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杨柳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本课选自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下册,根据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锦绣江南》为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用和谐的声音表现二部合唱《杨柳青》。2.通过对比,能发现两首民歌都由五声音阶组成,比较出两者间旋律、节奏上的不同特点。3.在积极地体验中引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内容1.学唱二声部歌曲《杨柳青》。 2.对比欣赏江南民歌《无锡景》和江北民歌《杨柳青》。(四)教学重点:1.学唱二声部合唱《杨柳青》2.对比欣赏歌曲 (五)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教学过程]一、导入(一)连一连1.师:每天中午我们都会听到校园广播中优美的乐曲声,那今天大家还记得播放的是什么歌曲吗?大家有注意到本期的艺周专栏中提到的一句话:汉族民歌按体裁分为几类?(山歌、号子、小调)2.通过“连一连”活动组织学生聆听山歌、号子、小调的歌曲,请学生讨论个中特点。讨论得出:山歌:是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娱自乐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之中,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常见的歌唱方式:一领众和。小调:是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民间歌曲。它的流传最为广泛、普遍,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较多样,音乐曲折而细致。师:江苏是鱼米之乡,也孕育出了很多好听的小调歌曲,比如我们上学期所学的歌曲《茉莉花》、上节课所学的歌曲《无锡景》。那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首小调歌曲《杨柳青》。二、导学 1.初听《杨柳青》思考:歌曲当中歌词的特点?歌曲的情绪如何?反复使用衬词“杨柳青”而得名,最早流行于江苏大江南北,是明清俗曲中常用的传统曲牌。此为江苏扬州的民间小调,曲调明快有力,热情爽朗,与所填赞美劳动的新词相得益彰。2.再听《杨柳青》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分为几部分?全曲分“正词”“衬词”两部分,歌曲的衬词部分采用卡农式的二部合唱。3.教唱《杨柳青》(1)学唱第一部分(2)学唱合唱部分(3)师生合作(4)生生合作(5)用方言感受歌曲三、导悟——学习与鉴别江南江北民歌风格衔接语:学完江北民歌,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另一首小调歌曲《无锡景》。但同是江苏民歌,细细品味,会发现还是会有些不同。自古江苏被天堑长江隔成了江南江北。那到底有哪些不同?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1、 师:补充“江南属于吴方言区,古人有语:吴侬软语,可见江南的语言柔美;江北属于北方方言区,语言爽朗。江南民歌节奏密集,旋律婉转起伏,吐词柔和;江北民歌节奏均衡,旋律直来直去,衬词清脆,两地民歌各有特点。歌曲 方言 节奏 旋律《无锡景》 吴语区、语言柔美 密集 婉转起伏、吐词柔美《杨柳青》 北方方言、语言爽朗 均衡 直来直去、衬词清脆师:刚刚我们是找了江南和江北音乐特点的不同,下面请大家找找相同的地方吧!2、民族五声调式观察两首歌曲的音,有哪些?这是我国特有的五声调式也称民族调式,民族调式也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只用五个音就可以完成一首乐曲,每个音给它一个名称分别叫宫商角徵羽。 宫 商 角 徵 羽1 2 3 5 6四、导用——分辨江南江北的歌曲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简单学习了江南江北的方言也比较了江南江北民歌的不同风格.下面老师准备了两首民歌请同学们分辨哪首是江南民歌哪首是江北民歌.江南民歌《太湖美》江北民歌《拔根芦柴花》五、总结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同领略了江南江北民歌那迥然不同的风格.两首歌曲都展现了他们各自的美丽的风景。那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景呢?下面请大家欣赏我们泰州的旅游歌曲《故乡最吉祥》,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之旅。老师真心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家乡的民歌艺术热爱我们可爱的家乡――江苏!1、欣赏《故乡最吉祥》2、课后创作我们也来充当小小词作家,试着用《无锡景》或《杨柳青》的曲调唱唱我们的家乡——泰州的新面貌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教唱课,围绕江南音乐特色民歌小调展开,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音乐,特别是民歌委婉秀丽的特点。增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优点自认为有:1.注重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充分挖掘各环节之间的关联点,力争保证课堂的整体性,牢牢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学生基本能完成老师的既定目标,对于江南民歌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歌唱得也不错。2.课件的制作下了一定的功夫,包括选曲、PPT制作能充分尊重课本主导思想,以学生的学习规律为出发点,层层推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课件的辅助功能,避免过分花哨的课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迁移的影响。3.课堂重点的把握以及难点的突破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能很好的演唱歌曲,包括其中的二声部合唱,大部分同学能掌握。遗憾和有待改进之处:1.歌曲的衬词部分采用卡农式的二部合唱,对学生来说稍有难度,完成不是太好,以后要加强对学生二声部合唱的练习。2.分析江南和江北民歌时,时间把握不够准确,以致有点拖堂,以后要注意上课时的时间掌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