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方寸之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方寸之间》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方寸之间》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教材从介绍朱文、白文与边款等篆刻表现形式和名章、闲章、肖形印等印章品类入手,再介绍打磨石料、印石上稿、镌刻刀法以及治印的步骤。教材版面在呈现印章品类的位置编排秩序上与这个内在的编写线索可能有一点阅读习惯上的差异。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做事细心的态度3、情感目标:通过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 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诚信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难点: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1、欣赏法: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了解篆刻的系统知识,并欣赏大量优秀的篆刻作品,使学生对篆刻产生浓厚的兴趣。2、讲授法:讲解篆刻的特点和使用工具,让学生对篆刻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篆刻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篆刻艺术,从而为以后的篆刻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篆刻所需要的书法功底和用刀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教具准备:刻刀、章料(橡皮)、硫酸纸、印泥等课时划分: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刻刀、工具书、硫酸纸、橡皮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二、引入新课1、展示书法作品(一幅有印章,一幅没有印章),在学生欣赏的同时,提问这二幅作品还缺不同?学生讨论回答2、有印章的丰富作品的形式感和内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方寸之间》。三、讲授新课1、介绍印章的起源,使学生对篆刻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取得初步的认识。A、介绍“印”字的由来。B、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C、古代文人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讲解篆刻使用的字体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篆刻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为以后的书法和篆刻练习作重要铺垫2、篆刻的字体大篆—金文—小篆3、篆刻的分类A、表现形式白文(阴文)朱文(阳文)B、篆刻的表现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名 章:《白石》、《毛泽东》、《润之》闲 章:《白中云鹤》、《厚德载物》肖形章:《雀》、《双鹤戏鱼》思考与练习一4、篆刻工具:刀 石 泥5、篆刻刀法介绍(现场演示)A、冲刀法:一笔画是用一刀直入,一次完成,不作修饰,取其爽利之美。B、切刀法:每一笔画都用一来、一回的刀法来刻,直到修饰完美,以求得均匀、圆融、浑厚等等美感。6、治印的步骤(课件展示)四、学习活动1、学习篆刻刀法,尝试临刻篆刻作品。2、学生动手尝试制作一方名章(单姓氏)或一方肖形章。3、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注意学生刻刀的使用(注意安全)五、展示评价教师准备好印泥和白纸,让学生把制作好的印章印制在白纸上并开展互评活动。六、小结拓展小结本课所学,通过对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再次认识了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篆刻的意义和重要性!板书设计第5课《方寸之间》1、印章的起源2、篆刻的字体3、篆刻的表现形式4、篆刻主要的形式特征5、治印步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