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6.1碳单质的多样性 2课时教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6.1碳单质的多样性 2课时教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第1课时 碳的单质
1.核心素养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作用。
(2)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3)以碳的单质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观念:①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②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
2.教学重点
金刚石、石墨、木炭和活性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教学难点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4.教学建议
【建议1】有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1)观察下列图片,总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石墨为什么能作干电池的电极?石墨为什么可制铅笔芯?用金刚石制玻璃刀利用了它的什么性质?
(3)通过对问题(2)的理解,请你总结一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4)你知道为什么食品包装用氮气作保护气,金属铜能作导线,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而性质却不同吗?
【建议2】比较木炭和活性炭吸附性的强弱。
教师演示木炭吸附性实验,同时做一个活性炭吸附性的对比实验:取两个50 mL的烧杯,各加入20 mL蒸馏水,然后各滴入2滴红墨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木炭和活性炭,比较溶液中红色褪去所需的时间,进而确定两者吸附性的强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讲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例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元素组成不同的物质。那么,有没有同一种元素组成不同种物质的例子呢?
【师问】氧元素能组成哪些单质?
【师问】磷元素能组成哪些单质?
【师问】由此说明什么?
【师讲解】碳元素能不能组成不同的单质呢?研究表明: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① 碳的单质
(1)金刚石
【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
【归纳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
【过渡】金刚石、石墨和C60是庞大的碳家族成员,它们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投影展示】
【归纳总结】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其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等。
(2)石墨
【过渡】金刚石对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但同样由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同样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石墨会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呢?同学们请用铅笔刀削点铅笔芯粉末,用手触摸一下有何感觉?
【课堂实验】验证石墨的导电性。
【提供器材】利用实验材料(2B铅笔芯、干电池、导线、小灯泡)设计实验,探究石墨的导电性。(教师巡视指导)
【思考】通过实验和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物质性质 用途
石墨
颜色 形状 硬度 导电性
  【提出问题】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物质,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它们都具有哪些主要性质呢?
【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锥形瓶,观察现象。
【归纳总结】
现象 水的颜色逐渐变浅,最终褪为无色
分析 木炭(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了水中的色素,色素减少,导致水的颜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讨论交流】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根据木炭(或活性炭)具有很强吸附性这一性质,你能推测出木炭(或活性炭)有哪些用途吗?
【归纳总结】木炭可用来吸附食品或工业产品里的色素,也可以吸附异味。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强,主要用途如下:①作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②作冰箱的除味剂;③作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演示实验】将一根2B铅笔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上电池和灯泡,电路接通后,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提出问题】结合物理学中的相关知识,想一想灯泡为什么会发亮?
【归纳总结】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讨论交流】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很广。列举出生活中利用石墨导电性的一些实例。
(3)C60
【过渡】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形态的碳单质逐渐被人们发现,其中发现较早并已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
【归纳总结】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形似足球,又被称为足球烯。
【拓展延伸】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比较及用途:
物质 金刚石 石墨 C60
物理性质
外形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深灰色、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 形似足球
光泽 加工研磨后有璀璨夺目光泽 有金属光泽
硬度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很软
用途 裁玻璃、做钻头、做装饰品等 做铅笔芯、电极、润滑剂等 做超导体、制备新材料等
探究点② 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提出问题】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呢?
【投影展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微观结构模型。
【归纳总结】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讨论交流】结合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及C60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归纳总结】
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
板书设计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第1课时 碳的单质
课堂检测
完成相关的练习。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堂课在教学中设法把课堂练习融入社会生活,将学生引入广阔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学化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不足之处 学生生活的经验较少,联系的生活实例不够丰富。
第2课时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核心素养
(1)了解碳在常温与高温下表现出的不同化学性质。
(2)熟悉碳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产物。
(3)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有不同用途的讨论,体会物尽所用、人尽其才的道理。
2.教学重点
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3.教学难点
碳跟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表明碳具有还原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出现,使钻戒成了婚礼的必备,成了爱意和忠诚的象征。虽然钻石实际上也会被损伤或者掉色,但依然被称为永恒完美品质。所以钻石被当作浪漫爱情的象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说明单质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讲解】上述现象与碳的化学性质有关,说明了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① 单质碳的稳定性
【提问】是什么决定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呢?能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什么?
【总结】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它要成为相对稳定结构,得4个电子或失4个电子都不容易,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
探究点② 单质碳的可燃性
【过渡】如果升高温度,碳是否会发生反应?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出反应的现象。
【思考】冬季有些人为了抵御严寒,常将门窗紧闭,用煤炉取暖,经常发生煤气中毒事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点拨】当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就不充分,这时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CO,这是碳的化学性质之一——可燃性
【总结】氧气不充足,碳不完全燃烧生成有毒的气体CO。反应物的含量决定了生成物的种类,例如碳在氧气充足和不充足情况下燃烧产物是不一样的。
探究点③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过渡】碳与氧气反应,既可生成CO2,又可生成CO。那么,碳能否与氧化物(氧化铜)反应,即碳能否夺得氧化铜中的氧呢?
按照教材的方法演示实验6-2。
实验现象
  【问题探究】哪些现象证明木炭和氧化铜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归纳总结】实验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说明生成了新物质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
【继续探究1】实验中酒精灯火焰上加网罩起什么作用?实验完毕后为什么要先撤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
【归纳总结】酒精灯加网罩是为了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先撤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继续探究2】在碳与氧化铜反应的过程中表现出碳的什么化学性质。
【归纳提升】在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还原性。碳还能还原氧化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Fe2O3+3C4Fe+3CO2↑、C+CO22CO。利用碳的还原性,在工业上可以冶炼金属。
【课堂小结】碳的原子结构决定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的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泼性增强,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重点掌握碳的还原性及有关实验装置。
板书设计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堂课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结合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讲练结合。教学中注重对学法的指导,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不足之处 教材中对碳的用途资料偏少,缺少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环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