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生产具与劳作方式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生产具与劳作方式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简介

2024年6月12日高中历史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9年出版的《全球科技通史》一书第十章目录。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科技发展( )
新数学和新方法论 从算盘到机械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摩尔定律的动力 “便民设施”互联网 前赴后继的移动通信之路 太空竞赛 从豌豆杂交开始的基因技术
A.科技竞争愈演愈烈 B.军事推动科技创新
C.科学理论不断更新 D.信息革命加速发展
2.工业革命以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职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还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但到1850年时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
A.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B.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C.促进了男女平等实现 D.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3.根据资料记载,18世纪初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4,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这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
A.引发了生产力的飞跃 B.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D.促进了经营理念革新
4.到19世纪20年代初英国收费公路的投资额约为1000万英镑。随着伦敦金融市场的介入,铁路投资加速。1870年铁路资本存量为2.32亿英镑,远超运河和公路。这说明英国铁路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B.社会政治转型的加快
C.现代融资渠道的扩大 D.国内市场的完全形成
5.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下列生产工具在汉朝就已出现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明代常熟谭晓、谭照兄弟)“居乡湖田多洼荒,乡之民多逃而渔,于是田之弃弗治者以万计。(晓与照)薄其值,买佣乡民百余人,给之食,凿其最洼者为池,余则围以高塍辟而耕,岁入视平壤三倍。池以百计,皆畜鱼,池之上架以梁为茇舍,畜鸡豕其中,鱼食其粪又易肥……悉罗取而售之。”该段材料反映着
A.千耦其耘的劳作方式 B.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
C.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 D.商品化农业集约经营
7.艺术史课时,老师这样介绍一种画派:“如果一幅画必须站得远远地欣赏,大概就是这派画家的杰作了,因为画家采用的是从远处看来的眼光,把许多描饰都简化了。”“他们对事物的处理,就只管风格不风格,而不管是什么东西。” “他们强调色彩……随之而来的是空间及事物具体结构的消逝。”这个画派的代表应是( )
A.德拉克洛瓦 B.库尔贝 C.莫奈 D.毕加索
8.《唐会要》中记载,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三月“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沿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由这则材料可获取的信息是(  )
A.政府重视推广灌溉技术 B.政府对农户的控制严格
C.高转筒车已应用于生产 D.中原农业生产歉收严重
9.二战结束后,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迅速增加,他们被称为“白领工人”。20世纪40-70年代,美国“白领工人”的总数从1508万人增加到5105万人。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升级
B.中产阶级出现
C.大众教育普及
D.科学技术进步
10.“周轮排短筒,俯吸仰而沛。夹岸饶农田,接竹引其内。”诗句中所提到的生产工具( )
A.不仅能制造圆形坯件,还能控制坯件的薄厚
B.以水为动力,大大提高了冶铁效率
C.被三国时期马钧革新,后在民间广泛使用
D.出现于唐朝,借助水力进行灌溉
11.下图为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 B.铁路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C.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D.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展
12.马克思指出:“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这表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了思想解放 B.改变了国际分工
C.激化了社会矛盾 D.推动了经济发展
13.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欧洲近代这一时期的文化,都会发现一种强烈的矛盾,那种极端的唯物思潮,过度刺激的享受,使感觉与精神受到不抵御的压力,而“逃遁在幻想内”的心理反应亦随之产生。该流派的出现源于( )
A.社会剧变导致理性幻灭 B.工业文明暴露尖锐矛盾
C.战争危机造成精神创伤 D.垄新时代产生虚无主义
14.下面两幅图片中科技成果应用的共同影响是( )
①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普及 ②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生活
③促使劳动方式向集约型转化 ④造成了劳动资源的极度匮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17世纪初,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纺织品,随同欧洲的商品一起被运到广州,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被载运到马尼拉,然后经那里转运到拉美、欧洲等地。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世界贸易推动资本流动 B.世界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
C.全球贸易网络初步形成 D.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的社会生活
16.195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暂行条例》规定,一等奖奖金为1万元人民币。1966年,批准了发明奖励297项,仅对获奖者颁发证书,未颁发奖章和奖金。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这反映出
A.美苏冷战促进中国更加重视科技 B.改革开放开始要求提高创新能力
C.国家更加注重对科技创新的激励 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了一系列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材料二 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促使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从18世纪30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8世纪发生于西欧的主要思想解放运动并说明其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圈
材料一 对于工业革命为何发轫于英国,各国学术界进行了长期研究,以下是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及论著 观点
①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起因在于商业的扩张往往先于并决定工业的进步
② 皮尔·弗里斯《国家、经济与大分流:17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和中国》 从政府财政、官僚体制等角度分析,认为政府行为和国家政策对经济转型有决定性意义
③ 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英国偶然的煤炭资源禀赋和众多的殖民地“福利”,是导致其最先开启工业革命的根由
④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根本因素是英国的政治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1)请从两方面对上述“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进行归纳分类。
材料二 下为《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份大事年表
1800—1850年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速增长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反映的两种历史现象,并说明该两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三 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大发展,……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摘自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3)材料三中美国的“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进行这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并归纳这次技术革命的经济影响。
19.在全球范围内,安格斯·麦迪逊对人均GDP 估量是较权威的具有广泛性和可比性的GDP数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图2分别为1500~1900年欧洲和印度的GDP总量和人均GDP。人均GDP是衡量生产率的标准,也是生活水平的指标。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统计学》
(1)选择恰当的时间尺度对图1中1500~1900年欧洲和印度CDP的总量对比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
(2)指出图2所反映的1500~1900年间欧洲和印度人均CDP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劳作方式的变化及人类社会的主要改变一览表
阶段 劳作方式的变化 人类社会的主要改变
古代 人类的农业生产工具经历了从石器、木器到铁器的演讲 ①劳动工具变得多样化和精细化,人们开垦的耕地越来越多,人口数量也随之增加②在农耕时代,人们开始借助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来提高生产能力
近代 工业革命中大机器生产的广泛应用 ①机器大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②工厂制度普遍实施 ③社会日益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 ④工业化给民众生产带来消极影响
现代 新科技革命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①网上就医、授课、会议、购物、娱乐等②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③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根据“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之路”等可知为信息革命时代,结合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在计算机发明的基础上,实现互联网的发明和普及应用可知信息革命加速发展,D项正确;材料仅有“太空竞赛”,但无法得出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未表明这一时期科技取得成功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涉及科学理论及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科学理论不断更新”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根据“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到1850年时已增长至10%”可知,工业革命后,妇女也承担了部分家庭责任,反映出工业化对家庭经济结构的影响,故选D;材料信息与城市化无关,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大规模人口流动,排除B;C不符合史实,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
3.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从18世纪初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增加,结合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B项正确;材料中英国城市人口比重不能全面反映生产力的飞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生产关系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经营理念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由材料“随着伦敦金融市场的介入,铁路投资加速......”说明伦敦金融市场加速铁路投资,因此,主要原因是现代融资渠道的扩大,C项正确;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时间是19世纪四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这一时期没有发生社会政治转型,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主要原因是伦敦金融市场的介入,而非国内市场的完全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四川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蜀锦提花机模型是汉朝成都纺织业的重要见证,东汉时期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用以冶铁,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用以灌溉农田,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材料无法体现“千耦其耘”“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排除A、B、C;材料反映出谭晓、谭照兄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庄稼、养鱼和家禽家畜,然后把产品销售到市场的情况,体现出生产的商品化和集约化的经营模式,故D正确。
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调色彩、善于捕捉转瞬即逝的现象,是19世纪中后期,受光学理论影响,重视光与色彩的印象主义绘画,该画派的代表是莫奈,C项正确;德拉克洛瓦是浪漫主义画派的代表,排除A项;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排除B项;毕加索的绘画风格属于立体画派,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依据材料“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沿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来看,政府造出大量的水车供百姓使用,体现了政府对灌溉技术的重视。A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出政府的农户严格的控制,B错误;材料只反映了政府制造水车,但不能得出这是高转筒车的结论,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政府重视推广灌溉技术,与中原农业生产是否严重歉收无关,D错误。故选A。
9.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科技进步,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需求迅速增加,D项正确;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升级显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中产阶级出现”为材料的现象而非原因,排除B项;大众教育普及是直接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周轮排短筒,俯吸仰而沛。夹岸饶农田,接竹引其内”可知,这是唐代的灌溉工具筒车,D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晚期采用坯车制坯,不仅能制造圆形坯件,还能控制坯件的薄厚,排除A项;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以水为动力,大大提高了冶铁效率,排除B项;C项是灌溉工具翻车,与诗句中描述的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据图可知,1870—1910年间世界船舶总吨位数增加,其中汽船吨位数增加,帆船吨位数减少,表明航运业不仅取得巨大发展,而且正逐步实现海上运输工具的机械化,这得益于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展,D项正确。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强调的是世界联系的加强,排除A项;铁路工业的发展强调的是陆上交通业的发展,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强调的是世界联系的加强,无法解释这一时期世界船舶吨位数中帆船吨位数减少、汽船吨位数增加的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印度。根据“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可得出工业革命中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殖民侵略,把印度变成了英国的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这改变了印度的角色,体现出国际分工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思想解放的内容,强调的是经济方面,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印度角色与地位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印度社会矛盾的激化,排除C项;材料中英国的殖民侵略,使印度经济受到打击,因此经济发展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逃遁在幻想内”可知,浪漫主义富有幻想和激情,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其出现源于社会剧变导致理性幻灭,A项正确;该流派的出现源于社会剧变导致理性幻灭,B项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B项;人们对社会的失望和对现实的不满催生了浪漫主义,而不是战争危机造成精神创伤,排除C项;虚无主义指的是作为哲学意义认为世界,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质价值。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本题为组合类单项选择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世界。智能导诊机器人和无人车间都体现了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生活,促使劳动方式向集约型转化,②③正确,C项正确;①错误“全面”,同时智能化设备的出现,并不能造成劳动资源匮乏,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据题意可知,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纺织品,随同欧洲的商品一起被运到广州,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被载运到马尼拉,然后经那里转运到拉美、欧洲等地,说明东西方之间形成了商品往来,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贸易网络,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是资本的流动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而非世界贸易推动资本流动,排除A项;为工业革命提供市场的不是世界贸易,排除B项;改变亚欧的社会生活的是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因为经济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从建国初规定科技发明一等奖奖金为1万元人民币,1966年,仅对获奖者颁发证书,未颁发奖章和奖金,到2000年国家设立最高科学技术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反映出国家更加注重对科技创新的激励,C项正确;1991年美苏冷战已经结束,不是促进当今中国更加重视科技的原因,A项错误;改革开放“开始”要求提高创新能力与国家早在1955年就已制定条例、设立科技发明奖项等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科教兴国”战略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D项错误。
17.(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关系∶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提供了思想武器。
(2)棉纺织业易于采用新技术;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催生了新技术发明。
(3)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客观上也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言之有理的其他答案也可)
【详解】(1)运动:根据材料一“ 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了一系列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14-18世纪发生于西欧的主要思想解放运动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关系:根据材料一“……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提供了思想武器。
(2)原因:根据材料二“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棉纺织业易于采用新技术;根据材料二“……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促使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可得出,棉纺织业获利丰厚;根据材料二“……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可得出,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催生了新技术发明。
(3)影响:根据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根据材料三“……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客观上也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18.(1)分类:①③将主要原因归结为经济因素;②④认为政治因素是关键。
(2)历史现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内在联系:工业革命发展推动生产力提高,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与发展,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工人运动出现、无产阶级壮大,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经济、阶级和实践的基础。
(3)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条件:美国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跃;加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一“商业的扩张”“英国偶然的煤炭资源禀赋和众多的殖民地”,结合所学可概括出,①③从经济角度分析了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据材料一“政府行为和国家政策对经济转型有决定性意义”“英国的政治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可概括得出②④从政治角度分析了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现象,据材料二“1800一1850年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速增长”可得出,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据材料二“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可得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二小问内在联系,据所学,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联系可得出,工业革命发展推动了生产力提高,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与发展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工人运动出现和无产阶级壮大,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经济的阶级的和实践的基础。
(3)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技术革命,由材料三“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小问政治条件,据所学,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条件。 第三小问影响,据所学,从生产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关系等角度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经济影响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跃,加剧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9.(1)示例
第一阶段:16~18世纪。
理由:双方GDP总量变化不大,双方差距不大。
第二阶段:19世纪。
理由:双方GDP总量增加迅速,双方差距加大。
(2)趋势:欧洲增加迅速;印度增长缓慢。
原因:欧洲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积极推行殖民扩张。
印度生产方式落后;人口增加;遭受殖民侵略。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得分不能超过该题赋分。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中欧洲和印度GDP总量示意图,“1500年至1820年前,300来年欧洲和印度GDP总量可以说都变化不大, 两地区相差也不大,而1820年-1850年,1850年-1900年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欧洲GDP总量突飞猛进,远远超过印度”,可以得出第一阶段可划分为16~18世纪,理由是双方GDP总量变化不大,双方差距不大。第二阶段是19世纪,理由是欧洲GDP总量增加迅速,双方差距加大。
(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
趋势:据欧洲和印度人均GDP变化示意图,可以看出从1500-1900年欧洲人均GDP一直在增加,尤其是1820年-1850年,1850年-1900年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超过了之前几百年的发展速度,而印度从1500年-1900年几乎没有变化,可以得出欧洲增加迅速;印度增长缓慢。
原因:据材料中的时间节点“1820年”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欧洲率先开展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有了狂飙式的发展;欧洲积极推行殖民扩张,掠夺了大量财富。而印度生产方式落后,GDP总量增加不多;再加上人口增加,一平均,人均GDP量也就不多了;另外印度遭受殖民侵略,财富大量流失。
20.示例看法: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有利有弊。
说明:历史上的每次技术进阶升级,都显示它有益和有害的两面性。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机器替代人”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便捷,但也带来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的难题与困惑,如失业问题、环境污染等。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计算机为基础,使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伴随着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毒品、核泄漏、电脑病毒等的出现,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和造成了巨大灾难。总之,我们在充分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还要力争避免它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的消极后果的发生。
【详解】根据“机器大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化给民众生产带来消极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可以提炼出看法: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有利有弊。说明:根据“工业革命中大机器生产的广泛应用”“新科技革命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带来的人类社会的改变进行说明,并结合所学,可从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便捷,也带来失业问题、环境污染等问题;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也带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毒品、核泄漏、电脑病毒等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巨大灾难。最后总结说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兴利除弊,使科技造福人类。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