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4.1 尊重他人 同步探究学案(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效课堂】4.1 尊重他人 同步探究学案(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4.1尊重他人 同步探究学案
政治认同:懂得什么是尊重;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知道如何尊重他人。
道德修养: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知道怎样换位思考;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法治观念: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的相互关系,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健全人格:体验平等待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
责任意识: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包容他人、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基础知识梳理
1.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 、 等。
2.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 、 等。
3.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 ,消除 ,增进 ,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4.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 。
(二)自主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并在教材中标画。
1、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什么?人际和谐的基础是什么?
2、交往的起点是什么?
3、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哪些方面?
4、为什么要尊重他人(怎样理解尊重是交往的起点?2点)
5、受到他人尊重的意义?
6、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的危害?
7、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什么?(尊重的意义)
8、怎样尊重他人?(4点)
9、如何关注、重视他人?
10、如何平等对待他人?(要求)
11、我们在哪些方面是平等的?
12、如何换位思考?
13、如何欣赏他人?
(三)预习反馈
列出预习中的问题清单或列出困惑、读不懂的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尊重从我做起,在社会中我们不能以家庭、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什么?
(2)材料中画线部分内容侧面表明我们每个人在什么上都是平等的?
(3)平等待人,要求我们怎样做?
(一)达标测评
1.某小区一住户频繁将垃圾放入电梯内,导致电梯内残留脏污和臭味,给其他业主带来烦恼和困扰。他应该( )
A.学会换位思考,考虑他人的感受 B.学会尊重他人
C.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D.做守法的好公民
2.山东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下列名言警句中不能表现这一美誉的是(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小晓用新的思路解了一道数学题,同桌小王脱口而出:“哇,你这个思路真不错。”小王一句很平常的赞美,给小晓带来一天的好心情。这启示我们要( )
A.平等对待他人 B.学会换位思考
C.学会欣赏他人 D.尊重他人人格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些名言警句寓意深刻,经过岁月的沉淀,闪烁着时代的光芒,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启迪。从下列名言警句中得到的启示正确的是( )
序号 名言警句 启示
①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成就事业,要树立远大志向,坚持勤奋不懈
②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呵护友谊,要正确处理朋友间的竞争
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际交往,要学会赞美他人、欣赏他人
④ “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做人,要知廉耻,懂荣辱,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5.俗话说“花有百样红,人心自不同”,一个班集体里的同学,由于性格、家庭境况、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思想和行为自然也会产生差异。因此,当我们在班级交往中遇到个性不同,甚至觉得“怪异”的同学时,应该( )
①投其所好,一味附和 ②避而远之,拒绝交往
③懂得欣赏,体谅他人 ④尊重差异,求同存异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我们的启示是尊重他人需要做到( )
A.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B.平等对待他人
C.学会换位思考 D.学会欣赏他人
7.尊重他人从我做起,我们应该做到( )
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学会欣赏他人
③换位思考④学会积极展现自我风采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中学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下对应正确的是(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换位思考
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会欣赏他人
③“单则易折,众则难摧”——遵守社会规则
④“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做文明有礼的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有个街头卖唱者,他的歌声婉转悠扬。路人纷纷扔钱,一转眼的功夫,罐子里的钱已经满了一半,但他脸上并没有高兴的表情,路人都很疑惑。这时,有个路人热烈鼓掌。卖唱者那孱弱的脸庞绽开了笑容,眼眶里溢出了感激的泪水。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学会( )
A.欣赏他人 B.悦纳自我 C.怜悯他人 D.资助他人
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下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讲道德,讲文明要用实际行动来落实。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可以让别人接受。
③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
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提升训练
11.八年级一班的几位同学就尊重的话题进行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如果你参与他们的讨论,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12.【尊重】
生活中,人们对尊重的认识和感受是多样的。
小华同学认为:“我希望被别人尊重,受人尊重的感觉真好。”
小勇同学认为:“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我都会尊重他。”
小冬同学认为:“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
运用所学,谈谈你对尊重的理解。
13.【守规则 创文明】
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发现有人把自行车、电瓶车、汽车停放在黄色的盲道上,甚至有些商贩也占道经营,他们中还有人理直气壮地辩解:“一天也没有几个盲人在上面走呀!占一会儿又何妨?”
请你从规则和道德角度对材料中人们的言行进行评析。
(一)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把本节课所学知识画出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一、合作探究
【答案】(1)人格、权利。
(2)人格、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3)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庭、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分析】考点考查:尊重他人的要求、平等待人的要求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
【详解】(1)本题考查尊重他人的要求,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平等的有关知识,从认知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在社会中我们不能以家庭、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可链接每个人在人格、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本题考查如何做到平等待人,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课堂达标
1.【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换位思考。
A:分析题文,住户频繁将垃圾放入电梯内,给其他业主带来烦恼和困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他应该学会换位思考,考虑他人的感受;A符合题意;
BCD:都不符合题干主旨;BCD排除;
故本题选A。
2.【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
②③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现了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爱国之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自强;不符合题意,故②③④错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尊重他人,要学会换位思考,故①正确;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A。
3.【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会欣赏他人的知识点。
ABD:我们尊重他人,要平等对待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 尊重他人人格,但题干未体现,故ABD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文描述,小王一句很平常的赞美,给小晓带来一天的好心情,启示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赞美他人,故C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友谊、尊重他人、努力就有改变、行己有耻等的相关知识。
①: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指努力需要坚持,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①正确;
②: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启示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②错误;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启示要学会换位思考,③错误;
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启示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在达到至善之前便停止,④正确;
故本题选B。
5.【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③④:根据所学,我们在与个性不同的人交往时要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懂得欣赏,体谅他人。我们要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包容他人;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格等方面歧视他人,我们要尊重差异,求同存异。③④正确;
①:人与人交往是平等的,不需要投其所好,一味附和,①错误;
②:我们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是避而远之,拒绝交往,②错误;
故本题选B。
6.【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尊重他人的认识和理解。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启示我们尊重他人要做到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换位思考,C说法正确;
ABD:尊重他人需要积极关注他人、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欣赏他人,ABD说法正确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C。
7.【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的要求。
①②③:尊重他人从我做起,我们应该做到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学会欣赏他人,学会换位思考,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学会积极展现自我风采与尊重他人无关,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8.【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我们学会换位思考,①正确;
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启示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②正确;
③:“单则易折,众则难摧”,表达的是要求团结,③排除;
④:“内不欺己,外不欺人”,意思是对内不欺骗自己,对外不欺骗他人,要诚信。④错误;
故本题选A。
9.【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
ABCD:依据教材知识,题文中路人的掌声体现了对他人的欣赏,启示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故A说法正确;BC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0.【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生活讲道德。
①: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意思是道理不可以坐着讨论,品德不能只是嘴上空谈。这说明讲道德,讲文明要用实际行动来落实。①正确;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句话启示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自己不喜欢的,不可以让别人接受。②错误;
③: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表达的是尊重是相互的。③正确;
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是尺比寸长,但和比尺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寸比尺短,但和比寸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了。要求我们要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1.【答案】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我们需要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差异等。
【分析】考点考查:对尊重的认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阐述事实,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尊重的有关知识,从认识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爱护动物也是尊重生命的表现+尊重大自然+我们应该尊重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联系尊重他人的要求即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2.【答案】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尊重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等。
【分析】考点考查:尊重他人;
能力审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需要调用尊重他人有关知识分析,可从理解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不同同学对尊重的理解→可联系尊重他人的含义+ 尊重他人重要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3.【答案】材料中人们的言行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他们没有认识到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没有做到自觉遵守规则,同时他们的言行也是对盲人的不尊重,没有做到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应受道德的谴责。
【分析】考点考查: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法治观念。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 需要运用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有关知识,从道理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
关键词:一天也没有几个盲人在上面走呀!占一会儿又何妨→可链接缺乏规则意识;没有做到自觉遵守规则;不尊重他人;没有做到换位思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