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6单元《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6单元《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课是音乐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第6单元中的内容。《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首通俗歌曲,原始一部小型声乐套曲,包括序曲和3收既相互关联又可独立演唱的歌曲。本单元是其中第二首。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关爱,才能生活的更加美好。歌曲为大调式,ABA单三部曲式,A段每句均为弱起,每2小节就出现一次4拍的长音,表现了真挚的深情;B段换为强起,表现了热情的追求。《奉献》是一首由著名歌手苏芮演唱,语言为普通话,情感慷慨激昂,旋律优美动听,曲风独特的流行歌曲。
学情分析 《让世界充满爱》,对于一个14岁的孩子来说,还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但是,他们在生活中对地震、水灾之类的灾难有一定的了解;《让世界充满爱》是本学期唯一一首弱起的作品,这是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并且这首歌的每个乐句句末都要保持四拍,这是很容易被学生忽视的。据以往的教学经历,若是爱的情感基础没有好,很难唱出暖人心的《让世界充满爱》。
设计理念 运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以审美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从中体验音乐的美,并且感悟爱、奉献爱,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标制定 知识与能力 在聆听,模唱等音乐活动中,学会用连贯柔和、饱满坚定的声音完整、准确地唱好《让世界充满爱》。
过程与方法 运用对比聆听、视频欣赏等方法,引导学生用连贯的声音营造爱的氛围。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不同形式的乐曲欣赏,感悟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2、通过歌声体验和感受爱。
教学难点 1、准确把握歌曲的强起或弱起的进入。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爱
课前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一)导入创设情景 1、播放的视频。(要求:看完后谈谈你看到、听到的内容。)2、教师补充:小提琴在低声区低沉而哀怨的演奏,仿佛在诉说着人们的不幸。那我们能为这些不幸的人们做些什么呢?
3、师:对,我们可以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点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充满爱,让水深火热中的人们不再感到孤单。有一首歌能唱出我们的此刻心声,《让世界充满爱》(展示主题) 看视频,回答问题在老师的步步追问下学生回答问题。 用会声会影制作一段有关灾难的视频。 将灾难的图片制作成视频并辅以哀怨的小提琴曲,直接冲击学生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吸引学生注意力,呼唤出内心的爱,为后面有感情的演唱做好铺垫。
(二)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三)欣赏《奉献》 1、介绍:郭峰是一名全能的音乐人,《让世界充满爱》是他在1986年为世界和平年而创作的通俗歌曲。作品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真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关爱,才能生活得更加美好。2、播放《让世界充满爱》学生欣赏要求思考:歌曲演唱的主题是什么?是用怎样的声音唱的?3、跟钢琴学唱A部分 1)师范唱。 问:老师唱了几句?每一句的歌声与琴声是同时还是先后出现的?每一句的句末老师又是如何唱的?2)分句学唱3)完整连接唱。4)根据上次演唱提出建议和要求,再次演唱。B部分1)直接接最后一个音,师范唱。2)问:部分旋律有什么特点?节奏与A部分有什么不同?师唱歌谱提示:重复 强起3)齐唱B部分,师及时评价,提出更高要求。4)再次演唱。A'部分1)直接接最后一个音,师范唱问:这部分有什么特点?2)齐唱A'部分,师评价4、师生合作演唱。过渡:让世界充满爱,离不开彼此的付出和奉献。下面我们一起欣赏由台湾歌手苏芮带来的《奉献》。1、听苏芮版的演唱选段2、师:这首《奉献》以自问的方式提出一个问题:我拿什么奉献给自己的爱人,朋友,小孩,爹娘,节奏生动徐缓,旋律起伏跌宕。3、①接下来,我们再听听这首歌的另一种版本选段,请同学比较:与第一个版本的有什么不同?(播放第一段)老师补充:苏芮版:歌声纯朴自然,并通过歌词表达深厚的情感。器乐演奏版:用钢琴和小提琴的配合演奏使曲调更加委婉、缠绵②聆听第二段,思考:听到了哪些声音?师:小提琴与大提琴呼应,两声部的人声演唱相互交织,使乐曲和声丰满悦耳,富有层次性,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一样相互交织在一起。 4、完整欣赏器乐演奏版,并要求学生模仿你听到的乐器的演奏动作。5、对同学欣赏过程中演奏动作的模仿做出评价,并补充弦乐四重奏概念。 学生欣赏《让世界充满爱》并回答问题。学生聆听并回答问题。(4歌乐句,琴声先出现,句末是保持4拍)学生分句学唱。学生聆听并回答问题。学生学唱。学生齐唱B部分。再次齐唱B部分学生齐唱A'部分师唱A,学生唱B、A'请学生谈谈不同。学生仔细聆听器乐演奏版,并听辨乐器音色。学生模仿听到的乐器的演奏动作。 运用优质的音频吸引学生仔细聆听运用音频软件cooledit剪截人声演唱版《奉献》与器乐演奏版作比较。 老师的范唱让学生能再次让学生体会到这首歌需要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来演唱。并且有了具体的声音模仿目标。一个问题“每一句的歌声与琴声是同时还是先后出现的?”就轻松解决了A部分弱起这一难点。采用比较聆听的方法用问题吸引的学生思考,从而解决B部分的难点。每一遍的演唱都只对学生提一个要求,并唱完后及时的作出鼓励性的评价,激励学生的演唱积极性。师生的合作演唱将本课爱的氛围推入高潮。在集中了二十几分钟的演唱之后,学生开始有演唱疲劳了,这时欣赏耳熟能详的苏芮的《奉献》,又将吸引学生新的注意。紧紧围绕新课标的审美目标,采用对比欣赏的形式,让学生从中体会不同形式音乐的各自的美,限次突出了本课的主题爱。情感的表达在之前的活动中采用歌声来表达,现在采用演奏动作的模仿,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学生更加乐于参与。
(四)小结 《奉献》这首80年代流行的经典老歌,现在听来还是那样娓娓动人,感人至深。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是优秀的作品,总能经久不衰;爱这一主题,就像优秀的作品一样,总能成为人类永恒的主题。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