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示儿》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2.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运用积累到的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内容。3.结合相关背景资料,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重点难点:1.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运用积累到的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内容。2.结合相关背景资料,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我会认。( )乃 是2.我会写jì nǎi3.重点字讲解。4.解词义。示儿:元:九州:王师:定:中原:家祭:乃翁:二、合作探究1.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注意断句,读出节奏。2. 交流作者,介绍背景。(1)“示儿”是什么意思?(2)病榻上的这位老人是谁?他所属的朝代是 ?(3)分享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生平的资料。(4)陆游为什么写下示儿?3.解诗意。(1)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吗?万事: ;但: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3)你从“悲”字中体会到什么?(4)以“万事空”来衬托 ,突出了诗人“不见九州同”的( )、( )。 “悲”字是诗眼,反映了诗人( )的爱国情怀。(5)结合古诗背景,概括诗人的“悲”从何来。(1)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吗?北定: ;无: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3)你从“北定”你能感受到什么?(4)诗人留下了怎样的遗愿?(5)既然诗人知道人死后万事都不可知,为何还要让儿子“告乃翁”?因为( )、( )是诗人至死不渝的愿望,所以即使知道自己死后万事都不可知,他也仍然希望儿子能告知自己国家统一的消息。4. 我们要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这首诗?本诗的总体基调是( )的。读第一句时,语速( );读第二句时,体会诗人不得志的沉郁和对收复河山的渴望,语调( ),重读“( )”字;读第三句和第四句时,感情基调应由悲痛转为激昂。三、展示交流1.各小组依次推举发言人汇报小组成果。(选择最优的发言人为小组加分吧)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时刻准备为本组补充发言,或对其他组的发言进行评价。四、训练反馈1.读诗《示儿》写出与下列古汉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现代汉语。元 但 九州 乃 翁 同 2.从体裁上看,《示儿》是七言 ,押 韵。3.根据课文《示儿》内容填空: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 ,诗人的遗恨是(用原句回答) ,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 。 4.找出下列句子中写错的字,在把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熟读《示儿》,完成练习。《示儿》的作者是 代诗人 ,号称 ,他的诗通俗易懂。诗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句中“元”的意思是 ,“但”的意思是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