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课件(共31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课件(共31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议学活动
成果展示
议学总结
课堂小结
课堂演练
目录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1.通过观看视频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懂得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通过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弊端,懂得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阐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2.通过诵读《共产党宣言》经典论述,明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初步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3.结合所学历史知识,阐明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懂得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价值。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空想社会主义和十九世纪三大工人运动对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作用。
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发表的意义。
4.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5.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2.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
3.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02
一本书——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03
一幅画——在曲折前进的实践中从一国到多国
01
一群人——在理想社会的追寻中奠定历史条件
总议题:何以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19世纪,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到16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自身能解决吗?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假如你不幸成为其中一员,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来缓解这种矛盾?
01:一群人
——在理想社会的追寻中奠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出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一些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议学情境1:有这样一群人————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
莫尔
《乌托邦》
欧文
新和谐公社
摩莱里
《自然法典》
议学活动1
观看视频,阅读情境素材,结合教材11-15页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空想社会主义有哪些发展阶段?
2.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设想,这些设想有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3.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是“空想”?
4.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需要哪些条件?
组内商议,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议学成果。
议学情境1:有这样一群人————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在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中,他这样描写他的理想国:在乌托邦里没有货币,每个人都在市场上各取所需。所有的房子都是一样的,门上没有锁,每个人都必须每10年搬一次家,目的是为了不让人在习惯中僵化。游手好闲是不允许的。没有家庭主妇、神甫,没有贵族,没有仆人,没有乞丐。这就使得每一天的劳动都简化成6个小时。
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较为充分地描述了他的社会学思想。他主张符合自然和理性的社会状态,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完全现实的阶段,是人类历史的起点。自然人就是原始人,他纯洁无瑕地离开了自然的怀抱,他的本能、他的自然需求应当引导他而且也的确引导地趋向自然状态,趋向行善而不做恶。
欧文的新和谐公社,1824年创办,公社成员的活动目的只要满足本社成员的需要就可以了,所以导致公社产品成品缺少,生产少,消费多,产生矛盾。"新和谐公社"处在整个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来参加公社的人形形色色,抱有各种目的,有着各种想法,所以,社员之间不久就产生了各种矛盾,变得不像预想的那么"和谐"了。四年以后,"新和谐公社"终于宣告了破产。
莫尔
《乌托邦》
摩莱里
《自然法典》
欧文
新和谐公社
发展阶段 代表人物 内容 评论
初期 (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
中期 (18世纪)
晚期 (19世纪初)
莫尔、闵采尔、
康帕内拉、温斯坦莱
梅叶、摩莱里、
马布利、巴贝夫
圣西门、
傅立叶、欧文
用文学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大生产与协作相结合,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局限性:
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积极意义:
“理”空:仅从理性、正义等揭露资本主义弊端,缺乏对规律的把握。
“人”空:主张阶级调和,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路”空: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成果展示: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空想”的原因
内因
外因
仅从理性、正义等揭露资本主义弊端,缺乏对规律的把握;主张阶级调和,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无产阶级的力量还在孕育之中,工人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社会主义理论还需要不断完善
工人阶级还需要壮大
议学总结1:空想社会主义的弊端
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理论还需要不断完善
工人阶级还需要壮大
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
思想来源
理论基石
历史条件
议学总结2: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条件
02:一本书
——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议学活动2
阅读《共产党宣言》经典论述,结合教材15-16页,完成下列任务。
根据议学情境,总结《共产党宣言》的地位及内容。
组内商议,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议学成果。
议学情境2:品读一本书——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感悟主要内容:节选一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节选二 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节选三 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消灭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的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上述情境体现《共产党宣言》哪些内容?
成果展示:《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感悟主要内容:节选一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节选二 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节选三 如果说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消灭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的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上述情境体现《共产党宣言》哪些内容?
1.▲地位:《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意义):
①两个必然: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一个政党: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②一个目标: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议学总结3: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03:一幅画
——在曲折前进的实践中从一国到多国
议学活动3
结合教材17-19页,说明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及各个阶段产生的积极影响。
组内商议,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议学成果。
焕发生机活力
理论
到实践
一国
到多国
实践
遭遇
挫折
伟大
尝试
议学情境3:看懂一幅画——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
具 体 内 容 及 时 间 线
产 生 的 积 极 影 响
焕发生机活力
二战后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
到实践
一国
到多国
实践
遭遇
挫折
巴黎
公社
伟大
尝试
十月革命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20世纪80-90年度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是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挫折,
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历史终结”,
它为社会主义发展积累经验和教训。
向世界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实现了一国到多国实践的飞跃
成果展示: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及各个阶段产生的积极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拓展延伸: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生机与活力
本世纪中叶
2035年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成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经过长期努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拓展延伸: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生机与活力
①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角度看,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资本主义运行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从实践的角度看,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归纳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实践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它必然成为社会主义学说中最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理论。
议学总结4: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资本主义角度)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与难以治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
(社会主义角度)②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要解决矛盾,只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因此,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角度)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不会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根本原因)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社会基本规律支配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人类必然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议学总结5: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原因
理论
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
1、第一次尝试——巴黎公社工人运动
2、十月革命:理论到现实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
3、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思想来源:
2、历史前提:
4、诞生标志:
3、理论基石:
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课堂小结
1.随着早期无产阶级运动而出现的革命文献,就其内容来说必然是反动的。这种文献倡导的“普遍的禁欲主义”和“粗陋的平均主义”,究其实质,是一个东西,都是以追求社会平等的旗号,否定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性。这种不成熟的理论( )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③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彻底揭露和批判
④没有找到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课堂演练
2.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问世,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它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 )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前提
②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课堂演练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
课堂演练
起始阶段 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发展阶段 1944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年至1960年,欧洲和亚洲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实现了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低迷阶段 二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建设……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新生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
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
答案:①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②俄国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飞跃。③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没有具体的经验可以借鉴,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必然要经历曲折的过程。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与具体国情相结合,探索符合自身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能照抄照搬。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伟大发展成就,见证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