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资源及其利用第1课时 水资源及其利用1.核心素养(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2)了解水污染、水枯竭等水危机问题,水污染的防治、节水方法等应对水危机的措施。(3)认识到水资源与学生个人的生活和本学科的学习密切相关,提高关注社会问题,自觉爱护水资源的意识。2.教学重点通过对水资源状况的分析,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短缺。3.教学难点如何防治水体污染。4.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导语:水是我们周围再普通不过的物质了,可是大家真的了解水吗?观看视频,听听水的内心独白,思考我们该怎么做呢?2.播放视频“水的内心独白”。二、合作探究探究点①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2~83页相关内容,归纳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储量与分布情况。【归纳总结】①储量: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②【投影展示】引导学生归纳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归纳总结】水资源短缺的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缺乏。②海水淡化成本高。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④水体污染。【讨论交流】观察教材第83页图4-2,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探究点② 保护水资源1.过渡: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课前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让大家调查自己家的用水情况。现在请几位同学汇报一下你们的调查结果。2.探究水体污染【教师活动】展示各类水体污染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污染的深刻认识。【提问】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水污染的现象?水体污染是指什么?水体污染的来源是什么?该怎样防治水体污染?【归纳总结】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3.讨论爱护水资源【教师提问】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节约用水的措施?【归纳总结】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节约用水。如工业上:水循环使用;农业上:采用喷灌和滴灌代替漫灌来灌溉作物;生活中:注意水的二次利用等。【教师活动】投影节水徽记图,从中你能获得哪些启示?板书设计课题1 水资源及其利用第1课时 水资源及其利用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二、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防止水浪费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2.防治水体污染。课堂检测完成相关的练习。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本堂课利用图片、数字、图表和生活实例,让学生分析、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渐学会“用”化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然的关注。不足之处 课前没有要求学生搜集资料,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第2课时 水的净化1.核心素养(1)了解纯水和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2)了解净化水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3)学习并练习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2.教学重点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硬水与软水的概念。3.教学难点过滤的操作方法。4.教学建议【建议1】过滤的实验操作。改变教师先给学生演示实验,学生再模仿的教学手段,变为先教给学生过滤器的制作方法,然后分小组直接让学生对浑浊的水样进行过滤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验操作要点,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建议2】活性炭吸附液体中色素的实验改进。用纱布包好较多量的刚烘烤后的活性炭粉,将其固定在U型管的一侧,将红墨水从此端慢慢倒入,观察对比另一端液体的颜色。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单,现象对比明显,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活性炭对水中色素的吸附效果。5.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洪涝灾区或地震灾区,人们的生活用水会受到污染。如果你身处灾区或是支援灾区的志愿者,要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把被污染的水净化成能饮用的水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① 水的净化方法【提出问题】阅读教材第86页的内容,思考净化浑浊的河水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归纳总结】应考虑河水中的泥沙、细菌、异味等杂质。【过渡】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自来水其实也是来源于河水,通过课前的调查和资料查阅,我们一起来学习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投影展示】【归纳总结】①要除去比水重的大颗粒泥沙等杂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浑浊的水装在一个容器里,静置,过一段时间,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就会沉入水底。农村饮用井水,常常就是利用这种方法,这种净化水的方法叫做沉淀。此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将水中的一些较小的颗粒吸附在一起,使它们尽快沉淀。②沉淀后的水不是无色透明的,说明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沉入水底的不溶于水的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③吸附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④通过消毒可以杀死水中的细菌,消毒的方法有加药品消毒和煮沸消毒。【拓展延伸】自来水厂的水在运送过程中,还会有一些细菌混入水中,所以从水龙头里放出来的水仍然要经煮沸后才能饮用。【讨论交流】在净化水的方法中,哪些发生了物理变化?哪些发生了化学变化?所得到的自来水是纯净物吗?探究点② 过滤【过渡】生活中,要将茶叶和茶水分开,我们可以用滤网;在化学实验室中,为了使固体杂质和液体更好地分离,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实验】实验4-2,操作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讲解注意事项。【归纳总结】过滤操作要点归纳:“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因为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二低:a.液面低于滤纸边缘;b.滤纸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过滤时要始终注意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a.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杯口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b.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三层滤纸一边较厚,不易被弄破);c.漏斗的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讨论交流】如果发现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应如何处理?多次过滤后液体仍浑浊的原因有哪些?【归纳总结】一次过滤后液体仍浑浊应再次进行过滤。多次过滤后液体仍浑浊的原因有:滤纸破损;待过滤液体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玻璃仪器不干净等。探究点③ 硬水和软水【提出问题】自然界的水大都不是纯水,我们根据水中溶解的杂质多少把水分为硬水和软水,阅读教材第88页的内容,回答什么是硬水?什么是软水?【演示实验】P88图片4-13。【归纳总结】我们把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拓展延伸】有些地区的水很容易使水壶或盛水的器具上结水垢,就是因为该地区的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过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8页相关内容,归纳总结使用硬水的危害。【归纳总结】①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②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③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提出问题】如何软化硬水呢?【讲解】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实验室中采用蒸馏的方法;工业上还常用离子交换法。【投影展示】蒸馏装置图,并演示实验4-3,介绍蒸馏装置及蒸馏时的注意事项。经过蒸馏的水是纯净物,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步骤。板书设计课题1 水资源及其利用第2课时 水的净化一、水的净化方法:沉淀、吸附、过滤、蒸馏。二、过滤:“一贴、二低、三靠”。三、硬水与软水四、蒸馏课堂检测完成相关的练习。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本堂课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究将河水转化为能饮用的水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其中重点探究并建构实验室中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融合的教学理念。不足之处 教材中有关水蒸馏的资料偏少,缺少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环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