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核心素养(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2)通过对氧气的制取,进一步熟悉实验操作中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气体的收集等基本实验操作。(3)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2.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3.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一、情境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实验室是用什么物质来制取氧气的?请你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准。(分小组竞赛)【学生活动】写出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引入课题】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板书】活动与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二、推进新课探究点① 制取氧气1.设计实验装置【探究活动】设计实验装置学生对比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特点,分组设计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所需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设计实验装置,并对装置进行组装。)【讲解】教师展示某一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并讲解实验装置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成。要选择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我们必须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来选择。从高锰酸钾的状态以及其生成氧气的条件来看,我们应选用如课本P52图2-18左半部分的装置,即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来作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而收集装置的选择,则必需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来确定,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而其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则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过程【演示】教师按顺序演示并讲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过程,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讲解】(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按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安装完毕后,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然后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的底部加热。(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6)收集氧气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7)熄灭酒精灯。3.学生的活动与探究【讲述】下面请同学们亲自体验制取并收集氧气,再用收集到的氧气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同组同学之间要注意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特别对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加以引导。)探究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交流讨论,汇报反思】学生汇报实验完成情况,提出实验探究中遇到的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步骤可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利用谐音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2)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3)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看是否复燃。(4)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多媒体):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珠倒流至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③铁架台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距离管口1/3~1/4处)。④试管内的导管不能太长,稍伸出胶塞即可,以便于气体导出。⑤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⑥加热时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酒精灯外焰再对准药品所在部分加热。⑦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证明已集满。⑧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离,再撤掉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就会被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⑨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中堵塞导管。⑩盛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正放可减少气体逸散。探究点② 氧气的性质(1)如图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上面实验收集到的氧气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若快速伸入瓶底,会把部分氧气从瓶口排出;燃烧着的木炭不要与瓶壁接触,以免集气瓶破裂),可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示意图(2)如图所示,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加有少量水),可以观察到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或者细沙,可以防止生成物溅落使瓶底炸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示意图板书设计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3.实验现象:物质 实验现象木炭铁丝课堂检测完成相关的练习。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亲自动手制取气体物质,规范的操作对以后的实验教学至关重要。由于制取氧气的实验技能要求比较高,难度大,注意事项多,教师有必要在实验前向学生讲清几个问题:(1)根据药品的性质和反应条件确定气体发生装置;(2)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确定收集装置;(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使学生明确每一步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基于此,本节课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回忆制取氧气的几种方法,并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由此引出本课内容,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然后教师做示范,演示抽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再由学生对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展开探究;最后再由学生总结实验探究收获和体会,并通过完成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制取氧气的实验要求较高,注意事项多,所以学生的操作看起来还是不太熟练。对于铁架台的调整,学生第一次接触,难免会慌乱。个别学生不会在合作中完成实验,自己单独操作,教师需要加以鼓励或找优生帮助。课后还是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