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件(共34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件(共34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一单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单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完成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
实现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
第三单元: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创造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
第四单元: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开启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
构建知识网络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一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一目 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第二目 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我国近代探索复兴之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巨大历史意义,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理解并感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深刻道理。
2.科学精神: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认识近代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任务。 明确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符合我国发展规律的。
3.公共参与:感受近代中国艰辛的探索和复兴之路,领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努力做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中华民族复兴面临的历史任务?
2、近代中国人民有哪些艰辛探索?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
3、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开端标志及该事件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5、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
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相关内容,并划出来。
自主预习
(一)
悲怆的历程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新课导入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 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在中国设立租界、驻扎军队,攫取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行权以及控制中国海关等特权。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华军全权代表无耻地宣称:“只有焚毁圆明园一法,最为可行....举足以使中国及其皇帝产生极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迅速批准这一计划,对焚毁圆明园感到“由衷高兴”,还叫嚣:“如果北京皇宫遭到同样的命运,我会同样十分高兴。”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大肆抢劫后,又纵火焚毁,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结合历史事实,谈谈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表现和近代中国人民的处境。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辛丑条约》
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年
《北京条约》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议学提示:1、近代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基本国情):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外患: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内忧: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罗网,取得日新月异进步中国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表现:政治上受到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国家主权受到破坏、同时又没有完全成为外国的殖民地(即不直接由外国统治而仍然有本国形式上的政府);经济上是既保存着封建自然经济又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
处境: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及近代中国人民的处境
3.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
历史任务
(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前提
目的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邓小平指出:“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相关链接
思考:马克思和邓小平的论述,说明了什么道理?
落后就要挨打,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
4.探索复兴之路:艰辛摸索
(1)过程:
失败!!!
1851-1864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861-1891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1898.6.11
资产阶级立宪派
戊戌变法(103天)
1899-1900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1901-1911
封建统治阶级
清末新政
1912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总结:
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
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打压民族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是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不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帝国主义不允许走
封建主义不让走
资产阶级没能力走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二)
胜利的征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8年的浴血奋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
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斗争有了主心骨
大革命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小组讨论:
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一步步经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结合上面的图片,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夺取民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因?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从历史过程上,中国先进分子不断接触、了解、 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从理论上,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从实践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革命是冒险的,不革命是死路一条。”
——李大钊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1917.11.7
十月革命暴发
“知识分子应当为社会的进步而奋斗,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陈独秀
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1)特点:①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②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
③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五四运动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2)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主心骨)
上海中共一大会议会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和取胜法宝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正确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1.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2.开端:五四运动(新旧民主主义的转折点)
3.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主心骨)。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4.正确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5.三个法宝:统一战争、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知识小结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内涵):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阶级基础 工农联盟
革命动力 人民群众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家点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体现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有决定性意义
领导权
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革命前途
它不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革命范畴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区别 领导权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革命前途 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本主义制度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所属世界革命范畴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的一部分
相同点 ①任务相同 ②性质(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相同
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决 定
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7.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关系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1956年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鸦片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必然趋势
必要准备
先后顺序
相互衔接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3)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对内
迎新
辞旧
对外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1.指导思想:
2.领导阶级:
3.依靠力量:
4.革命对象:
5.革命性质:
6.前途方向:
7.革命成果:
8.取胜法宝: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社会
新中国成立、毛泽东思想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课堂总结
近代中国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新民主主义革命
指导思想
开始标志
领导力量
发展历程
革命道路
性质
胜利标志
胜利成果
社会性质
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人民
的尝试和斗争
马克思列宁主义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
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
新中国成立
毛泽东思想
1.(2023·浙江卷·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①: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①排除。 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②排除。③④:材料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也说明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不在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④正确。
实战演练
2.(2022·辽宁卷·7)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孕育和传承的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了辉煌与荣光。上述成就的取得在于辽宁( )
①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前进方向
③致力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人民具有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辽宁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书写辉煌,体现出辽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符合题意。②:1982年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干中强调的时间阶段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刚成立后等,这并未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排除。③: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强调的是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力量。该选项不是设问原因,③排除。④: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辉煌与荣光,强调革命的胜利、社会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④符合题意。
实战演练
3. (2023·湖南卷·3)从期盼"第三新文明”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昭示①第三新文明的设想为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贡献了最佳道路
②各国历史的多样性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反映出来的
③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力量
④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①:第三新文明的设想让当时人们看到了中华文明走向新生的光明前景,为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贡献了有借鉴意义的现代性方案,但不能说是最佳道路,故①错误。②: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故②错误。③:由李大钊“第三新文明的设想”、毛泽东“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到习近平“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力量,故③正确。④:“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故④正确。
实战演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