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1.核心素养(1)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2)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3)通过制取氧气的过程,初步学习通过化学实验制取物质的一般方法。(4)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教学重点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3.教学难点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语:潜水员在潜水时总是在身后背着一个集气瓶。你知道集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制取的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① 实验室制取氧气【讲述】实验室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方法制取氧气。【提问】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什么?在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演示】P43实验2-5。【小结】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投影】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归纳总结】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①“检”——制取氧气前应先将仪器组装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将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然后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③“扣”——预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里;④“热”——加热试管(先预热,用酒精灯外焰在试管底部来回移动,然后再用酒精灯外焰集中加热盛放固体的部位),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即可收集;⑤“集”——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深入思考1】1.如何选择仪器装置?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刚开始产生气泡时能立即收集吗?为什么?4.实验最后应怎样操作?最后两步能颠倒吗?为什么?【归纳总结】(1)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仪器装置。(2)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排气处,以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不是氧气。(3)收集方法: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氧气不易溶于水,采用排水法收集。(4)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收集满。探究点② 氧气的工业制法【过渡】氧气的制法有很多,若要得到大量纯净的氧气,有什么办法呢?【教师讲述】获取大量的氧气,常采用工业制法,过程如下:【教师提问】1.工业制氧的原理是什么?2.工业制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归纳小结】1.由于氮气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所以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气了。2.工业制氧的整个过程都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因此属于物理变化。板书设计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氧气的工业制法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实验装置:①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②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3)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4)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5)验满方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看是否复燃。2.氧气的工业制法。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让学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融为一体,通过探究氧气的制取熟悉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不足之处 制取氧气的实验技能要求比较高,注意事项比较多,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导致在实验时忙乱,收集氧气时使较多的氧气逸散而损失。再教设计 实验前要向学生充分交代清楚某些操作(如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排水法收集氧气),可事先培训学生骨干,课堂上作为探究小组的组长,协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第2课时 过氧化氢制氢气中催化剂的作用和分解反应1.核心素养(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3)认识分解反应。2.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3.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老师展示鱼缸中小鱼的图片。【提出问题】1.我家的小鱼怎么了?2.怎样给小鱼补充氧气?3.实验室如何制氧气?二、探究活动【提问】1.实验室可以用给鱼缸增氧的方法制取氧气吗?2.你还知道哪些方法可以制氧气?3.以上这些方法适合在实验室制氧气吗?为什么?【总结】在老师的帮助下统一观点,明确反应原理。1.这种物质必须是含氧化合物。2.这种含氧化合物是较不稳定的,在加热时容易分解,放出氧气。3.这种含氧化合物里含氧的量比较高,能分解放出较多氧气。【讲解】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渡】在实验室里,还通常采用5%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在什么条件下可制取氧气呢?【演示】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放有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2.往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绿豆大的二氧化锰,再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3.待上面实验2结束后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分析讨论】实验1和实验2中木条是否复燃,原因是什么?实验3的重复实验中,反应后的二氧化锰有无变化?结合实验现象,你认为二氧化锰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归纳总结】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特点是:一改变,二不变。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追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小结】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区别】①分解反应:AB→A+B,特征为:“一变多”;②化合反应:A+B→AB,特征为“多变一”。教学反思本堂课融入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并学会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钻研、探索。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改革精神,贯彻了课改的内涵和理念。本堂课内容稍多,可能会拖堂,催化剂是本节课的难点,应前提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材料拓展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仅仅由于本身的存在就能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组成和质量并不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催化剂跟反应物同处于均匀的气相或液相时,叫做单相催化作用;催化剂跟反应物属不同相时,叫做多相催化作用。使化学反应加快的催化剂,叫做正催化剂;使化学反应减慢的催化剂,叫做负催化剂。例如,酯和多糖的水解,常用无机酸作正催化剂;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常用五氧化二钒作正催化剂,这种催化剂是固体,反应物为气体,形成多相的催化作用,因此,五氧化二钒也叫做解媒或接触剂。食用油脂里加入0.01%~0.02%没食子酸正丙酯,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酸败,在这里,没食子酸正丙酯是一种负催化剂(也叫做缓化剂或抵制剂)。在催化反应里,人们往往加入催化剂以外的另一物质,以增强催化剂的催化作用,这种物质叫做助催化剂。助催化剂在化学工业上极为重要。例如,在合成氨的铁催化剂里加入少量的铝和钾的氧化物作为助催化剂,可以大大提高催化剂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