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同步课件+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新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同步课件+视频)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人教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商朝的统治
西周的兴衰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1.立足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
2.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理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局面的形成;了解夏朝国家机器的设置,认识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3.立足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了解夏商周灭亡的根本原因,感悟朝代兴衰的历史。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及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私有制度、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课程导入
1、夏朝建立
1)时间:
2)都城:
3)建立者:
约公元前2070年
阳城

4)经过:
相关史事:禹继位之后,征伐作乱的三苗,稳定统治。他还“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以提高自己的威望。相传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
传子世袭,“公天下” 变成“家天下”
禅让失败
x
·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紧世代继承。禹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伯益直接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①禹在位时,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③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②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铸造九鼎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
2、夏朝的统治
标志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二里头夏都遗址
文物是历史的记录
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
铜鼎
镶嵌十字纹方钺
铜爵
陶鼎
玉器
铜铃
青铜盉
玉璋
二里头夏都遗址出土的这些文物,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夏朝前后经历了400多年,到了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国势走向衰弱。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又筑倾宫、瑶台,生活更加奢侈腐化,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也更加残酷,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史记·夏本纪》。 《尚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
长60多厘米,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镶嵌而成
2、夏朝的统治
(2)建立时间:
(4)性质:
(3)建立者:
约公元前1600年
奴隶制王朝一商朝

(1)建立背景:
夏朝后期,分布于今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的商人逐渐强大。商的首领汤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围民族,起兵攻伐,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
(5)都城:
毫(b6)
(6)统治措施: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的生活相对安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史记·夏本纪》
夏桀)作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竹书纪年》
夏桀)残贼海内,赋敛无度,万民甚苦。——《韩诗外传》
1.商朝的建立
(2)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稳定。
(1)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3)商朝长期对外征战,控制的范围不断扩大。
(4)商朝为巩固统治,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2.商朝的发展
商朝的周围聚居着请多民族,形成许多方国,即文献中记载的“多方”“邦方”。商王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了这些方国。方国除对商王表示臣服外还要承担朝贡、纳税,以及随商王征代等义务。
相关史事
司 母 后 鼎
甲骨文
·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末代君主商纣继位后,对外连年征伐,耗费国力;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严刑酷法,导致民不聊生。
商朝时,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被迫在农田上集体耕作,在手工作坊里做工,在贵族家中劳动,过者极其悲惨的生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随意把他们转让、买卖,乃至屠杀,用来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为死去的奴隶主殉葬。例如,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殉葬的奴隶就有400人之多。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可见其地位与牲畜等同。
相关史事
3.商朝的衰亡
①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部族,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
1)时间:
2)都城:
3)建立者:
4)经过:
约公元前1046年
镐京
周武王(姬发)
②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周族日益强盛。
③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各路联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大获全胜,商朝灭亡。
1.周朝的建立
④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牧野之战
1.周朝的建立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1)目的: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受封的诸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遭;
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2.西周的分封制
2)依据:
3)内容:
4)义务:
5)权力:
6)特点:
7)作用:
分封等级示意图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读地图:
找出当时大多数重要诸侯国集中分布的流域
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
西周的诸侯国主要是沿河流而分布,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
周武王去世后,他的弟弟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包括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以及与这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例如,青铜鼎的使用数量有严格的区分,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乐舞也有不同的标准,天子用八横八纵共64人的规模,诸侯用六横六纵共36人的规模,大夫用四横四纵共16人的规模。
相关史事
2.西周的分封制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国人暴动
过程:
根本原因:
实行暴政
周厉王在位期间,曾命虢仲征伐淮夷,又伐戎,均应对无力,致使“周邦骤有祸”。在内政治理上,周厉王贪财好利,引起政局动荡。推行“专利”(垄断山林川泽物产)政策,“国人”谤议蜂起。面对危机,不听召公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劝谏,反而启用卫巫监谤,残民以逞,杀死持反对意见者,国人“道路以目”,人人自危。
①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②周幽王时,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激化。(“烽火戏诸侯”)
③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灭亡。
3.西周的衰落与灭亡
1、西周时期,周公主持制定了一套严格贯彻宗法等级制,分别亲疏贵贱尊卑上下的礼仪体系。西周推行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增强对诸侯的号召力 B.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C.彰显西周的文明礼仪 D.拉拢诸侯为天子效命
2、)“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这一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早期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教训
C.礼乐制度的瓦解 D.战争导致的消极影响
B
B
巩固练习
4、西周时期,天子“授民授疆土”,将王畿(jī)以外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材料描述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B
3.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悠久的古代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A
巩固练习
5、殷商卜辞中有赛马和比箭的相关记载。周代已经有完备的比箭礼仪,天子者称为“大射礼”,贵族比赛,则称为“乡射礼”。由此可知商周( )
A. 祭祀活动很盛行 B. 竞技体育已出现
C. 军备竞赛已开始 D. 分封制度已建立
B
课后活动

巩固练习

5. 《礼记·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天下为家”始于( )
A.尧 B.舜 C.禹 D.启
6.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D
C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