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生命世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象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生命世界》

资源简介

大象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生命世界》
一、单选题
1.(2024四下·夏津期末)人们在种辣椒前会浸泡种子, 目的是 (  )。
A.洗干净
B.透气
C.使种子吸收水分,有利于发芽
【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在种辣椒前,可以将种子先浸泡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催芽,使种子吸收水分,有利于发芽。
2.(2024四下·杭州期末)小科开展了右图实验,发现一周后试管中的水位降低了,这说明植物根的作用是 (  )。
A.吸收水分 B.蒸发水分 C.固定植株
【答案】A
【知识点】根
【解析】【分析】小科开展了右图实验,发现一周后试管中的水位降低了,这说明植物根的作用是吸收水分,根吸收水分后在,再通过茎运输到植物其他部位。
3.(2023四下·江宁期末)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七星瓢虫是昆虫”的证据是(  )
A.七星瓢虫头部有一对触角
B.七星瓢虫的胸部长有三对足
C.七星瓢虫身体外部有硬壳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有一对触角。所以七星瓢虫头部有一对触角,七星瓢虫的胸部长有三对足,都能作为“七星瓢虫是昆虫”的证据;七星瓢虫身体外部有硬壳不能作为“七星瓢虫是昆虫”的证据。故选C。
4.(2024四下·武胜期末)冬天到了,麻雀为了适应冬季气候,会(  )。
A.变换羽毛颜色 B.冬眠
C.迁徙 D.增多脂肪和毛量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 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冬眠、备粮、南飞、换毛等。根据动物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认识,麻雀为了适应冬季,脂肪增多毛量增加来应对寒冷的冬季。
5.(2024四下·兴仁期中)人类在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 (  )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A.不会影响 B.不能破坏 C.不用考虑
【答案】B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建筑、家居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每种生物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所以人类在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不能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二、判断题
6.(2024四下·新乡期末)蚂蚁冬季过冬的方式是迁到温暖的南方去。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 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冬眠、备粮、南飞、换毛等方法。冬眠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种极端的但被调节的体温、代谢和其它生理活动的下降,作为对减少能量消耗的适应。比如蛇、青蛙、蝙蝠、熊、刺猬等冬眠,蚂蚁。题目说法错误。
7.(2024四下·海门期中)有些昆虫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一定要把它们消灭干净。(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网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对人类有害的动物,可以控制其数量,减少危害,但不能把它们消灭干净,以免影响生态系统。
8.(2024四下·兴仁期中)小仓鼠和小狗都是动物,喂养的方法完全一样。(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小仓鼠是杂食动物,薏仁米,小米,玉米片,糙米,大麦等,都可以作为仓鼠的主食,没有粮食蔬菜也可以,比如大头菜,白菜,生菜,胡萝;小狗也是杂食动物,小狗能吃肉、馒头、玉米面做成的窝头等,小狗不吃生菜;小狗和小仓鼠喂养的方法不能完全一样。
9.(2024四下·安丘期末)仙人掌的叶子进化成刺是为了更好的适应高温环境。(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生物形态结构总是与生长的环境相适应的。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为了适应酷旱的环境,经过千千万万年的演变过程,体态变了样,叶子退化了,变成了针状或刺状,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蒸腾面。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是肉质的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收水,这些特点都有助于仙人掌在干旱缺水的沙漠中生存。题目说法正确。
10.(2024四下·曲江期末)播种葵花子时应该把种子埋在土里越深越好,这样才越容易发芽。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播种葵花子时,要注意种子埋入的深度,过深则空气条件不充分,撒在土层表面则水分条件不充分,最好是播种在离土面1厘米的深度,种子发芽的条件最好。题目说法错误。
三、填空题
11.(2024四下·西城期中)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   和充足的空气。
【答案】适量的水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种子萌发之后,植物的生长还需要阳光,它们是植物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条件。
12.(2024四下·兴文期末)把一株植物的根插进有水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水位下降,这说明根有   的作用。
【答案】吸收水分
【知识点】根
【解析】【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繁殖器官。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养料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花可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把一株植物的根插进有水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水位下降,这说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13.(2024四下·兴仁期中)动物维持生命需要   、   、   、和适宜的温度。
【答案】阳光;空气;食物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生物的生存因素: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动物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
14.(2022四下·西安期末)拦河筑坝修建的水电站会阻断、破坏鱼类的自由迁徙,人们多采用建设   的方法来缓解这种状况。
【答案】鱼道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拦河筑坝修建水电站,会导致河里的鱼迁徙或回流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选择建设鱼道来缓解这个情况。
15.(2024四下·延津期末)动物具有感知环境的能力、同时又有   环境的能力。
【答案】适应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自然界中动物们通常都具有感知和适应环境的本领,这跟它们的身体结构密不可分。
四、实验探究题
16.(2024四下·兴仁期中)奇奇、妙妙两位同学用樟脑丸和粉笔研究蚂蚁对环境的感知能力。
(1)实验前,奇奇先对樟脑丸和粉笔进行研究,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A.看颜色和形状 B.闻气味(扇闻) C.尝味道(少量)
(2)奇奇用粉笔在蚂蚁周围画上一个圈,蚂蚁   (填“能”或“不能”)迅速迷出包围圈。
(3)妙妙用樟脑丸在蚂蚊周围画上一个圈,蚂蚁   (填“能”或“不能”)迅速迷出包围圈。
(4)产生这种实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樟脑丸和粉笔的   (填“颜色”或“气味”)不同,实验说明蚂蚊具有   的能力。
(5)妙妙继续用樟脑丸在蚂蚁周围画多个圈,而且圈越来越小,最终蚂蚁会   ,这说明蚂蚁具有   的能力。
【答案】(1)C
(2)能
(3)不能
(4)气味;气味
(5)比较轻松地冲出其他圈;适应环境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1)人的感官一般说有五个,即眼、耳、鼻、舌、皮肤。实验前,奇奇先对樟脑丸和粉笔进行研究,我们不可能用嘴尝味道,樟脑球和粉笔对人体都有害。
(2)奇奇用粉笔在蚂蚁周围画上一个圈,粉笔无法干扰蚂蚁奇奇用粉笔在蚂蚁周围画上一个圈,蚂蚁不会失去方向感,蚂蚁能迅速逃出包围圈。
(3)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如果用樟脑球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最终不确定是否能逃出画的包围圈。
(4)产生这种实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樟脑丸和粉笔的气味不同,说明蚂蚁具有感知气味的能力。
(5)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气候、水、食物、空气等环境变化时,为了生存,动物也有应对环境变化的行为。妙妙继续增加蚂蚁周围樟脑丸的圈数,而且里面的圈越来越小。当圈很小时,蚂蚁就没有办法了,只能冲出第一圈,当蚂蚁冲出第一圈后比较轻松地冲出其他圈,这是因为蚂蚁适应了樟脑丸的气味,说明蚂蚁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17.(2024四下·怀来期末)下面是小明同学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的记录。
实验名称: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棉纱布、培养皿。
实验过程:在A、B两个培养皿中分别铺三层纱布,在纱布上分别放一粒绿豆种子;保持A培养皿中的纱布湿润,B培养皿中的纱布干燥,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几天后,A 培养皿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B培养皿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1)该实验属于   (填“对比”或“模拟”)实验。
(2)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同时还应控制A、B两组实验的   、和   等条件相同且适宜。
(3)小明同学进行的实验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缺陷,请你帮他改正一下。
【答案】(1)对比
(2)水分;温度;空气
(3)应该选择多粒种子进行实验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1)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该实验属于对比实验。
(2)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水分,同时还应控制A、B两组实验的光照、温度和空气等条件相同且适宜。
(3)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这样是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加科学,避免偶然性。小明同学进行的实验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是:在纱布上分别放一粒绿豆种子。应该选择多粒绿豆种子进行实验,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五、综合题
18.(2024四下·离石期末)北极狐会因为季节与所处环境的不同变换毛色、毛量,如下图所示。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如降雨量、光照等,统称为   因素。
(2)冬季时,北极狐的毛色为白色,毛量   ;夏季时,毛色为灰黑色,毛量   ,这种身体变化受   的影响。
(3)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平均气温逐年升高,两极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当北极狐   环境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
【答案】(1)非生物
(2)多;少;温度
(3)无法适应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1)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如降雨量、光照等,统称为非生物因素。
(2)动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如:冬眠、迁徙、换毛、变色等。冬季时,北极狐的毛色为白色,毛量多;夏季时,毛色为灰黑色,毛量少,这种身体变化受温度的影响。
(3)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平均气温逐年升高,两极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当北极狐无法适应环境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种生物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六、简答题
19.(2023四下·谷城期末)连线:用线段把下列动物与它们适应环境的呼吸、运动特点连接起来。
鱼有鳍,体型呈梭形 寒冷的环境
骆驼极少排汗 空中飞翔
北极熊有很厚的脂肪层 干旱环境
鸟类骨骼较轻 水中游泳
【答案】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 鱼适于在水中游泳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⑤用尾鳍掌握方向;骆驼极少排汗,背上的驼峰是骆驼的一个重要标志,其驼峰能储存水分,是生物对沙漠缺水的适应,北极熊厚厚的脂肪层,可以起到保温作用,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鸟类的骨有的很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腔内充满空气,可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
20.(2024四下·谯城期末)观察下图中的马铃薯和萝卜,它们有什么不同
【答案】马铃薯的茎很膨大,萝卜的根很膨大
【知识点】根;茎的形态
【解析】【分析】植物为适应环境,根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变化,萝卜属于变态根。萝卜的根很膨大,可以吸收水分和养分。而马铃薯膨大的地方是茎,而不是根。
1 / 1大象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生命世界》
一、单选题
1.(2024四下·夏津期末)人们在种辣椒前会浸泡种子, 目的是 (  )。
A.洗干净
B.透气
C.使种子吸收水分,有利于发芽
2.(2024四下·杭州期末)小科开展了右图实验,发现一周后试管中的水位降低了,这说明植物根的作用是 (  )。
A.吸收水分 B.蒸发水分 C.固定植株
3.(2023四下·江宁期末)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七星瓢虫是昆虫”的证据是(  )
A.七星瓢虫头部有一对触角
B.七星瓢虫的胸部长有三对足
C.七星瓢虫身体外部有硬壳
4.(2024四下·武胜期末)冬天到了,麻雀为了适应冬季气候,会(  )。
A.变换羽毛颜色 B.冬眠
C.迁徙 D.增多脂肪和毛量
5.(2024四下·兴仁期中)人类在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 (  )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A.不会影响 B.不能破坏 C.不用考虑
二、判断题
6.(2024四下·新乡期末)蚂蚁冬季过冬的方式是迁到温暖的南方去。 (  )
7.(2024四下·海门期中)有些昆虫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一定要把它们消灭干净。(  )
8.(2024四下·兴仁期中)小仓鼠和小狗都是动物,喂养的方法完全一样。(  )
9.(2024四下·安丘期末)仙人掌的叶子进化成刺是为了更好的适应高温环境。(  )
10.(2024四下·曲江期末)播种葵花子时应该把种子埋在土里越深越好,这样才越容易发芽。 (  )
三、填空题
11.(2024四下·西城期中)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   和充足的空气。
12.(2024四下·兴文期末)把一株植物的根插进有水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水位下降,这说明根有   的作用。
13.(2024四下·兴仁期中)动物维持生命需要   、   、   、和适宜的温度。
14.(2022四下·西安期末)拦河筑坝修建的水电站会阻断、破坏鱼类的自由迁徙,人们多采用建设   的方法来缓解这种状况。
15.(2024四下·延津期末)动物具有感知环境的能力、同时又有   环境的能力。
四、实验探究题
16.(2024四下·兴仁期中)奇奇、妙妙两位同学用樟脑丸和粉笔研究蚂蚁对环境的感知能力。
(1)实验前,奇奇先对樟脑丸和粉笔进行研究,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A.看颜色和形状 B.闻气味(扇闻) C.尝味道(少量)
(2)奇奇用粉笔在蚂蚁周围画上一个圈,蚂蚁   (填“能”或“不能”)迅速迷出包围圈。
(3)妙妙用樟脑丸在蚂蚊周围画上一个圈,蚂蚁   (填“能”或“不能”)迅速迷出包围圈。
(4)产生这种实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樟脑丸和粉笔的   (填“颜色”或“气味”)不同,实验说明蚂蚊具有   的能力。
(5)妙妙继续用樟脑丸在蚂蚁周围画多个圈,而且圈越来越小,最终蚂蚁会   ,这说明蚂蚁具有   的能力。
17.(2024四下·怀来期末)下面是小明同学进行“种子发芽实验”的记录。
实验名称: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棉纱布、培养皿。
实验过程:在A、B两个培养皿中分别铺三层纱布,在纱布上分别放一粒绿豆种子;保持A培养皿中的纱布湿润,B培养皿中的纱布干燥,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几天后,A 培养皿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B培养皿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1)该实验属于   (填“对比”或“模拟”)实验。
(2)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同时还应控制A、B两组实验的   、和   等条件相同且适宜。
(3)小明同学进行的实验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缺陷,请你帮他改正一下。
五、综合题
18.(2024四下·离石期末)北极狐会因为季节与所处环境的不同变换毛色、毛量,如下图所示。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如降雨量、光照等,统称为   因素。
(2)冬季时,北极狐的毛色为白色,毛量   ;夏季时,毛色为灰黑色,毛量   ,这种身体变化受   的影响。
(3)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平均气温逐年升高,两极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当北极狐   环境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
六、简答题
19.(2023四下·谷城期末)连线:用线段把下列动物与它们适应环境的呼吸、运动特点连接起来。
鱼有鳍,体型呈梭形 寒冷的环境
骆驼极少排汗 空中飞翔
北极熊有很厚的脂肪层 干旱环境
鸟类骨骼较轻 水中游泳
20.(2024四下·谯城期末)观察下图中的马铃薯和萝卜,它们有什么不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在种辣椒前,可以将种子先浸泡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催芽,使种子吸收水分,有利于发芽。
2.【答案】A
【知识点】根
【解析】【分析】小科开展了右图实验,发现一周后试管中的水位降低了,这说明植物根的作用是吸收水分,根吸收水分后在,再通过茎运输到植物其他部位。
3.【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有一对触角。所以七星瓢虫头部有一对触角,七星瓢虫的胸部长有三对足,都能作为“七星瓢虫是昆虫”的证据;七星瓢虫身体外部有硬壳不能作为“七星瓢虫是昆虫”的证据。故选C。
4.【答案】D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 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冬眠、备粮、南飞、换毛等。根据动物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认识,麻雀为了适应冬季,脂肪增多毛量增加来应对寒冷的冬季。
5.【答案】B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建筑、家居材料及其他生活、生产原料。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每种生物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所以人类在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不能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6.【答案】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 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冬眠、备粮、南飞、换毛等方法。冬眠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种极端的但被调节的体温、代谢和其它生理活动的下降,作为对减少能量消耗的适应。比如蛇、青蛙、蝙蝠、熊、刺猬等冬眠,蚂蚁。题目说法错误。
7.【答案】错误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网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对人类有害的动物,可以控制其数量,减少危害,但不能把它们消灭干净,以免影响生态系统。
8.【答案】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小仓鼠是杂食动物,薏仁米,小米,玉米片,糙米,大麦等,都可以作为仓鼠的主食,没有粮食蔬菜也可以,比如大头菜,白菜,生菜,胡萝;小狗也是杂食动物,小狗能吃肉、馒头、玉米面做成的窝头等,小狗不吃生菜;小狗和小仓鼠喂养的方法不能完全一样。
9.【答案】正确
【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生物形态结构总是与生长的环境相适应的。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为了适应酷旱的环境,经过千千万万年的演变过程,体态变了样,叶子退化了,变成了针状或刺状,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蒸腾面。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是肉质的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收水,这些特点都有助于仙人掌在干旱缺水的沙漠中生存。题目说法正确。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播种葵花子时,要注意种子埋入的深度,过深则空气条件不充分,撒在土层表面则水分条件不充分,最好是播种在离土面1厘米的深度,种子发芽的条件最好。题目说法错误。
11.【答案】适量的水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种子萌发之后,植物的生长还需要阳光,它们是植物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条件。
12.【答案】吸收水分
【知识点】根
【解析】【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繁殖器官。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养料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花可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把一株植物的根插进有水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水位下降,这说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13.【答案】阳光;空气;食物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生物的生存因素: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动物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
14.【答案】鱼道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拦河筑坝修建水电站,会导致河里的鱼迁徙或回流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选择建设鱼道来缓解这个情况。
15.【答案】适应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自然界中动物们通常都具有感知和适应环境的本领,这跟它们的身体结构密不可分。
16.【答案】(1)C
(2)能
(3)不能
(4)气味;气味
(5)比较轻松地冲出其他圈;适应环境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1)人的感官一般说有五个,即眼、耳、鼻、舌、皮肤。实验前,奇奇先对樟脑丸和粉笔进行研究,我们不可能用嘴尝味道,樟脑球和粉笔对人体都有害。
(2)奇奇用粉笔在蚂蚁周围画上一个圈,粉笔无法干扰蚂蚁奇奇用粉笔在蚂蚁周围画上一个圈,蚂蚁不会失去方向感,蚂蚁能迅速逃出包围圈。
(3)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如果用樟脑球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最终不确定是否能逃出画的包围圈。
(4)产生这种实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樟脑丸和粉笔的气味不同,说明蚂蚁具有感知气味的能力。
(5)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气候、水、食物、空气等环境变化时,为了生存,动物也有应对环境变化的行为。妙妙继续增加蚂蚁周围樟脑丸的圈数,而且里面的圈越来越小。当圈很小时,蚂蚁就没有办法了,只能冲出第一圈,当蚂蚁冲出第一圈后比较轻松地冲出其他圈,这是因为蚂蚁适应了樟脑丸的气味,说明蚂蚁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17.【答案】(1)对比
(2)水分;温度;空气
(3)应该选择多粒种子进行实验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1)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该实验属于对比实验。
(2)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水分,同时还应控制A、B两组实验的光照、温度和空气等条件相同且适宜。
(3)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这样是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加科学,避免偶然性。小明同学进行的实验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是:在纱布上分别放一粒绿豆种子。应该选择多粒绿豆种子进行实验,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18.【答案】(1)非生物
(2)多;少;温度
(3)无法适应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1)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如降雨量、光照等,统称为非生物因素。
(2)动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如:冬眠、迁徙、换毛、变色等。冬季时,北极狐的毛色为白色,毛量多;夏季时,毛色为灰黑色,毛量少,这种身体变化受温度的影响。
(3)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平均气温逐年升高,两极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当北极狐无法适应环境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种生物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9.【答案】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 鱼适于在水中游泳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⑤用尾鳍掌握方向;骆驼极少排汗,背上的驼峰是骆驼的一个重要标志,其驼峰能储存水分,是生物对沙漠缺水的适应,北极熊厚厚的脂肪层,可以起到保温作用,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鸟类的骨有的很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腔内充满空气,可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
20.【答案】马铃薯的茎很膨大,萝卜的根很膨大
【知识点】根;茎的形态
【解析】【分析】植物为适应环境,根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变化,萝卜属于变态根。萝卜的根很膨大,可以吸收水分和养分。而马铃薯膨大的地方是茎,而不是根。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