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2.1网络改变世界 同步探究学案1.政治认同:认同网络的规则,正确认识网络,合理利用网络;2.道德修养:养成网络素养,遵守网络公德,养成文明上网、合理用网的意识;3.法治观念:知道网络的利与弊,遵守网络规则,合理合法用网络,做网络的主人;4.健全人格:理解网络的价值与作用,善用网络带来的正向价值,合理利用网络促进自我和社会的发展;5.责任意识:辨析媒体中的不良信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有序参与网络生活,遵守网络秩序,承担网络主人的责任。基础知识梳理1. 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 和 。3.亲社会行为在 和 中养成。(二)自主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并在教材中标画。1、网络是怎样改变世界的?2、网络是如何丰富日常生活的?3、网络成为移动的图书馆有什么意义?4、网络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5、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是什么?6、网络能保障公民哪些权利?7、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是什么?8、网络虚假、不良信息的表现?9、遇到哪些情况,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骗?10、沉迷网络有哪些危害?具体表现?11、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有哪些?12、侵犯个人隐私行为的危害?(三)预习反馈列出预习中的问题清单或列出困惑、读不懂的内容。某校八年级(2)班开展了一次网络调查活动。请你参与其中,说明以下信息分别体现了网络的哪些作用?在异地读大学的小航,经常通过微信向家人分享一些生活小视频。 示例:网络使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快捷。2021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7.1 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①抗疫期间,中华传统文化迎来新风尚。全国博物馆系统依托网络和融媒新技术,推出“云展览”,方便大家浏览欣赏。 ②一网友在微信群发布多条侮辱袁隆平院士的谣言,造成恶劣影响。 ③(一)达标测评1.小闽展示的下图漫画警示我们: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具有以下危害( )①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学习②肯定会因此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③热衷虚拟交往疏离现实人际关系④必然导致个人隐私受到不法侵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下边漫画警示我们( )A.网络可以赚钱 B.网络有利于开阔视野C.网络可以聪慧大脑 D.沉迷于网络会给身心带来危害3.有同学认为,网络世界是虚拟世界,彼此互相不认识,可以随心所欲发表自己的言论。对这种现象,你的认识是( )A.网络交往不受约束,应大力提倡网络交友B.网络交往让生活更加自由,无所谓对错C.网络交往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要拒绝网络D.网络的应用是把双刃剑,我们应遵纪守法4.网络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这个比喻启示我们( )A.网络完全虚假 B.网络只有负面内容C.网络有利有弊 D.网络比生活更真实5.漫画告诉我们,沉迷网络( )A.有利于积极参与社会生活B.有利于和同学沟通交流C.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D.一定使人走向违法犯罪6.互联网发展迅猛,手机支付替代了纸币,电脑游戏替代了游戏机,聊天软件替代了信件......互联网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也拉开了人际交往的距离。这说明网络( )①丰富日常生活②取代现实世界③推动社会进步④是一把双刃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近年来,贵州满帮集团借助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新兴赞,改变了传统货运行业 “小、乱、散、差”的现状,推动货运行业高质量发展,这体现了 ( )A.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B.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C.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D.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8.有人说:“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对此,我们青少年应( )①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必利趋害 ②果断远离网络,避免受到伤害③充分发挥网络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作用 ④完善法律法规,以法治方式营造清朗网络空间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9.下边漫画主要说明( )A.网络具有监督作用,要大力发展网络 B.网络暴力不容忽视,要全面整顿网络C.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D.网络便利人们生活,要合理利用网络10.在这个开放的网络世界里,快递购物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消费方式。但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带来威胁。这表明( )A.网络改变整个世界B.网络丰富日常生活C.网络推动社会进步D.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二)提升训练11.数字经济是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建党百年以来,我国不仅从一穷二白起步,建立起门类健全的产业体系,同时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智慧工厂、数字乡村、电子政务、智慧社会……数字变革正在神州大地上激荡。小王同学搜集并整理了我国“十三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据,如下:(1)结合上述内容,你可以获得一个怎样的结论?(2)结合上述内容,你获得结论的事实依据是什么?12.实践探究题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网络,昭平县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下列任务。【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同时,互联网也暗藏急流和险滩,暗礁陷阱也时时起波澜。(1)请你说说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表现在哪些方面。(2)请你列举一些网络中的暗礁陷阱。(3)结合以上问题,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你对网络的认识。13.走进社会生活材料一 老师说:“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网,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个小网在无限地延伸,才组成了社会这张无边无际的大网。”对此,老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请你将你们小组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小组讨论的结果用文字表述出来。材料二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交通”已经在交通运输领域产生了“化学效应”。比方说打车软件、网上购买火车和飞机票、出行导航软件等。阅读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除了“互联网+交通”产生的“化学效应”,还有哪些“互联网+”项目产生了“化学效应”?请列举一例并做简单阐述。(3)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说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一)课后反思:本节课我学会了: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把本节课所学知识画出思维导图参考答案一、合作探究【答案】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网络为文化传播何会计创新搭建新的平台;③网络中会出现一些虚假、不良的信息。【分析】考点考查:网络的作用能力考查:提炼观点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健全人格【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问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调用网络作用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2021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7.1 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联系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关键词②:抗疫期间,中华传统文化迎来新风尚。全国博物馆系统依托网络和融媒新技术,推出“云展览”,方便大家浏览欣赏→联系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关键词③:一网友在微信群发布多条侮辱袁隆平院士的谣言,造成恶劣影响→联系网络中存在一些不良、虚假信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课堂达标1.【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对网上交往的认识和把握。①③:依据题文描述,漫画中显示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启示我们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学习,热衷虚拟交往疏离现实人际关系,故①③说法正确;②:不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②说法错误;④:不是一定会导致个人隐私受到不法侵害,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网络的消极影响。D:漫画中的孩子沉迷网络,警示我们沉迷于网络会给身心带来危害,D正确;ABC:漫画体现的是网络的消极影响,排除ABC;故本题选D。3.【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网络交往的知识点。D: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网络有利有弊,网络的应用是把双刃剑,我们应遵纪守法,D说法正确;A:网络交往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A说法错误;B:互联网有时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在网络交往中也有对错,B说法错误;C: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拒绝”说法太绝对,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4.【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网络的作用。C:“网络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体现了网络的积极作用,“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体现了网络的消极作用,说明网络有利有弊。C说法正确;A:网络也有真实的,完全虚伪说法绝对,A说法错误;B:网络有负面内容,但也有积极向上的内容,B说法错误;D:网络具有虚拟性,生活更真实,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5.【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网络的消极影响。C: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漫画告诉我们,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故C正确;AB:不利于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不利于和同学沟通交流,故AB错误;D:“一定”说法太绝对,故D错误;故本题选C。6.【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网络的作用。①③④:互联网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也拉开了人际交往的距离。这说明网络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能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故①③④正确;②:网络是不能取代现实世界的,故②错误;故本题选C。7.【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对网络的利与弊的认识和把握。D:根据题意可知,互联网推动了货运行业高质量发展,体现了互联网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故D符合题意;A:题目考查的是网络对于经济的作用,不是政治,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B:题目考查的是网络对于经济的作用,不是文化科技,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C:题目考查的是网络的利,不是弊端,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8.【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网络是把双刃剑。①③:题干中,有人说:“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体现了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必利趋害,充分发挥网络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作用,故①③正确;②:“远离网络”说法太绝对,忽略了网络的积极作用,故②错误;④:不是青少年的角度,故④错误;故本题选B。9.【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对网络的认识。ACD:观点虽然正确,但与漫画寓意不符,故排除ACD;B:依据漫画描述,网络监督体现了网络的积极作用,网络暴力体现了网络的消极影响,表明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故B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10.【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网络的作用。D:题干中,快递购物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带来威胁,这表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D正确;A:夸大了网络的作用,A错误;BC:观点正确,但题干中未体现,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1.【答案】(1)结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2)事实依据: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增长,从2015年的19万亿增长到2020年的将近40万亿;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不断上升,由从2015年约28.5%逐年上升到2020年38.6%。【分析】考点考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网络推动社会进步能力考查:提炼观点和分析描述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问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调用我国经济发展和网络作用的有关知识,从结论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的成效+2015至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则及占GDP比重情况→联系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问的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调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从结论类问题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我国数字经济取得成就的事实依据→联系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增长,从2015年的19万亿增长到2020年的将近40万亿;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不断上升,由从2015年约28.5%逐年上升到2020年38.6%。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2.【答案】(1)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2)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3)网络是把双刃剑。【分析】考点考查:网络改变世界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健全人格【详解】(1)本题考查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 需要运用网络改变世界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互联网存在急流险滩、暗礁陷阱。→可联系网络的负面影响作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 需要运用网络改变世界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也存在负面影响。→可联系网络是把双刃剑作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3.【答案】(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2)例如:“互联网+”在餐饮领域产生了化学效应,如美团,饿了么:“互联网+”在商贸领域产生了化学效应,如淘宝,京东,拼多多(言之有理即可)(3)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分析】考点考查: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的积极影响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健全人格【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有关知识,从结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网,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个小网在无限地延伸,才组成了社会这张无边无际的大网→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本题考查“互联网+”项目产生的效应,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网络的积极影响的有关知识,从结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网络对经济、对民主政治、对文化的影响;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