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B 4.D 5.C6.D 7.B 8.D9.C 10.D11.C 12.B13.C 14.B15.A 16.D 17.A18.(1) 亚寒带针叶林 抗寒抗旱(2) 峡湾 冰川侵蚀 气候变暖(3) D 降(水)雪多19.(1)气候变化:气温下降。理由:拉萨河流经青藏高原,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冰川融水量主要受气温影响,气温高,水量大,河流沉积物平均粒径大;反之亦然。(2)拉萨河流经高原腹地,落差相对较小,河谷较平坦宽阔;流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洪涝灾害影响小,适合聚落分布。(3)拉萨河水量季节变化大,夏季水位上涨(多洪涝);拉萨市聚落规模扩大(向河谷扩张);为防范洪灾,截弯取直,筑堤束水,形成顺直河道。20.(1) D F D(2)山西的第二产业比重高,其中以发电、钢铁、煤炭等重工业为主,能源消耗量大,碳排放量大;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碳排放量大。(3) 中间高,东西两侧低 A 人口密度大,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大 B 城镇化水平高,产业集聚,能源利用率大,碳排放减少。(4)(5)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利用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的特点,大力发展风能发电;优化能源结构(或利用晴天多,日照时数长的特点,大力发展太阳能);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煤的利用率;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21.(1)夏季;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下渗作用强;大量引水灌溉。(2)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土壤含盐高;引水灌溉大量盐类被水溶解,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径流汇入河中,导致河水盐度升高;河水被沿岸灌区反复利用,因此越往下游河水盐度越高;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答案第1页,共2页福州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一、单选题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8月4日夜间到5日上午影响上海,上海局部地区遭受超强降雨,积水最深达120厘米,部分交通受到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台风多发生在( )A.春秋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2.台风( )①是发源于洋面上的大气旋涡②台风中心的风力可达12级③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④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单位为摄氏度。兰州市区位于黄河河谷之中,周围群山环抱。其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1978年城市化率为45.6%,2010年时已经达到62.7%,热岛效应逐渐增强。图2示意兰州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兰州该日热岛效应的变化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A.日出前后最强 B.夜间强于白昼C.随太阳高度变大减弱 D.随太阳高度变小增强4.推测兰州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5.从1978年至2010年期间,兰州城市热岛效应逐渐增强的主要原因是( )①郊区面积增多②城区面积增大③郊区植被较少④城区热源变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某校学生到我国一村落进行地理考察。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沟渠纵横的水田,前方高山耸立、左侧椰林成排。他们步行进入村落,但见民居间涌泉处处。村长带领他们参观该村的祠堂,提及当初祖先因受连年灾荒,不得不渡海来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该村落所处地形为A.山地 B.高原 C.三角洲 D.冲积扇7.该地可能位于我国A.山东 B.台湾 C.四川 D.浙江8.村民的祖先渡海来此后,对当地改造最显著的自然景观是A.地形 B.河流 C.土壤 D.植被“城中村”是指城市化过程中,由于耕地被征用,农民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村中城”是指村落内部或邻近村落围绕特定市场或产业自发形成的“城”,从而形成“村”包围“城”的空间格局。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9.“城中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城乡二元体制并存②村民文化素质低③土地征用成本高④安土重迁思想⑤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10.关于“城中村”和“村中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村中城”是“城中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城中村”和“村中城”在城市化过程中不可能同时存在C.“村中城”的形成得益于它比周边村落科技力量雄厚D.“城中村”滞后于时代发展,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藏东南山区地势险峻,植被群落结构复杂,是中国最适宜生长巨树(树高超过70m)的地区。下图为利用某地理信息技术测量巨树高度的流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测量巨树高度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 )A.模拟滑坡动态过程 B.分析降水数据信息C.开展矿产资源普查 D.定位受灾人员位置12.中国巨树多分布于藏东南的原因是( )①气候干旱,病虫害较少②水热充足,生存环境稳定③地处偏僻,人类干扰少④物种单一,种群间竞争少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位于大兴安岭南端和燕山北麓,图左为内蒙古自治区地图,图右为赤峰市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赤峰市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描述正确的是( )A.降水量自东北向西南递增西风强度和地形 B.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纬度和季风C.降水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减季风和地形 D.降水量自北向南递增北冰洋水汽遇地形抬升14.冬季赤峰市空气干燥,原因是( )①冬季受亚洲高压影响,降水稀少②河湖、土壤冻结③气温低,水汽易凝结④空气相对湿度小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雅鲁藏布江米林段地处西藏高原的东南部,属雅鲁藏布江中游下段,河谷风沙地貌断续分布,其中在卧龙镇附近(分布最为集中,发育规模最大。平面形态上,风沙活动带呈“喇叭”状,由阶地边缘狭窄的风蚀口向沙丘堆积区逐渐变宽。如图示意米林县卧龙镇东部河谷阶地风沙活动带分布。完成下面小题。15.卧龙镇风沙活动带多分布在( )A.河流凸岸阶地 B.河流凹岸阶地 C.宽谷上风向处 D.窄谷下风向处16.推测卧龙镇东部的盛行风向为( )A.偏西风 B.偏东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17.米林段风沙活动较为集中的时段为( )A.春季午后 B.冬季夜间 C.夏季午后 D.秋季夜间二、综合题18.读北欧部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地森林植被类型的名称是 ,具有树种构成单一、群落结构简单的特点,其树叶缩小为针状的主要作用是 。(2)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海岸线的突出特征是幽深曲折,半岛海岸线上深入陆地内部的狭长水域,其地貌名称是 ,该地貌由 (冰川侵蚀、流水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因 ,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侵入淹没形成。(3)以下民居属于卑尔根的是 ,形成该景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最大的支流,其下游河段河谷宽达7-8km,形成典型的辫状水系。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拉萨河在拉萨城区段形成宽仅几十米的顺直的河道。拉萨河谷地砾石堆积厚达数十米且层理结构清晰,同一堆积层砾石大小均匀且磨圆度较高,不同层之间砾石差异明显。研究表明,C-D时期青藏高原的冰川面积总体保持稳定。下左图为拉萨河谷等高线地形图,下右图为拉萨河谷某时期河床堆积物垂直剖面图。(1)据河床沉积物特征,推测拉萨河流域C-D时期气候特征的变化,并说明判断理由。(2)与图中雅鲁藏布江干流谷地相比,拉萨河河谷聚落分布密度、规模较大。请从自然环境角度说明其原因。(3)简述拉萨城区段拉萨河顺直河道的形成过程。20.山西作为资源型地区和碳排放大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富集区,长期以来以煤炭资源为核心驱动当地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全省碳排放呈较快增长态势,2020年较2015年增加了16.97%。全省燃煤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省碳排放总量超过80%。发电、钢铁、煤炭、化工、有色、建材、焦化等七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和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共占全省碳排放总量超过90%。材料二:图2为2017年山西省碳排放数量空间分布图;图3为山西省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材料三: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产业、资金和信息等向城市集中,产生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土地空间资源得以集约利用。图4为山西省城镇化率与碳排放相关性的空间分布图(正值表示正相关,负值表示负相关)(1)从2010年2022年山西省产业结构类型依次经历了 结构、 结构、 结构三个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A.“一二三” B.“一三二” C.“二一三”D.“二三一” E.“三一二” F.“三二一”(2)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角度,分析山西省碳排放量大的原因。(3)结合材料二,山西省碳排放数量空间分布的特征是 ,碳排放的空间分布与人口规模呈现 (选择:A.正相关B.负相关),其原因主要是 ;结合材料三,山西省大部分地区碳排放的空间分布与城镇化率呈现 (选择:A.正相关B.负相关),其原因主要是 。(4)低碳生活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下图为一种利用“穿堂风”的房屋节能设计,主要应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请在图中虚线上绘制箭头,表示林草地面、窗、门、石子地面之间的热力环流。(5)为了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请为山西省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科罗拉多河,干流发源于美国西部落基山脉西坡,向西南流经犹他、亚利桑那、内华达、加利福尼亚等州和墨西哥西北端,注入加利福尼亚湾;全长2 333千米,只有145千米在墨西哥境内;流域面积64.7万平方千米,流域内80%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河水含沙量很高,河水混浊,呈暗褐色。(1)科罗拉多河中下游的支流多为季节河,一般断流多发生在 季节,分析原因。(2)科罗拉多河越往下游,河水盐度越高。请用水循环原理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格致地理.docx 格致地理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