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3.1 维护秩序 同步探究学案(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效课堂】3.1 维护秩序 同步探究学案(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3.1维护秩序 同步探究学案
政治认同:能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到维护秩序靠规则
道德修养: 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
法治观念: 知道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健全人格:养成自觉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责任意识:通过认识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树立以遵守规则为荣,以违反规则为耻的意识
基础知识梳理
1. 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 。
3.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 、 、 等。
4.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 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 手段
(二)自主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并在教材中标画。
1、什么是社会秩序?
2、常见的社会秩序包括哪些?
3、社会秩序的作用?(2点)
4、我们怎样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5、维护秩序靠什么?
6、社会规则是怎样形成的?
7、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
8、社会规则的作用?(2点)
9、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有哪几种?
(三)预习反馈
列出预习中的问题清单或列出困惑、读不懂的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课堂上不能随便讲话,图书馆要保持安静,公园游览不能攀折花木,请走人行道,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我们经常看到这些警示标语或者图标。它们是有关部门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设的,并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社会秩序无处不在。
(1)材料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2)你知道这些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吗?
(3)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这些规则在维护有秩序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一)达标测评
1.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下列最适合概括上述文字的是( )
A.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B.社会正常运行需要良好的秩序
C.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D.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2.行人要走斑马线,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玩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比赛要遵守比赛规则 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B.社会规则就是法律,我们都要遵守
C.社会规则使大家各安其位,各尽其责
D.违反社会规则会受到处罚
3.“礼让斑马线”“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禁止在高铁上吸烟”等规则提醒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下面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B.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C.人们的行为划定了规则的边界 D.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4.乘车时要自觉排队;观影时,不能高声喧哗;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这些规则,因为( )
①社会生活需要规则来维护②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③人们在生活中是不自觉的④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1年珠海航展期间,珠海交警出台了一系列交通管控措施,如实施单双号限行、设置航展公交专用道等,最大限度地保障航展展区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畅通。这表明( )
A.建立规则只是为了保障个人自由
B.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C.维护社会规则只能依靠强制措施
D.有了社会规则就可以实现秩序
6.对下边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B.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C.违反动车规则要追究刑事责任
D.违反动车规则要承担刑罚处罚
7.《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对吸烟行为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这说明( )
A.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B.人们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C.自由和规则不可分 D.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
8.2022年“十一”期间,广东多个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所实行特殊进入程序,要求游客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配合工作人员扫码测温、保持一米距离排队,佩戴口罩。对此程序,正确的认识是( )
①遵守进入程序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负责
②制定以上程序有利于维护游览参观秩序
③制定严格的程序是为了限制游客的自由
④遵守以上程序有利于打赢疫情防控之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在公共场所,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温馨提示”,如:请勿践踏草坪,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请礼让行人,自觉排队、文明候车……这说明( )
①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我国公民缺乏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③维护社会秩序需要规则 ④社会秩序就是公共场所秩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0.《南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禁止在建筑物公共门厅、室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其充电等不文明行为。该条例的施行( )
A.将杜绝公民的不文明行为 B.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
C.可以确保公序良俗的实现 D.表明养成文明行为全靠他律
(二)提升训练
11.观察下列图片,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说出以上两幅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2)结合材料说明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的原因。
(3)有序的社会环境,需要社会规则的维护。请谈一谈社会规则的作用。
12.中秋过后,八月十六,各个学校都开学,十字路口的车、人拥挤不堪,15分钟都过不了一个路口。
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
13.材料一 周一至周四8点,晚自习放学后,我校门口总是混乱不堪:开着私家车,骑着电动车和步行前来接 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背着书包的孩子尽快找到自己,但拥挤的车辆和人群将学校大门堵得水泄不通。如果 遇到下雨天,情况更糟糕。
材料二 渝北两路,这座不断发展的临空都市,如今却成了“堵城”。从一碗水到双凤桥,从周一到周五,同学和家长每天起早摸黑,奔波于出门和回家的路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两路的交通变得愈发让人头痛。
【我思考】
(1)请你说说:我们的社会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
【我分析】
(2)为了材料中的事情不再“糟糕”,不再“头痛”,请你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我践行】
(3)在行使建议权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把本节课所学知识画出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一、合作探究
【答案】(1)社会管理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
(2)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3)道德、纪律、法律;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分析】背景素材:遵纪守法是中学生的必备素质,需要树立正确的规则观。
考点考查:社会秩序、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能力考查: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精神、规则意识
(1)
第一步:审设问
设问要求回答材料体现的社会秩序,属于知识限定,回答材料相应的社会秩序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图书馆要保持安静。公园游览不折花木等体现社会管理秩序;走人行道体现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体现公共场所秩序。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回答对应的社会秩序即可。
(2)
第一步:审设问
设问要求回答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属于基础知识识记题。
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材料中有关部门这些是有关部门维护社会秩序而设立的并规范人们的行为,体现了社会运行需要秩序,体现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秩序。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从社会+人民两方面的重要性展开作答。
(3)
第一步:审设问
设问共2小问,第1小问要求回答生活中的规则,结合生活实际作答;第2小问要求回答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属于基础知识识记。
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基础知识识记题,结合教材知识作答即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道德、纪律、法律都是规则的体现。
得分点②:明确内容+保障实现,注意明确两者前后关系。
课堂达标
1.【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D: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故D说法正确;
A: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故A与题意不符;
BC:说法正确,但与题文的主旨内容不符,故排除;
故本题选D。
2.【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对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重要性的认识和把握。
AC: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AC说法正确;
B:社会规则包括法律、道德、纪律等,B说法错误;
D: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纪律等强制性措施的处罚或者是道德、风俗等非强制性手段的处罚,D说法正确;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B。
3.【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规则的相关知识。
ABD: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题干中的规则提醒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体现了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人们的行为划定了规则的边界、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故ABD正确;
C:规则划定了行为的边界,故C错误;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C。
4.【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规则的有关知识。
①②④: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这些规则,因为社会生活需要规则来维护,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①②④正确;
③:人们在生活中是可以自觉的,③错误;
故本题选B。
5.【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社会规则的相关知识。
B:题干信息中珠海交警采取交通管制措施保障道路安全畅通,这体现了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故B选项说法正确;
A: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建立规则不仅仅为了保障个人自由,故A错误;
C:“只能依靠强制措施”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
D:“有了社会规则就可以实现秩序”过于夸大了社会规则的作用,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6.【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对社会规则的正确认识。
A:动车上吸烟被罚两次不能再购买动车票,说明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A说法正确;
B: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B说法错误;
C:违反动车规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C说法错误;
D:违反刑法要承担刑罚处罚,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7.【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A:材料中,《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对吸烟行为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这说明了社会规则的重要性,故A说法正确;
BCD:材料强调的是社会规则的重要性,故BC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8.【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社会秩序。
①②④:依据题文描述,广东多个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所实行特殊进入程序,这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负责;制定以上程序有利于维护游览参观秩序;有利于打赢疫情防控之战,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规则是实现自由的保障,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9.【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对规则的正确认识。
①③:公共场所的“温馨提示”说明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维护社会秩序需要规则,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①③说法正确;
②:题文中体现的是对公民的公共场所的要求,不能体现公民缺乏遵守规则的自觉性,②说法与题不符;
④:公共场所秩序只是社会秩序的一部分,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0.【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秩序、遵守规则。
B:据题干中《南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相关规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条例的施行有利于市民自觉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规则,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故B正确;
A:“杜绝”说法太绝对,故A错误;
C:“确保”说法太绝对,故C错误;
D:遵守社会规则要靠他律和自律,而非全靠他律,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11.【答案】(1)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
(2)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3)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分析】背景素材:本题以公共场所为背景
考点考查:社会秩序、社会规则
能力考查:分析材料提取观点的能力
核心素养:公共参与
(1)
第一步:审设问。
本题考查以上两幅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①: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公共场所秩序。
有效信息②:遵守红绿灯→交通秩序。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公共场所秩序。
得分点②:交通秩序。
(2)
第一步:审设问。
本题考查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的原因。
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的原因→秩序的作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得分点②: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3)
第一步:审设问。
本题考查社会规则的作用。
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社会规则的作用→从社会秩序的角度分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得分点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12.【答案】①社会生活要有秩序,社会秩序是安居乐业的保障。
②要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③维护与改进规则,向有关部门提建议。
④感受社会生活,在社会中成长,养成亲社会行为,而不是吐槽和开骂。
【分析】背景材料:各个学校都开学,十字路口的车、人拥挤不堪
考点考查:社会秩序,遵守规则
能力审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核心素养:公共参与、科学素养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发表自己的看法, 联系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规则;
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各个学校都开学,十字路口的车、人拥挤不堪,说明大家不遵守交通规则;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据教材知识,可从社会秩序是安居乐业的保障;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向有关部门建议,等等方面作答。
13.【答案】(1)①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2)①错峰上下学。②路程近的上下学上下班尽量步行③与交管部门联合管理等
(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分析】背景材料:学校门口下学时,交通混乱
考点考查:社会秩序,监督权
能力审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意识、科学素养
(1)
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我们的社会生活需要秩序原因, 联系社会秩序重要性相关知识;
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周一至周四8点,晚自习放学后,我校门口总是混乱不堪,拥挤的车辆和人群将学校大门堵得水泄不通,说明社会需要秩序;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本题属于原因类题目,可从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等等方面作答。
(2)
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提合理化建议, 联系维护社会秩序;
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为了材料中的事情不再“糟糕”,不再“头痛”,提出具有可操作性不同的方式解决,如错峰上下学,与交管部门联合管理等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本题属于建议类题目,建议要具有可操作性,如错峰上下学,路程近的上下学上下班尽量步行,与交管部门联合管理等。
(3)
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为行使监督权注意事项, 联系自觉遵守规则相关知识;
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为材料中的事情不再“糟糕”,不再“头痛”,提出合理的建议,行使监督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据教材知识,可从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权利;等等方面作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