识社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是如何改变世界的?”等内容准确参与活动。单元的大任务围绕走进社会生活为题整理建议,大情境围绕大任务创设的是开展建议活动,在建议活动的大情境下围绕核心问题将大任务进行分解,设计成任务群,即不同主题的行动建议书,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准备行动建议的内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融入社会的意识。十、大单元作业设计 课时作业单元作业第1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利用周六周日,到自己喜欢的社会或者公园、商场参观感受。单元大任务:就网龄、使用网络的目的和内容、每周使用网络时长等内容,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开展调查,了解班级同学使用网络的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第2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次亲社会行为,并做好记录。第3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本节课所学知识,制定一份科学的上网计划。第4课时: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调查同学们应用网络情况,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日后应用网络的建议。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二节 在社会中成长(统编版)八年级上八年级上册1.丰富的社会生活2.网络生活新空间走进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利益3.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4.社会生活讲道德6.责任与角色同在7.积极奉献社会8.国家利益至上9.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10.建设美好祖国5.做守法的公民整体脉络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课堂总结06作业布置丰富的社会生活网络生活新空间我与社会在社会中成长网络改变世界合理利用网络单元结构走进社会生活教学目标政治认同: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初步培养学生亲社会的意识。法治观念: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责任意识: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 1920年,在印度,有人在狼窝里发现两个“怪物”。原来这是两个从小就被遗弃的女孩。其中大的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人们首先对他们进行了身体检查,发现他们身体的生物系统是正常的。人们还发现这两个狼孩虽然长得与人一样,但行为举止却完全和狼一样。她们不会说话,只能像狼那样嚎叫,他们用四肢爬着走路,白天睡觉,夜晚活动,用手直接抓生的食物送到嘴边吃。思考:(1)她们为什么不会说话也不会直立行走?(2)你认为从小生活在狼群的狼孩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吗?“狼孩”脱离了社会生活,具备了狼的生活习性,不能像人一样生活,没有社会化的过程。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真正成长和发展起来。所以,“狼孩”不是一个社会人。新知导入(1)你知道快递是怎么到自己的手中吗?作为现代的社会成员,我们每个人都接收过快递,快递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活动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探究新知(2)你觉得这个“旅程”能否脱离一些环节呢?①物流仓库②拣货③分拣④打包⑤贴地址⑥搬运⑦装车⑧运输⑨到达配送站⑩配送⑩签收仓库工人运输车拣货人员生产厂家纸壳生产厂快递公司快递员运输人员……公路我们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探究新知狼孩(人的自然属性)正常人(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化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探究新知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国家的培养父母同伴老师社会国家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个人成长与社会生活有什么关系?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探究新知刚出生的婴儿国家的培养我们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价值观念日渐养成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社会化的途径社会化的表现社会化的结果父母的抚育父母的养育同伴的帮助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教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社会的关爱探究新知探究分享:为什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学习探究新知 当人完成基本的社会化(比如学会走路、吃饭、说话),是否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为什么?衣食住行学习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为我们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衣行住食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为我们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探究新知个人成长与社会生活有什么关系?课堂笔记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②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探究新知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讨论:面对看客现象,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学会亲近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探究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和表现探究新知活动二:养成亲社会行为辨一辨:以下是亲社会行为吗?探究新知亲社会行为含义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课堂笔记探究新知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必要性、重要性)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服务社会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必要性)探究新知亲社会行为探究新知你还了解哪些亲社会行为?探究新知②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分享帮助他人探究新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要关心社会发展。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探究新知志愿服务美化城市环境爱心捐助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重要性)探究新知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必要性)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意义)③有利于体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意义)课堂笔记探究新知守护高原人民健康的老院士吴天一——长松荫高原。1958年,吴天一跟随部队来到了青海。那时,大量来支援高原建设的人都患上了怪病,一位患者饱受折磨痛苦离世的模样,让他深受触动……于是,他开始了长达60年的高原病学研究,当时中国的这项研究,还是一片空白。2001年,青藏铁路修建,吴天一担任医学专家组组长。5年里,14万筑路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这是吴天一用毕生的心血,创造出的医学奇迹。吴天一颁奖词: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结合材料和你参加过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材料分析探究新知我们力所能及的亲社会行为在社区派发垃圾分类的宣传单在学校的生态菜园里除草在植物园里当义务讲解员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探究新知②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探究新知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培养亲社会行为的做法: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课堂笔记探究新知分享与交流探究新知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植树、研学旅行...)捐款主动让座我们可以参加哪些亲社会行为?义务植树、献血宣传环保、交通知识、防火知识;打扫社区卫生,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公交车上给孕妇、老人让座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帮助维护交通秩序;………探究新知拓展空间从小到大,我们读过很多成功人物的故事。以你感兴趣的一个人为例,参考下面的提示,探究其成长过程。主人公对成长环境有怎样的认识和判断?主人公是怎样确立自己人生志向的?主人公是如何利用社会条件实现人生目标的?主人公为社会作出了哪些贡献?社会对主人公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在社会中成长在社会课堂中成长养成亲社会行为1.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和表现2.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2.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意义3.培养亲社会行为的做法1.社会化的含义板书设计课堂练习1. 在我省各地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不乏中学生的身影,他们清洁社区卫生,劝导文明通行,发放"创文"手册……中学生参与此项活动是( )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③热心社会的表现,属于亲社会行为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表现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D课堂练习2.歌德说:“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②社会离不开个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③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④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B课堂练习3.光明影院”是我国首个以高校师生为志愿者主体的无障碍电影公益项目。截至目前,“光明影院”在31个省区市进行公益放映和推广,将无障碍影视产品送到2000多所特殊教育学校,让许多视障人士领略到光影世界的魅力。材料说明,亲社会行为的养成需要做到( )A.守信重诺,推己及人 B.身体力行,热心友善C.为人着想,合作谦让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课堂练习4. 刘明脾气很好,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够做到先人后己,有时候别人无意冒犯了他,他也一笑了之,不去计较。你认为刘明( )A.太软弱可欺,这样只会使自己吃亏。B.为人谦让,善于处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C.缺乏计较精神,将来在社会中很容易受欺负。D.待人诚信,值得我们学习。B课堂练习5.某学校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开设了农作物种植、面点制作等劳动课程,带领学生进行劳动体验,劳动课的开设是否会影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家长表示担忧。对于劳动课,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劳动课能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养成亲社会行为②劳动课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弘扬劳动精神③学校要将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必要劳动技能作为主要任务④开设劳动课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生活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在社会中成长,知识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滋养,希望同学们自觉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上的人。作业布置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拓展性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次亲社会行为,并做好记录。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大单元课时设计(简案)大单元课时设计(简案)课题 1.2 在社会中成长 课时 第1课时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初步培养学生亲社会的意识。 法治观念: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责任意识: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环节(问题/任务)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设计意图问题/任务一新知导入 1920年,在印度,有人在狼窝里发现两个“怪物”。原来这是两个从小就被遗弃的女孩。其中大的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人们首先对他们进行了身体检查,发现他们身体的生物系统是正常的。 人们还发现这两个狼孩虽然长得与人一样,但行为举止却完全和狼一样。她们不会说话,只能像狼那样嚎叫,他们用四肢爬着走路,白天睡觉,夜晚活动,用手直接抓生的食物送到嘴边吃。 思考:(1)她们为什么不会说话也不会直立行走? (2)你认为从小生活在狼群的狼孩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吗? 教师根据学生对狼孩儿的理解以及对问题的交流,进行评价。 通过“狼孩”的故事,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成功的引出本节课话题——在社会中成长。问题/任务二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活动一:1.考一考 作为现代的社会成员,我们每个人都接收过快递,快递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1)你知道快递是怎么到自己的手中吗? (2)你觉得这个“旅程”能否脱离一些环节呢? 提示:我们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概念理解:什么是社会化? 小结: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思考讨论:社会化的过程和途径? 小结: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活动二:探究分享:为什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当人完成基本的社会化(比如学会走路、吃饭、说话),是否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为什么? 师生小结: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为我们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作出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参与思考讨论“社会化的过程和途径”情况,作出评价。 通过组织学生“考一考”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概念理解”活动,引导学生借助教材,归纳整理关于社会化的相关概念、表现及意义。问题/任务三养成亲社会行为 活动一:1.讨论:面对看客现象,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提示:学会亲近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辨一辨:以下是亲社会行为吗? 3.课堂笔记: 亲社会行为含义: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 4.名言赏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 小结: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活动二:1.材料分析 材料:守护高原人民健康的老院士吴天一——长松荫高原。1958年,吴天一跟随部队来到了青海。那时,大量来支援高原建设的人都患上了怪病,一位患者饱受折磨痛苦离世的模样,让他深受触动……于是,他开始了长达60年的高原病学研究,当时中国的这项研究,还是一片空白。2001年,青藏铁路修建,吴天一担任医学专家组组长。5年里,14万筑路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这是吴天一用毕生的心血,创造出的医学奇迹。 吴天一颁奖词: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思考交流:结合材料和你参加过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小结: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分享与交流:我们可以参加哪些亲社会行为? 示例:义务植树、献血;宣传环保、交通知识、防火知识;打扫社区卫生,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 3.拓展空间 从小到大,我们读过很多成功人物的故事。以你感兴趣的一个人为例,参考下面的提示,探究其成长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问题情况,作出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参与辨析情况,及时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对名言的理解和对问题的问题正确与否,进行及时点评。 教师根据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程度,结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交流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组织学生对“看客”现象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养成亲社会行为。 通过“课堂笔记”环节,有效落实本节课的难点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名言赏析”活动,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材料分析,使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归纳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检测 检测内容: 1. 在我省各地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不乏中学生的身影,他们清洁社区卫生,劝导文明通行,发放"创文"手册……中学生参与此项活动是( D ) 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③热心社会的表现,属于亲社会行为 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表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歌德说:“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B) ①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社会离不开个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④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光明影院”是我国首个以高校师生为志愿者主体的无障碍电影公益项目。截至目前,“光明影院”在31个省区市进行公益放映和推广,将无障碍影视产品送到2000多所特殊教育学校,让许多视障人士领略到光影世界的魅力。材料说明,亲社会行为的养成需要做到( B ) A.守信重诺,推己及人 B.身体力行,热心友善 C.为人着想,合作谦让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刘明脾气很好,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够做到先人后己,有时候别人无意冒犯了他,他也一笑了之,不去计较。你认为刘明( B ) A.太软弱可欺,这样只会使自己吃亏。 B.为人谦让,善于处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C.缺乏计较精神,将来在社会中很容易受欺负。 D.待人诚信,值得我们学习。 5.某学校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开设了农作物种植、面点制作等劳动课程,带领学生进行劳动体验,劳动课的开设是否会影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家长表示担忧。对于劳动课,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 ①劳动课能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劳动课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弘扬劳动精神 ③学校要将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必要劳动技能作为主要任务 ④开设劳动课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生活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 拓展性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次亲社会行为,并做好记录。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整体教学】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单元整体设计.doc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上册 1.2 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表格式).docx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上册 1.2 在社会中成长 课件(共40张PPT).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