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学习目标】1. 掌握利用公式解决比例问题2. 掌握利用公式解决分段问题3. 掌握图像问题4. 掌握过桥(过隧道)问题【自主学习】一、比例问题此类问题一半可以采用列表法“填数字”,或者直接用公式运算,一般纯比例问题都可以直接带数字。【例1】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v甲∶v乙=4∶3,所通过的路程之比s甲∶s乙=3∶2,则甲、乙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 。二、一段路程分为两短相同路程(时间)来求平均速度此类问题一半是考查全程的平均速度,我们只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两段对应的总时间和总路程,然后利用公式 求解即可。【例2】甲、乙两名同学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平直公路运动到相同终点。甲在前一半时间里以3m/s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里以4m/s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乙在前一半路程中以3m/s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4m/s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乙到达终点的时间之比为 。三、图像问题路程——时间(s—t)图像问题(平均速度)路程——时间(s—t)图像问题(平均速度):此类问题应该先看清楚坐标轴,然后在根据横轴和纵轴的坐标轴来分析物理量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0~t1:路程逐渐变大,说明远离出发点,但是图像的倾斜程度没变,说明速度没变,该时间段做匀速直线运动;t1~t2:路程不再变大,但是时间在变大,说明该物体停下来休息了,速度为0。t2~t3:路程在变小,说明在逐渐靠近出发点,但是但是图像的倾斜程度没变,说明速度没变,该时间段做匀速直线运动;注意:0~t2:的平均速度需要靠考虑休息的时间哦。【例3】某物体在水平面内做直线运动,该物体距出发点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该物体( )A.5s时的速度为6m/s B.在2~4s内做匀速运动C.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大小不同 D.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运动方向相同【例4】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两人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两同学在t=15min时相遇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D.整个过程甲的路程是乙的4倍速度——时间(v—t)图像问题(平均速度)左图甲、乙、丙都在加速,且 t2 时刻只是乙、丙两物体速度相同的点,不一定是相遇的点,要从速度时间——图像上判断是否相遇,得借助速度公式的变形形式,求出两物体所走的路程,从图像上来看,实际上就是某个时间段,图像与坐标轴围城的面积(如图所示)。如果不是同一起点,我们还需进一步分析。右图分析如下:0~t1:加速,路程也在变大;t1~t2:匀速,路程还在变大;t2~t3:减速,路程还在变大;t3时速度为0(停下了)t3~t4:反向加速,相当于往回走。【例5】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速度图线与时间横轴围成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的路程。由图象可知,0到60s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A.两小车在40s时相遇B.20到60s内,b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40s时,小车b在小车a的前方D.40s时,a、b两小车相距800m【例6】甲图和乙图两个物理研究小组分别根据两个物体沿直线运动情况绘制图像描绘出的 s-t图像和v-t图像,关于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2s 时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相同C.由图甲可知,此物体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D.由图乙可知,此物体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例7】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甲车4s运动了16mC.乙车4s运动了6m D.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后运动四、过桥(隧道)问题如上图所示小车的车长为L1,桥的长度为L2,小车的车速为v,小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为L2-L1,时间;小车全部通过桥行驶的路程为L2 + L1,时间,做题时寻找对应的物理量然后带入对应情景公式即可。【例8】有一列火车以的速度匀速穿过一长为的平直隧道,已知整列火车车身都在隧道内的行驶时间为。求:(1)这列火车的长为多少?(2)整列火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归纳整理】【课后巩固】1.甲、乙两地间距120m,某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前半程的速度为10m/s,后半程的速度为15m/s.那么该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11m/s B.12m/sC.12.5m/s D.13m/s2.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v甲∶v乙=5∶4,所通过的路程之比s甲∶s乙=4∶3,则甲、乙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 ,再经过10s,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v甲∶v乙= 。3.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驶过长为18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2s。则该火车运行的速度是 m/s,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需要的时间是 s。4.如图所示是小刚同学研究玩具小车在水平路面上的直线运动时绘制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s末小车的速度为5m/sB.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小车做的是减速运动D.小车在10s内通过的路程是18m5.小明一家自驾小汽车去郊游,如图是小汽车行驶过程中某段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在360s内的平均速度是( )A.15m/sB.10m/sC.24m/sD.14m/s6.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7.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行驶,如图所示是反映了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0~4s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A点表示甲、乙两车的路程相同C.在t=4s时,乙车比甲车慢D.在0~2s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8.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是B.第末,甲、乙相距C.甲物体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D.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9.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变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刚跑得较快D.全程8s内,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10.如图所示是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图像,选出说法正确的选项(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C.两物体在时相遇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11.甲、乙两辆车,沿平直的公路同向行驶。某一过程中它们的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车前10s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第7秒时甲乙两车的速度差是3m/sC.8~10秒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远离甲车D.第20秒时,两车的速度相同12.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珊珊乘坐G8782次列车由重庆到成都,经过一条约1640m长的隧道,火车正以14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隧道时,珊珊在50m长的车厢内从车尾以1m/s的速度向车头行走,当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时,珊珊经过隧道的时间为( )A.41秒 B.40秒 C.39秒 D.50秒2.长为100米的队伍沿直线匀速前行,通讯员以恒定速度从队尾追到队首,然后保持速度大小不变再回到队尾时,队伍行进了240米。则通讯员走过的路程为( )A.300米 B.340米 C.360米 D.400米3.汽车在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交通信号灯转为红灯,经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10mB.从开始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为1.5sC.从开始踩刹车之后0.5s,车速变为5m/sD.从开始踩刹车到停止,平均速度大于10m/s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和乙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甲乙均为匀速直线运动B.甲、乙均在3s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mC.内与内,甲的速度等大、不同向D.6s内甲的路程为16m,乙的路程为12m【课后评价】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例1】9:8【例2】3.5 ,48:49【例3】A【例4】C【例5】D【例6】D【例7】B【例8】(1)140m;(2)74s【基础练习】1. B2. 16∶15 ,5∶43. 30 ,484. B5. B6. C7. A8. D9. C10. C11. C12. B【能力提升】1. B2. C3. C4. 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