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8.1 国家好 大家才好 同步探究学案政治认同:培养学生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的价值观道德修养: 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知道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内容法治观念: 理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懂得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健全人格:正确认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意识,积极践行维护国家利益基础知识梳理1.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着最深厚、 、最高尚、 的情感,决不允许她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2.国家的 包括国家主权、 、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3.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 的。(二)自主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并在教材中标画。1、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国家的最高利益?2、青少年肩负的神圣责任和光荣使命?3、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4、祖国的意义5、对伟大祖国,我们都怀有什么样的情感?6、什么是国家利益?(含义)?7、国家利益的重要性?8、国家利益包括哪些方面内容?9、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哪些?10、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4点)11、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的后果?1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三)预习反馈列出预习中的问题清单或列出困惑、读不懂的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回首这一年,凡是祖国边境需要守护的地方,都有这么一群人驻守在那里,他们便是边疆战士。他们在练兵场上拼搏,在无人区中坚守,用忠诚奉献、使命担当为祖国边境筑起固若金汤的战斗堡垒。杜富国那句“你退后,让我来”,刻印在了亿万国人心中。因为人民的需要,因为这里是中国的领土!他不畏流血牺牲,勇挑重担,用汗水和鲜血诠释了扫雷兵是“刀尖上的舞者”,是和平年代“距离死神最近的人”。(1)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对立的,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牺牲个人利益。这个观点正确吗 为什么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大会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全体人民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却说,国家利益至上。(2)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一)达标测评1.在关于国家政策的探讨中,有同学认为“惠民不惠我的政策,不是好政策”,你应对他说( )①是否“惠我”不是衡量政策好坏的标准,“惠民”的政策就是好政策②在当代中国,个人利益就是人民利益,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高度统一③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必须建设让人人满意的服务型政府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难免发生矛盾,这时应该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袁隆平院士用自己的光辉一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表明( )A.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 B.国家利益代表每个人的具体利益C.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D.捍卫国家尊严举国最大的事精3.“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这段歌词反映了( )A.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没有区别 B.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完全一致C.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D.实现个人利益保障国家利益4.“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对这段歌词理解正确的是( )①国家发展为个人成长提供良好的机会 ②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紧密联系的③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 ④维护国家利益是我们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2023年4月2日一5月28日,青岛市博物馆举行“护行天下——华侨护照”专题展。观看展览后,你会产生的感悟是( )图1 图 2 图 3图1:清代通行护照:清末国家贫弱、列强欺凌,华侨护照经常不被他国海关承认。图2:民国时期护照:中华民国局势动荡、日本入侵,中国护照在海外处处被刁难。图3:新中国港澳同胞回乡介绍书:国家发展壮大,中国护照是国外坚实的护盾。A.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B.国家好,大家才会好C.实干创造美好未来 D.亲社会,实践中养成6.以下人物及其事迹生动地诠释了( )人物 少年立志 实践道路谭嗣同 努力读书,经世济民 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被捕入狱,慷慨赴死林觉民 为民主、自由、平等献身 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被俘,后从容就义,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吴良镛 吴良镛树立“一生为谋万人居”的理想 1950年,在美国学成后,冲破重重阻挠,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投身建筑事业A.青少年应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家国情怀B.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总是一致的C.青少年应放弃学习,投身报国实践D.不同历史时期的青少年承担的使命是相同的7.“奋斗一甲子,驻盾六十年,只为了却家国情”这是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老兵钱七虎的人生誓言。简单的话语充满无限的力量,无数人为之感动,并用各种方式表达敬意。这告诉我们( )①国家利益必须依靠人民才能得到真正实现②美好情感能驱使我们做出积极行动③爱国主义已成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④只有依法服兵役才能维护国家安全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8.彭士禄是革命英烈彭湃之子,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历经磨难,初心不改,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他的感人事迹表明( )A.要始终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B.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C.国家利益是每个人的具体利益之和 D.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矛盾的9.为国铸盾的工程专家钱七虎,长期从事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创建了中国防护工程学科,建成了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创新研究群体。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了却家国天下事,一头白发终不悔。这告诉我们( )A.实现国家利益必须放弃个人利益B.国家利益至上,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C.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完全等同的D.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不可兼得10.如图漫画《国家至上》中关于国家利益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家利益至上,应放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②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③国家利益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辅相承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二)提升训练11.【人民利益 坚定维护】乌克兰局势发生突变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牵挂每一位在乌克兰同胞的安危。在各部门、各地方、前后方密切协调和通力合作下,在乌克兰绝大多数中国公民已完成撤离。3月5日至21日,已先后有19架临时航班接返自乌克兰撤离的中国公民安全回到国内。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12.2021年9月25日搭载着华为CFO孟晚舟女士的中国政府包机平安降落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孟晚舟在归国感言中说:“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外交部发言人指出,孟晚舟女士的平安回国,是中国党和政府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国人民鼎力支持的结果。中国民众热烈欢迎孟晚舟回家的同时,也为孟晚舟送上祝福,网友评论刷爆直播间。——舟虽晚,终归航!——我们祈祷和平,幸运的是,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我们崇尚伟大,可贵的是,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强大的中国是每个中国人的坚强靠山,永远是每个人最大的底气。(1)你从网友的评论中感受到什么情感?(2)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强大的祖国永远是每个人最大的底气”这一观点的认识。13.初二同学小华在阅读报刊时看到了以下两段文字: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材料二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请回答:(1)小华在阅读了材料一后认为,从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可以看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请问这个特点是什么?(2)小华的叔叔从国外回来,小华想向叔叔介绍一下十八大以来国家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你觉得他可以介绍哪些?(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每个方面至少一例)(3)小华在阅读了材料二以后深有感触,觉得作为一名中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应该行动起来,为此他还写了一篇演讲稿,你觉得他有可能从哪些方面谈起?(一)课后反思:本节课我学会了: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把本节课所学知识画出思维导图参考答案一、合作探究【答案】(1)不正确。虽然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完全等同。国家利益是关系全局的、长远的利益,有时难免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但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国家利益,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2)在我国,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分析】背景素材:祖国边境需要守护考点考查: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国家意识【详解】(1)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观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对立的,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牺牲个人利益。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题干中观点是错误的。论据①:虽然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完全等同。论据②: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论据③:为了国家利益,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本题是辨析题,首先判断题干中观点的正误,然后结合教材知识,明确答题方向,力求做到条分缕析,言简意赅。(2)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个人,需要调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关知识。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全体人民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体现了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课堂达标1.【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①④:分析某同学的观点“惠民不惠我的政策,不是好政策”可知,国家重视民生问题,是否“惠我”不是衡量政策好坏的标准,“惠民”的政策就是好政策,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难免发生矛盾,这时应该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①④正确;②: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不是一个概念,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错误;③: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是人人满意的服务型政府,③错误;故本题选D。2.【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维护国家利益。C:“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表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故C正确;A: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故A错误;B:国家利益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故B错误;D:与捍卫国家尊严无关,且捍卫国家利益是每个中国人的事情,“最大”太绝对,故D错误;故本题选C。3.【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C:题文歌词用海和浪花的关系体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紧密联系、高度统一的,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国家发展为个人成长提供良好条件,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个人利益的实现离不开国家,国家发展为我们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个人要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因此,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故C正确;A:国家利益是个人利益的集中表现,二者有区别,故A错误;B: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故B错误;D:实现国家利益保障个人利益,故D错误;故本题选C。4.【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①②③:根据所学知识,“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体现出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紧密联系的,国家发展为个人成长提供良好的机会,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维护国家利益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5.【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对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的认识和把握。A: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说法正确,但与不同时期华侨护照的不同地位无关,A说法错误;B:题干材料展览了清代、民国、新中国的华侨护照的不同地位,说明了国家强大人民利益才能得到保障,B说法符合题意;CD:题干材料展示了华侨护照在旧中国和新中国的不同地位,未体现实干精神和亲社会行为,CD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6.【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A:题干中谭嗣同、林觉民、吴良镛的事迹告诉我们青少年应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应该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故A正确;B: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故B错误;C:青少年不应放弃学习,故C错误;D:不同历史时期的青少年承担的使命是不同的,故D错误;故本题选A。7.【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情感的作用。①②:“奋斗一甲子,驻盾六十年,只为了却家国情”,告诉我们国家利益必须依靠人民才能得到真正实现,美好情感能驱使我们做出积极行动,故①②说法正确;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故③说法错误;④:“只有……才”说法太绝对,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8.【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A:题干中彭士禄“历经磨难,初心不改,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他的感人事迹表明要始终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故A正确;B: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故B错误;C:国家利益是关系全局的、长远的利益,不是每个人的具体利益之和,故C错误;D:有时,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难免发生矛盾,但不总是矛盾的,故D错误;故本题选A。9.【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B:钱七虎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了却家国天下事,一头白发终不悔。这启示我们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故B正确;A:必须,说法绝对化,故A错误;C: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不是完全等同的,故C错误;D: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可以兼得的,故D错误;故本题选B。10.【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②④:漫画《国家至上》说明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相辅相成,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辅相承,故②④正确;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不一定就要放弃个人利益,故①错误;③: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故③错误;故本题选C。11.【答案】①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②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③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④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分析】背景素材:人民利益 坚定维护考点考查: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本题考查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分析材料后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已先后有19架临时航班接返自乌克兰撤离的中国公民安全回到国内→可联系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12.【答案】(1)爱国情感。(2)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内心就感到自豪和骄傲。【分析】背景材料:孟晚舟女士回国;考点考查:爱国情感,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关系;能力审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素养。【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为网友的评论中感受到的情感, 联系我们的情感;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孟晚舟女士的平安回国,是中国党和政府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国人民鼎力支持的结果,证明强大的中国是每个中国人的坚强靠山,永远是每个人最大的底气。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分析网友的评论中可以感受到他的爱国主义情感。(2)第一步:审设问。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对“强大的祖国永远是每个人最大的底气”, 联系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关系;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孟晚舟女士的平安回国,是中国党和政府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国人民鼎力支持的结果,证明强大的中国是每个中国人的坚强靠山,永远是每个人最大的底气。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解答时,可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关系角度组织答案。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人民利益需要运用国家工具,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家地位提高是每个中国人的坚强后盾,维护人民利益;孟晚舟回归祖国,是中国党和政府不懈努力的结果,等等方面作答。13.【答案】(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2)政治:听证会让决策更透明;反腐败取得成效;制定颁布《民法典》。经济: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GDP稳居世界第二。文化:净化互联网文化环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诗词大会等);一系列申遗成果斐然。科技:5G技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奋斗者号”万米深潜。(3)①既要树立远大理想,又要发扬实干精神。②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③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担历史重任。④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自觉遵纪守法。⑤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⑥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分析】背景材料: 小华在阅读报刊时看到的两段文字。考点考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我国的发展成就、实干创造未来。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本题考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需要运用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分析材料内容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可以看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2)本题考查我国的发展成就,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3)第一步:审设问。本题考查青少年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什么,需要运用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分析材料内容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青少年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树立远大理想,发扬实干精神+努力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亲近社会、服务社会。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