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课件(22页ppt)【新课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课件(22页ppt)【新课标】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物理 沪粤版
九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新课引入
新课讲授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新课引入
炎炎夏热,烈日下海滩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很清凉;傍晚落日后,沙子凉了,海水却依然暖暖的,这是为什么呢?
吸收的热量除了与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外,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吗?
新课讲授
知识点

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控制两种液体的质量、热源相同,探究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
(2)转换法: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实验装置
新课讲授
知识点

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实验过程
(1)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放入两个相同的容器中,用相同的热源分别对它们加热。
(2)使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记录并比较加热时间。
实验装置
新课讲授
知识点

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实验结论
(1)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
(2)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知识点

什么是比热容
定义
在物理学中,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
量。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单位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典例
物理意义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的物理量。
理解
(1)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之一,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2)同一种物质,比热容还与物质的物态有关,如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
观察“一些物质的比热容”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常考点:水的比热容
(1)在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较大,为4.2×103 J/(kg·℃)。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所以可以用水做散热剂或冷却剂。
散热剂
冷却剂
常考点:水的比热容
(3)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对于相同质量的水和泥土来说,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降低的温度少,因而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小。
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冻伤,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你能解释原因吗?
夜晚,等质量的水和干泥土相比,在放出同样多的热量后,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所以水下降的温度小,因此可以保护秧苗不被冻坏。
典例
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一些盆地或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这是为什么?
沙石比热容小,白天在受太阳照射时,温度升高得快,夜晚放热也快,所以昼夜温差大。
知识点

热量的计算
(1)吸热公式:Q吸=cm(t2-t1)。
(2)放热公式:Q放=cm(t1-t2)。
(3)一般公式:Q=cmΔt。
基本公式
其中,t1表示物体的初温度,t2表示物体的末温度,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典例
理解
(1)同一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务必统一。Q 的单位是 J,c 的单位是J/(kg·℃),m的单位是kg,t1、t2、Δt的单位是℃。
(2)如果吸、放热过程中发生了物态变化,则不能使用这几个公式。
(3)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文字叙述中温度的表达方式。如“升高”“升高了”“降低”“降低了”叙述的是温度的变化量,而“升高到”“降低到”叙述的是物体的末温度。
课堂小结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比热容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实验装置
表示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的物理量
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与物质的物态有关
热量的计算
随堂练习1
D
随堂练习2
B
随堂练习3
比热容
热传递
8.4×104 J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