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专题训练)【九大题型】一.速率的概念、平均速率与瞬时速率(共 4 小题)二.速度的概念、物理意义及其矢量性(共 5 小题)三.平均速度(共 7 小题)四.瞬时速度(共 9 小题)五.匀速直线运动(共 7 小题)六.打点计时器的种类及构造(共 6 小题)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共 3 小题)八.打点计时器的操作步骤(共 5 小题)九.打点计时器的数据处理(共 5 小题)一.速率的概念、平均速率与瞬时速率(共 4 小题)1.骑行是当代年轻人喜欢的一种户外运动,某同学用手机软件记录了某次户外骑行的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该同学此次户外骑行的位移是 51.01 公里B.图中“03:29:38”指的是时刻C.图中的“平均速度”指的是骑行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D.该同学此次户外骑行的最快速度为 29.88m/s2.某校组织学生到霞浦的“东海 1 号”研学,上午 8:50,旅游大巴从高罗沙滩出发,图示路线行驶约 23 公里抵达终点闾峡灯塔,历时 40 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 公里”指的是位移B.“上午 8:50”指的是时间间隔C.旅游大巴的平均速率约为 34.5km/hD.研究旅游大巴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不能将其视为质点3.(多选)四只蚂蚁同时从圆形轨道的 A 点出发,分别沿 ABC 和 ADE 方向爬行,经过相同的时间分别到达 B、C、D、E 四个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爬到 B、D 位置的两只蚂蚁,位移相同B.爬到 B、D 位置的两只蚂蚁,路程可能相同C.爬到 C、E 位置的两只蚂蚁,平均速度相同D.爬到 C、E 位置的两只蚂蚁,平均速率可能相同4.一质点沿直线 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 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 x = 5 + 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为 v = 6t 2 (m/s)。回答下列问题:(1)该质点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方向是否变化?(2)求该质点在 0~2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3)求该质点在 2s~3s 间的平均速率。二.速度的概念、物理意义及其矢量性(共 5 小题)5.据报道,我国神舟十七号飞船于北京时间 2023 年 10 月 26 日 11 时 14 分在酒泉发射成功。一般空间站的轨道高度是 380~400km 左右,飞行速度约为 7800m/s,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全长约 8.86m,总质量达到 7.79t。对报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行速度约为 7800m/s”中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B.“北京时间 2023 年 10 月 26 日 11 时 14 分”指的是时刻C.在研究神舟十七号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时,可以将神舟十七号飞船视为质点D.长度、质量和速度这三个物理量都为标量6.甲、乙两个质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xy 的坐标平面内运动,同时经过 A 点,然后同时到达 B 点,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则从 A 到 B 过程中,甲、乙两个质点( )A.平均速度相同 B.平均速率相同C.经过 A 点时速度可能相同 D.经过 B 点时,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7.(多选)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m/s,乙质点的速度为-4m/s,则可知( )A.乙质点的速度大于甲质点的速度B.因为+2 > -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运动的方向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 10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 60 m8.一位同学从 A 点出发,向东走了 30 米到达 B 点,然后又向南走了 40 米到达 C 点,如图。求(1)该同学通过的总路程Ds为多少米?(2)该同学的总位移Dx 为多少米?(3)若用时为 10s,该同学的平均速度及平均速率各是多大?三.平均速度(共 7 小题)9.2023 年 12 月 26 日,汕头至汕尾高铁(简称“汕汕高铁”)汕头南至汕尾段开通运营,粤东地区新增一条客运大通道。“汕汕高速铁路”由汕头站至汕尾站,线路全长 162 千米,共设7 座车站,设计最高速度可达 350 km/h。下列有关“汕汕高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研究列车从汕头南站出发到达汕尾站的时间时,可以把列车看成质点B.研究列车进站时,可以把列车看成质点C.“最高速度可达 35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D.“线路全长 162 千米”指的是位移大小10.北斗导航系统显示的严州古城到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路线如图所示,严州古城到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里程约 143km,开车约需 1 小时 47 分钟,两地直线距离约 105.7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5.7 km”指的是路程B.“143 km”指的是位移C.“1 小时 47 分钟”指的是时间D.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80.2km/h11.如图为一户外攀岩运动的情境和运动员的蔡岩运动线路示意图,该运动员从起点A 经 B点,最终到达C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线路 ABC 表示的是运动员运动的位移B.线路总长度与运动员所用时间之比是他的平均速度大小C.研究图中运动员攀岩动作时,可以把他看成质点D.研究图中运动员在攀岩路线中的位置时,可以把他看成质点12.“区间测速”是通过测出车辆经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从而计算车辆是否超速违章。如图是高速上某一“区间测速”的标牌,该路段全长 20km、全程限速120km/h ,一辆汽车通过监测起点和终点的速度分别为112km/h 和108km/h,通过测速区间的时间为12min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测速区间长度“ 20km ”表示位移B.通过监测起点的速度112km/h 表示瞬时速度大小C.该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0km/hD.在测速区间,该车没有超速现象13.如图所示为太极练功场示意图,半径为 R 的圆形场地由“阳鱼(白色)”和“阴鱼(深色)”构成,0 点为场地圆心。其内部由两个圆心分别为 O1和 O2的半圆弧分隔。某晨练老人从 A 点出发沿“阳鱼”和“阴鱼”分界线走到 B 点,用时为 t,下列说法正确的( )1 1A.老人的路程为 p R B.老人的位移大小为 p R2 22R p RC.老人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D.老人的平均速率为t 2t14.(多选)如图所示,在一个棱长为 a 的立方体木箱上,一辆可操控的小车沿着木箱的表面,选择一条最短的路线,由顶角 A 点处运动到 G 点处。小车运动过程中保持速度大小为 v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运动的路程为 3aB.小车运动的位移为 3aC.小车运动的位移为 5aD 5a.小车运动的时间为v15.(多选)图(a)是贵州特有的“独竹漂”表演,此项目已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某次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甲在河中心位置完成表演后沿直线划向岸边,同时表演者乙从另一岸边沿同一直线划向河中心并准备表演,该过程甲、乙运动的位置 x 与时间t 的关系图像如图(b)所示,则( )A.0 : t0 内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B.0 : t0 内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C.0 : 2t0 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D.0 : 2t0 内乙的速度最大值大于甲的速度最大值16.纯电动汽车,它是完全由可充电电池提供动力的汽车,已有 200 年左右的悠久历史,由于电池价格高、寿命短、充电时间长等原因,一直没有进入真正的民用领域。近年来由于新材料新技术的发明改进,使得这种新能源车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如图所示是一辆电动汽车制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连续经过的三点 A、B、C。已知 AB = 2BC ,AB 段平均速度是6m/s,BC 段平均速度是3m/s ,求电动汽车在 A 点的瞬时速率。17.如图所示,在水平面内建立 xOy 坐标系,一玩具小车该坐标系内运动。小车从坐标原点 O 出发,先以 v1=5m/s 的速度沿 y 轴正方向运动 t1=20s,接着以 v2=3m/s 的速度沿 x 轴正方向运动 t2=20s,最后以 v3=2m/s 的速度沿 y 轴负方向运动 t3=10s。求:(1)遥控玩具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大小和路程;(2)遥控玩具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四.瞬时速度(共 9 小题)18.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老鹰飞得比较高,可以看成质点B.乙图中导航显示的1574km是位移大小C.丙图中篮球比赛计时牌,图中 24s为时刻D.丁图中雷达测速仪测得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19.8 月底开通的福州地铁 4 号线,全长约 28.4 公里,共设 23 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该线采用 6 节编组 B 型列车(B 型地铁列车:长 19 米,宽 2.8 米),最高运行速度 80 千米/小时,全程 41 分钟。下列关于 4 号线上某运行列车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A.全程 41 分钟是指时刻B.计算列车全程运行的平均速率时,不能把列车看做质点C.最高运行速度 80 千米/小时为瞬时速度D.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41.6km/h20.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图(a)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厦门还有 100km。图(b)是限速标志(白底、红圈、黑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 80km/h。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A.100km 是位移,80km/h 是平均速度B.100km 是位移,80km/h 是瞬时速度C.100km 是路程,80km/h 是平均速度D.100km 是路程,80km/h 是瞬时速度21.(多选)小红用手机拍摄小球沿贴有标尺的水平面运动的过程,分析视频记录的图像,获得 4 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均为 T)内小球的位置及位置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小球在 BD 两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 v, v ',则( )Dx1 Dx2 v Dx DxA. 比 更接近 B. 2 比 1 更接近 v2T 3T 3T 2TDx3 - Dx1 Dx Dx Dx - DxC. 比 3 更接近 v D. 3 比 3 1 更接近 v 2T 4T 4T 2T22.在山西省实验中学举行的秋季运动会上有一高度为 1.70m 的同学正在进行 100m 短跑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终点旁边的同学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刺运动,摄影同学使用的1照相机快门曝光时间是 s,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60 1.7 10-2 m,胸前号码簿上模糊部分的宽度是 2 10-3 m。终点计时裁判员记录该同学跑到终点共用了 12.80s。由以上数据求:1(1)该同学在上述冲刺时间 s内的位移;60(2)该同学冲刺时的速度大小;(3)该同学的百米平均速度大小。五.匀速直线运动(共 7 小题)23.在学校运动会上,小王在 100m 决赛中以 11.21s 的成绩获得冠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1.21s”表示时刻B.100m 比赛中,运动员的成绩越优秀,其平均速度越大C.比赛过程中,小王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D.研究小王冲线的技术动作时,可以将他视为质点24.如图所示,电动伸缩门运动时门上相邻竖直杆间距离相等,为进一步研究门的运动特点,张同学将两个小物体 M、N 分别放置在伸缩门顶端,其中 M 与固定端较远,伸缩门运动时物体 M、N 的速度之比为( )A.1:1 B.11:5 C.6:5 D.5:625.(多选)如图,光滑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 xOy.A、B 两小球同时从 O 点出发,A 球速度大小为 v1,方向沿 x 轴正方向,B 球速度大小为 v2 = 2m/s、方向与 x 轴正方向夹角为θ。坐标系第一象限中有一个挡板 L,与 x 轴夹角为 α。B 球与挡板 L 发生碰撞,碰后 B 球速度大小变为 1m/s,碰撞前后 B 球的速度方向与挡板 L 法线的夹角相同,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不计碰撞时间和空气阻力,若 A、B 两小球能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θ = 15°,则 v1的最大值为 2m/s ,且 = 15°2B.若 = 15°,则 v1的最大值为 3m/s,且 = 0°32C.若 = 30°,则 v1的最大值为 3m/s,且 = 0°3D.若 = 30°,则 v1的最大值为 2m/s ,且 α = 15°26.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在某次测量中,如图甲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三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每次间隔时间相同。根据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乙所示是测速仪前两次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s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超声波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求:(1)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2)汽车的速度;(3)根据图像分析:当汽车遇到第三次超声波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六.打点计时器的种类及构造(共 6 小题)27.在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应选择 6~8V 直流电 B.电源应选择 6~8V 交流电C.小车在释放之前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D.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28.(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在中学实验室里常用的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如图中为 计时器,它的工作电压是(选填“220V”或“6V 以下”)。(2)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如下基本步骤:A.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B.安好纸带C.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D.接通电源E. 取下纸带F. 断开开关这些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3)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它工作电源的频率是 50Hz,如果用它测量速度时,实验者不知道工作电源的频率已变为 60Hz,而仍按 50Hz 进行计算,这样算出的速度值与物体速度的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29.如图所示,是某人练习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所用电源频率为 50 Hz。(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 V 的 电源(2)图中直尺的单位为 cm。从打下 O 点到打下 H 点,共 9 点,共历时 s,位移为cm,(3)OH 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 / s,打下 G 点时的速度是 m / s。(结果保留 2 位有效数字)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共 3 小题)30.下图为使用打点器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打出的纸带一部分,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0Hz 的交流电源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B.由纸带可知,打计数点 3 时物体的速度1.15m/sC.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源都是用低压交流电D.纸带上点迹越稀疏,说明被测量的物体运动的越慢,故计数点 4 的速度小于计数点231.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做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完成下列相关内容:(1)下列实验要求或操作,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必须使用交流电源B.钩码质量必须远小于小车质量C.必须倾斜长木板以平衡小车所受到的阻力D.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释放E.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2)图乙是某次实验中一条纸带上截取的一段,在连续打出的点上依次标记 a、b、c、d 四个点,则 c 点的读数为 cm。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 0.02s 打一个点,则在打下 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m/s(计算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32.如图所示,甲、乙是实验室常用的两种打点计时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乙是 (填“电磁”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电源采用的是(填“直流”或“交流”)电(2)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需要通过公式计算,从纸带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时间间隔 B.位移 C.平均速度 D.瞬时速度八.打点计时器的操作步骤(共 5 小题)33.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做“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应选择 220 V 直流电B.电源应选择 6~8 V 交流电C.小车可从木板上任意位置释放D.打点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34.如图,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上,从 O 点开始记录几个计数点,依次编为 1、2、3、4、5、6,这些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 50Hz),测得 s1 =1.22cm , s2 = 2.00cm, s3 = 2.78cm , s4 = 3.62cm ,s5 = 4.40cm , s6 = 5.18cm 。(1)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这两个操作的先后顺序应当是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2)与小车相连的是纸带的 端(填“左”或“右”);(3)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 ;(4)A 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 vA =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5.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接 (填交流、直流)电源,当频率是 50Hz 时,打点计时器每隔 秒打一个点。(2)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无需测量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时间间隔 B.位移 C.平均速度 D.瞬时速度(3)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如下基本步骤:①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②安好纸带 ③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④接通低压交流电源 ⑤取下纸带 ⑥断开开关这些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③⑤⑥C.①②④③⑥⑤ D.④①②③⑥⑤九.打点计时器的数据处理(共 5 小题)36.某兴趣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一电动玩具车的运动情况,下列纸带中左侧点为先打下的点,则记录了小车做减速运动的是( )A. B.C. D.37.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分析自身步行时的速度特征,把接在 50Hz 的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固定在与人腰部等高的桌面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一端固定在人腰部,人沿直线步行时带动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记录人步行时的运动信息。(1)选取点迹清晰的纸带,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其中连续 5 个计数点 A、B、C、D、E 图所示,纸带中 CD 段的平均速度为 vCD =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再次实验,沿着计数点位置把纸带裁开并编号,按编号顺序把剪出的纸带下端对齐并排粘贴在坐标纸上,剪出的纸带长度代表打出这段纸带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把每段纸带上边中点连接成线,如下图所示,若用图中曲线描述人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关系,如果用纵坐标表示速度大小,横坐标表示时间,则纸带的横宽 d 对应横坐标中的时间长度为 s,请根据上图估算该同学的步幅为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8.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先后在纸带上确定出 A、B、C、D、E、F、G 共 7 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1s。(1)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 (填“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或“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2)计算得到 B 点的速度为 m/s;(3)你能根据图中的点迹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是 ;(4)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