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基础知识 试卷(含答案解析)-【备考2025】2022--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训练(广西专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1 基础知识 试卷(含答案解析)-【备考2025】2022--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训练(广西专版)

资源简介

专题01 基础知识 试卷(含答案解析)-【备考2025】2022--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训练(广西专版)
一、基础知识综合
(2024·广西·中考真题)班级举行“文物里的中国”导览活动,同学们现场作了文物介绍,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红山玉龙】我是一枚玉龙玦,来自五千年前的红山。我的造型古朴,线条粗犷。中华民族的先民将自己视为龙的传人,把我制成了蜷曲的龙形。五千年岁月悄然而过,我依然保持着腾空飞舞的轻jié( )姿态,在中华多民族大融合的漫长时光中飞翔,起舞。
【何尊】①我是青铜器何尊,来自三千年前的西周,造型凝重雄奇,纹饰______。②主人铸造我时,把“宅兹中国”等文字镌刻在我的内胆底部,以铭记先辈的丰功伟绩。③这大概可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④如今虽然我光泽暗淡,但我身上的铭文将先人的荣光,展示在你们眼前。
1.请为“红山玉龙”介绍词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古朴( ) (2)轻jié( )
2.请结合语境,解释两则介绍词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融合 (2)丰功伟绩
3.填入“何尊”介绍词横线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巧妙绝伦 B.名副其实 C.多多益善 D.相得益彰
4.“何尊”介绍词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5.请你根据以下资料夹信息,为铜镜作现场介绍。要求:使用铜镜的口吻介绍,说明顺序合理,信息完整。
【资料夹】西汉铜镜 背面边缘一圈铸有包含“中国大宁”的52字铭文。 表面整体鎏金。 背面布满瑞兽、博局纹样。 正面平滑光洁。
(2023·广西·中考真题)班级正在制作短视频《壮美广西》,以下是部分解说词,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开篇画面】广西,站在中国这张异彩纷呈的全家福的西南一隅。她像一个朴实的邻家姑娘,不太张yáng( ),却难掩其秀外慧中。这里有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这里安居乐业,共同描绘美丽和谐的新时代画卷。
【节日画面】广西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人们载歌载舞,欢聚一堂。“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如今也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每年“三月三”,各族歌手齐聚歌圩,你唱我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真可谓“______,______”。
【体育画面】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当丰盛,其中不少项目深受各族群众喜爱。在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中,抢花炮是非常流行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各地潜心挖掘传统体育项目,推广民族体育活动,让一些体育项目从小众逐步走向大众。
6.阅读“开篇画面”解说词,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张yáng( ) (2)和谐( )
7.“开篇画面”解说词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8.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欢聚一堂
(2)潜心
9.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解说词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八桂团结谱新曲 ②四海风云增光辉 ③九州奋发奏华章 ④五湖气象呈祥瑞
10.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如今也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
B.每年“三月三”,各族歌手齐聚歌圩,你唱我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
C.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当丰盛,其中不少项目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D.在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中,抢花炮是非常流行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2022·广西柳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2小题。
如果想重温祥( )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xiāo( )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jié( )的阳光,从天窗洒入。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 。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 )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选自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1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qiánɡ 销 结 jiàn B.xiánɡ 销 洁 jiān
C.xiánɡ 消 结 jiān D.qiánɡ 消 洁 jiàn
12.在横线上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也是希望永恒在前 B.不是希望永恒在前
C.或者是希望永恒在前 D.而且是希望永恒在前
(2022·广西·中考真题)节气就是气候变化的节点,一年有吞、夏、秋、冬四个季节。古人把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一年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如下图)。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合序轮回,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于四季的划分,往往习惯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起点。
(一)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吞,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此时虽依然春寒liào( )峭,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勃。立春日有做春饼、赠春盘、食春菜等饮食之俗。《荆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亲朋会宴。啖吞饼、生菜,帖‘宜春’二字。”立春过后,春暖花开,人们喜欢出城玩乐,俗称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13.阅读以上两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沧( ) (2)liào( )
14.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二)立夏
二十四节气,是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时令)的特定节令,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在这时节,蝼蝈、青蛙开始聒噪看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上,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争相出土,万物至此皆日日攀长。明人《遵生八笺》亦云:“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右图为丰子恺绘立夏的画作。红红的樱桃,满满的豌豆,闻香飞来的蜻蜓,鲜活多姿,趣味盎然,引人遐想。
15.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1)孟夏 (2)盎然
16.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分别反映春季和夏季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
①东风软系桃花雨 ②红莲翘指蜻蜓吻 ③雁语无题桂就章 ④闻香转角梅方露
⑤碧水吟歌蛙鼓合 ⑥含笑迎春雪已红 ⑦菊香不散枫生色 ⑧西柳轻堆翡翠烟
(1)春季: (2)夏季:
(三)立秋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秋,甲骨文像长须长足的蟋蟀(如下图)。造字本义:天气转凉。蟋蟀出现的季节。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趋于减少或下降;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尔雅》:“秋为收成。”《说文解字》:“秋,禾谷熟也。”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17.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关于四季的划分,往往习惯以“四立”(立作、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起点。
B.立春过后,春暖花开,人们喜欢出城玩乐,俗称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C.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上,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争相出土,万物至此皆日日攀长。
D.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趋于减少或下降: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四)立冬
宋代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诗有句:“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古人编写的七十二候,将立冬节气分为3个5天,每5天为一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唐代李白有《立冬》诗云:“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水冰地冻,“雪”往往是古代咏冬的诗文里常见的意象。
18.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与“雪”相关的内容。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毛泽东 《沁园春·雪》 互文,写寒冬雪景,气势磅礴,境界阔大。 ① ,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即景抒情,云遮雪塞,道尽英雄失路之悲慨。 ② ?
刘义庆(编) ③《 》 比喻,喻雪飞扬之态,轻盈之雅。 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 《卖炭翁》 景物描写,写雪后卖炭路途之艰难。 ⑤ ,
张岱 《湖心亭看雪》 间接描写,描绘雪后雾气弥漫,天地浑然难辩的景象。 雾凇沆砀,⑥ ,
柳宗元 《江雪》 写雪景,却没有“雪”字,凸显空灵之境。 ⑦ ,
(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根据下列语境,完成下面小题。
虎年春节到来之际,改造后的梧州市西堤( )公园重新开放,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甲】运动健身的好去处。公园着力打造亚热带风情景观特色,植物种类丰富多彩。在公园中心广场前的巨石上,雕刻着古苍梧郡的历史文述和辖图。特别是长堤护栏上80首(幅)历代名人政要对梧州咏赞的题诗,契( )合了梧州的深厚历史文化底yùn( )。梧州的辉煌历史,是梧州的基石与精神财富。如今,梧州人在【乙】海纳百川,力争上游【乙】精神的熏táo( )下,埋头苦干,奋发图强,重塑梧州辉煌。
19.下列依次填入括号里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tí qiè 韵 陶 B.dī qì 蕴 陶
C.tí qiè 蕴 淘 D.dī qì 韵 淘
20.在上面语段中【甲】【乙】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2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游客:在西堤公园临江步道漫步,一步一景皆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B.市民:晚上,公园里华灯闪烁,流光溢彩,与波光粼粼的西江相映成趣。
C.学生:每当吟诵长堤护栏上那些咏赞梧州的题诗时,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D.设计者:公园的设计栩栩如生,“堤、路、园”完美融合,提升了城市品位。
二、综合性学习
22.(2023·广西·中考真题)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班级召开“播撒想象的种子”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名著中知想象】你所在的学习小组计划在班会上展示名著阅读笔记,请你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我们在名著阅读中感受到了想象的魅力。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虚构了一个魔幻世界,赋予孙悟空多种超凡本领,比如① ;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想象尼摩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② ,带领团队在大海中自由航行;《艾青诗选》中,艾青曾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达③ 的感情。
(2)【任务二:想象中话未来】班会上,同学们就“未来生活”的话题发挥想象,积极发言。请你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要求清楚、连贯、不偏离主题。
主持人:同学们好!未来的生活将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小广:① 。
小西:没错,人们只要报名参加星际旅行团,就能乘坐太空飞船到达火星。
壮壮:大家都说太空,我来说说未来的地球吧。② ,虽然没有红绿灯但交通秩序井然。
美美:我也来说说,未来海底会建立“鲲龙”科考站,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主持人:感谢大家的积极发言。让我们③ 。
(3)【任务三:实践中谈想象】班会上,因小发明获奖的壮壮分享了他的心得:“想象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壮壮的发言引发了你的思考。请就“想象与创造的关系”表达你的看法,写一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2022·广西柳州·中考真题)【材料一·新闻报道】
广西日报讯 近日,《广西文学》杂志2022年第4期刊登了由柳州多位本土作家联合创作的系列散文《柳州八记》,用文学展现了城市之美,让龙城绮丽多彩的风物以诗情画意的笔触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业重镇、优秀旅游城市,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形成了“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柳州精神。《柳州八记》以清新隽永的笔触和丰富详实的资料,介绍了柳州多个知名景点及特色品牌,包括《龙城记》《柳江记》《罗池夜月记》《工博记》《程阳永济桥记》《紫荆花记》《奇石记》《螺蛳粉记》8篇,从八个不同的书写角度,涵盖了柳州特有的文化元素,彰显了柳州厚重的历史、坚韧自强的品格以及源远流长的山水人文情怀,弘扬了柳宗元《永州八记》文以载道、以文立心、雄深雅健的文风。
【材料二·作者访谈】
假设《柳州八记》的作者代表、作家周日任接受记者采访,以下是访谈片段——
记者:周先生,请先谈谈你们这次创作的缘由、过程,好吗?
周日任:为了追寻柳宗元足迹,向大师致敬,我们开启了此次写作之旅。整个工作是去年年底开始的,今年1月顺利完稿。
记者:①
周日任:能与多位优秀作家共同完成这组作品,我感到十分激动。在写作过程中,自己对柳州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记者:②
周日任:希望通过优美的文字,打响柳州文艺“龙城笔阵”品牌,也让更多人知晓柳州,爱上柳州。
【材料三·文章选登】
螺蛳粉最早的传说,要追溯到唐朝。据说螺蛳粉还是柳宗元的“救命粉”。柳宗元被贬到柳州担任刺史,心情抑郁加上水土不服,不思饮食,病倒在床,遍寻名医皆束手无策。府中厨师周万福十分焦虑。某日他到柳江边洗菜,随手捡回几颗螺蛳,突发奇想,以螺蛳为原料制作了一碗高汤,又往汤里放了一把米粉。柳宗元闻之,胃口大开,连吃三碗,恶疾自愈。
还有一种说法,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某天深夜,几位慕名来到柳州的外地人饥肠辘辘,找到一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摊点,可是米粉必备的骨头汤已经没有了,只有一锅煮螺蛳剩下的汤汁。摊主情急之下,把米粉放到螺蛳汤里煮,又加上青菜、酸笋、花生等配料。这几位外地人吃后,大呼过瘾。摊主将此记在心中,逐步完善其配方和做法,于是便成了螺蛳粉的雏形。
(节选自《螺蛳粉记》,有删改)
23.请根据【材料一】的文字概括出这一则新闻的标题,不超过20字。
24.请根据【材料二】中的对话,把记者的两次采访提问补写出来。


25.【材料三】中关于螺蛳粉起源的说法,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古代说”赞同溯源到唐朝,“现代说”赞同溯源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假如你要“选边站”,你会赞同哪一种说法呢?请结合【材料一】中的相关内容陈述理由,不超过60字。
我赞同“ 说”,理由是:
三、名句名篇默写
26.(2024·广西·中考真题)根据语境,填写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名句。
文物里的中国多姿多彩,诗词里的中国隽永千年。
先秦诗人以“① ,在水一方”营造浪漫意境,北魏郦道元以“清荣峻茂,② ”赞美春冬胜景,唐代陈子昂以“前不见古人,③ ”慨叹时间绵长,④ (人名)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抒写雄心壮志。
南宋晏殊借花落燕归暮春图,表达“⑤ ,⑥ ”的惆怅之感;元代马致远借深秋晚景图,抒发游子“⑦ ,⑧ ”的浓重乡愁……
中华文明史册上的优秀诗文灿若繁星,给世代中国人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
27.(2022·广西柳州·中考真题)根据语境,用原句默写。
假设一众文人能穿越时空,在网络朋友圈交流思想,探讨人生。这日,他们谈及人生志趣,在雨中沙湖道上行走的苏轼触景生情,率先发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①远渡荆门的青年李白与之产生共鸣,脱口而出:“眼前明月如镜,云霞似楼,这正是 , 。(《渡荆门送别》)”②李清照回味梦中的云涛晓雾,望风长嗟:“吾虽一介女流,但仍渴望如大鹏展翅。风休住, !(《渔家傲》)”③曹操则捋着胡须,微微一笑:“老夫虽已年迈,仍乃骏马一匹。老骥伏枥, 。(《龟虽寿》)”④陶渊明伫立篱前,远望山野:“鄙人已远离官场,问吾每日何为? , 。(《饮酒》)”⑤孔子看完众人的发文,朗声笑曰:“人各有志,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十二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p 捷 2.(1)融合指中华多民族相互交融。
(2)丰功伟绩指先辈的伟大功绩。 3.A 4.第③句有误。成分赘余,去掉“大概”或者“可能”。改为:(1)这大概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2)这可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 5.示例:我是一件来自遥远西汉时期的铜镜。我的形状是圆形的,象征着圆满和完整。我的表面整体鎏金,光泽璀璨,这种工艺让我历经千年仍能保持如新的光彩。我的正面平滑光洁,能够清晰地映照出人的面庞。我的背面布满了瑞兽和博局纹样,栩栩如生,并且背面边缘一圈铸有包含“中国大宁”的52字铭文,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一件西汉铜镜,我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与繁荣。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古朴(p ):形容质朴而有古代的风格。
②轻捷(jié):形容轻快敏捷。
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融合:融合指将不同的事物或观念合并在一起,使它们相互交融、相互融洽。根据“在中华多民族大融合的漫长时光中飞翔,起舞”可知,指的是中华多民族相互交融。
(2)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根据“以铭记先辈的丰功伟绩”可知,这里指先辈的伟大的功绩。
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
B.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C.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D.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文本介绍的是青铜器何尊的纹饰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应使用“巧妙绝伦”;
故选A。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何尊】文段第③句“这大概可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成分赘余。删去“大概”或“可能”。改为:(1)这大概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2)这可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
5.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题干给出的西汉铜镜的资料,按照正确的顺序说明即可。
示例:我是一件铜镜,来自遥远西汉时期,承载着那个时代的繁华与梦想。我的表面通体鎏金,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更显尊贵。我的正面光滑平整,可以清晰地映照出你的容颜。我的背面装饰着各种祥瑞、博局纹样图案,并且我的背面边缘铸有包含“中国大宁”的铭文,一共52个字,彰显着那个时代的恢弘气象。
6. 扬 xié 7.异彩纷呈、秀外慧中、得天独厚、绿水青山、多姿多彩、安居乐业(任写三个即可) 8.(1)欢聚一堂:快乐地聚集在一起;
(2)潜心:用心专而深。
9.上联:① 下联:③ 10.C
【解析】6.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yáng——扬。张扬:宣扬,声张;
谐——xié。和谐:协调而匀称。
7.本题考查成语积累。
【开篇画面】中的成语有:异彩纷呈、秀外慧中、得天独厚、绿水青山、多姿多彩、安居乐业,任意写出其中三个即可,注意字词书写正确。
8.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欢聚一堂:欢乐的相聚在一起。文中指广西各族人民在节日的时候,都会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庆祝节日。
潜心:用心专一。文中指广西各个地方的少数民族区域都在用心挖掘传统体育项目。
9.本题考查对联配对。注意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内容相关。
①③两句开头四字“八桂团结”“九州奋发”都是主谓短语,是一副对联。②④两句开头四字“四海风云”“五湖气象”都是偏正短语,是一副对联。横线前的文段以“广西歌圩”为主要内容,故①③两句的对联更符合语境。
10.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C.搭配不当,“体育项目……丰盛”搭配不当,可将“丰盛”改为“丰富”;
故选C。
11.B 12.A
【解析】1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祥和:吉祥,和谐,美好。注意“祥”的读音;
销毁:烧掉;毁掉。注意“销”的写法;
圣洁:神圣而没有私心的。注意“洁”的写法;
空间: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客观存在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大小表现出来。注意“间”在此处的读音。
故选B。
12.本题考查语句衔接。
从上句“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可知,这是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故后一句是这一假设条件下的结果,故用“也是”连接恰当。
故选A。
13. cāng 料 14.示例:沧海柔田、斗转星移、春回大地(或:生机勃勃、春暖花开) 15.(1)夏季第一个月,即阴历四月。
(2)形容气氛、趣味等浓厚的样子。 16. (1)上联① 下联⑧ (2)上联② 下联⑤ 17.A 18.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咏雪 白居易 夜来城外—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解析】13.沧海桑田(cāng hǎi sāng tián):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春寒料峭(chūn hán liào qiào):形容初春的寒冷。
14.本题考查成语的摘抄。从文段中找到成语,摘抄其中三个即可。如: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春寒料峭、春回大地、生机勃勃、春暖花开等。
15.孟夏:初夏,夏季的第一个月,指农历四月。农历每个季节包括三个月,四季中的每个季节都有“孟”“仲”“季”的排列顺序。
盎然:形容气氛、趣味洋溢的样子。
16.本题考查对联的理解。
按句子中事物所属的季节分类,然后按“仄起平收”的原则,即上联最末一字为仄声(三、四声),下联最末一字为平声(一、二声)确定上下联。
①“东风软系桃花雨”与⑧“西柳轻堆翡翠烟”是春季景物,分别为上、下联;
②“红莲翘指蜻蜓吻”与⑤“碧水吟歌蛙鼓合”是夏季景物,分别为上、下联;
⑦“菊香不散枫生色”与③“雁语无题桂就章”是秋季景物,分别为上、下联;
④“闻香转角梅方露”与⑥“含笑迎春雪已红”是冬季景物,分别为上、下联。
17.A.成分残缺,缺主语,可在“往往”前加上“人们”;
故选A。
18.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标题、作者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注意重点字“蓝、辗、辙、径”的正确书写。
19.B 20.A 21.D
【解析】19.“西堤”的“堤”,读音是dī,指地点;
“契合”的“契”,读音是qì ,意思是:符合,合得来;
“底蕴”的读音是dǐ yùn,意思是:内心蕴藏,底细,事情的内涵,文化的涵养;
“熏陶”的读音是xūn táo,意思是: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
故选B。
20.“市民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是并列关系,中间用顿号(、);
“海纳百川,力争上游”是引用的句子,要用双引号(“”);
故选A。
21.A.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B.流光溢彩:形容光彩流动闪烁。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C.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D.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这里形容“公园的设计”,使用有误;
故选D。
22.(1) 示例:七十二变,火眼金睛,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等。 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 热爱祖国
(2) 示例:未来的生活有着无限种可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的生命延长,环境也变得良好起来,我们还能到外太空游览一番呢。 未来的地球一尘不染,天空湛蓝,空气清新。虽然没有警察但人们安居乐业。 肩负神圣使命,努力学习,为建设绿色地球做出贡献!
(3)示例: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创造力。就如,爱迪生通过想象不用点火的“火把”而发明了电灯;美国莱特兄弟像鸟一样在天上飞的想象,才会发挥创造力,去制造人类第一架飞机。而具有创造力,最终决定个人将来取得的成就。就如美国心理学家保罗托伦斯指出:创造力与成就有正比的直接关系。所以,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创造和发展出新的东西。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名著积累。
①《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美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高超的法术。后来大闹天宫,又练就了火眼金睛。据此作答即可。
②《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和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诺第留斯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③《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补全对话。
①结合“未来的生活将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畅所欲言”可知,就“未来的生活”谈论,结合“没错,人们只要报名参加星际旅行团,就能乘坐太空飞船到达火星”可知,还要表达出人类到达太空的现实。如:未来的生活无比精彩。高科技产品十分常见,人们生活质量高。各项技术飞速发展,我们也能乘坐宇宙飞船到太空上去。
②结合横线处前后文“我来说说未来的地球吧”“虽然没有红绿灯但交通秩序井然”可知,此处表达“未来地球的变化”,句式可仿照“虽然没有红绿灯但交通秩序井然”。如:未来的地球非常适合人类生活,小河清澈见底,空气清新甜润。虽然没有垃圾回收但地球环境优良。
③结合“感谢大家的积极发言。让我们”分析,后面应是总结性的语言,提出倡议。示例:努力学习,为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贡献出力量。乘着科技的翅膀,让生活更加美好吧!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要求就“想象与创造的关系”表达看法,写一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
示例: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想象是奇特的,也是极其纯洁和美丽的。例如一个白粉笔点儿可以想象成星星、小白兔的眼睛、水珠……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的6岁前孩子,更是在玩中培养丰富的创造力。所以不要以为玩会耽误我们的学习,实际上我们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容易激发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23.示例一:《广西文学》刊登了系列散文《柳州八记》
示例二:系列散文《柳州八记》在《广西文学》上刊登
示例三:系列散文《柳州八记》登上《广西文学》
示例四:《柳州八记》问世,《广西文学》刊登 24. 示例:①您参与创作了《柳州八记》,有什么感想(收获)呢? ②您对这组散文有哪些期待呢(您希望这组散文能给柳州带来哪些有益影响呢)? 25. 示例一:我赞同“古代说”,理由是:这个传说揭示了柳州特有的文化元素,彰显了柳州厚重的历史,以及源远流长的山水人文情怀,更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内涵。 示例二:我赞同“现代说”,理由是:这个说法体现了柳州人“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的精神,同时说明柳州在八十年代已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吸引八方来客。
【解析】23.本题考查新闻报道的标题拟定。新闻标题以报告事实为主。主要概括的方法是从叙述过程提取和中心有关的信息,再总结答案。
从材料中可以抓住关键中心信息“ 近日,《广西文学》杂志2022年第4期刊登了由柳州多位本土作家联合创作的系列散文《柳州八记》”,由此整合信息可得:《广西文学》刊登了系列散文《柳州八记》。
24.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段落。根据前后文的内容提示进行补写,补充的内容为记者的部分,记者在采访中的定位应该是以提问为主,可以根据后文周先生的回答来推测记者的问题。
第一空:从周日任的回答“能与多位优秀作家共同完成这组作品,我感到十分激动。在写作过程中,自己对柳州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可知,他回答的是关于创作这组作品之后的感受和收获。因此可以推断记者的提问是:您参与创作了《柳州八记》,有什么感想(收获)呢?
第二空:从周日任的回答“希望通过优美的文字,打响柳州文艺‘龙城笔阵’品牌,也让更多人知晓柳州,爱上柳州。”可知,他回答的是关于他期望的这组创作作品所带来的后续影响,由此可以推断记者的提问:您对这组散文有哪些期待呢(您希望这组散文能给柳州带来哪些有益影响呢)?
25.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提取与概括。需要结合材料一的内容陈述理由。
如果赞同“古代说”,从材料三可知,柳宗元曾经在柳州担任刺史,来到柳州时病倒在床,因为吃了螺蛳粉而恶疾自愈,可见文化名人对于当地食物具有一定的宣传作用;从材料一“弘扬了柳宗元《永州八记》文以载道、以文立心、雄深雅健的文风。”可知,柳宗元作为一代文学大家,一方面他在这里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另外一方面,他与螺蛳粉的情结为柳州这个地方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元素。陈述理由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
如果赞同“现代说”,从材料三可知一次外地旅客来柳州想要一份米粉,而摊主用螺蛳剩下的汤汁混上米粉、青菜、酸笋、花生等配料熬制而成的;再结合材料一“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业重镇、优秀旅游城市,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形成了“开明开放、敢为人先、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柳州精神。”可知柳州是一个吸引八方来客的地方。陈述理由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
26. 所谓伊人 良多趣味 后不见来者 李白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①——③,⑤——⑧注意“伊、奈、曾、燕、肠、涯”等字的正确书写;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
27.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蓬舟吹取三山去 志在千里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匹夫不可夺志也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镜、蓬舟、篱、悠然”等字词容易写错。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