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简介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目标统领·体系建构
学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世界意义 (1)能够知道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2)能够知道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提出“空想社会主义”设想; (3)能够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4)能够知道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 (5)能够知道马克思《资本论》的发表及其意义; (6)能够感受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不懈奋斗的创造精神
时间脉络
思维导图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1 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一 早期工人运动
1.背景:
(1)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贫富分化严重。
(2)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产品日益丰富,但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政治权利也极其有限。
2.工人运动概况:
时间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目的 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身权益
形式 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的斗争
事件 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意义 (1)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备注]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大批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失业、工资下跌。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企业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最初的首领称为卢德,故名卢德运动。
材料二 1836—1848年,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是世界三大工人运动之一。宪章运动的目的是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工人阶级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工人阶级斗争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通过打砸机器来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工资待遇到争取政治权利,通过政治变革改变经济地位。
二 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代表 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
主张 (1)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2)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结果 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学习任务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 背景及诞生的历史条件
 材料 西欧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成果提供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这些理论思想资料虽然不能直接用作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但是却包含着有关历史观、资本主义经济分析和阶级分析以及社会主义的许多科学要素。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1.背景(链接材料):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进一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3)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4)伟人努力:马克思、恩格斯将革命活动和理论研究相结合。
二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发表时间:1848年2月。
2.内容:
材料一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二 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
材料三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材料四 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是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共产党宣言》(节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内容。
(1)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2)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3)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3.意义:
(1)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2)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 丰富与发展
1.革命实践:1848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他们创办报纸宣传革命,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
2.理论探索:
剩余价值 学说 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唯物史观 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四 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1.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思想武器:
(1)自19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2)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3)在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3.政党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学习任务3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一 第一国际的成立
1.背景: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
2.成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国际”,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二 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2.建立: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工人阶级政权)。
3.革命措施:
政权 建设 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 ②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 ③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经济 措施 ④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 ⑤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等
4.失败原因:
材料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巴黎公社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方面“过于老实”。当凡尔赛大肆屠杀革命人士的时候,公社过于迂腐的仁慈而未对市内的反革命分子采取坚决措施。
——列宁《国家与革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法国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不具备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成功的客观条件)。
(2)客观原因:资产阶级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内外联合镇压。
(3)主观原因:法国工人阶级力量弱小,在政治上还不成熟。(表现为:①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②缺乏前人可供借鉴的经验;③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5.历史意义:
(1)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
(2)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备注]巴黎公社运动给无产阶级革命留下的经验与教训
(1)经验
①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必须进行暴力革命。
②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最主要的)。
③对国家进行民主化改造(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限薪;监督)。
(2)教训
①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有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
③必须建立广泛的工农联盟。
核心突破·合作探究
一 空想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异同比较
项目 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同 资本主义 肯定资本主义创造的生产力
生产资料 主张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阶级关系 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
异 理想社会 — 共产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
依靠力量 依靠个人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社会规律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史料一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史料二 英国的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说:“无论什么时候,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只要有麻烦,就有《共产党宣言》。……今天的世界依然是麻烦不断的世界,因此,世人仍然需要《共产党宣言》。”
(1)史料一中《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2)《共产党宣言》为什么能成为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
答案:(1)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生产力。
(2)《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成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的基本理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