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气候第2课时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目标1.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2.读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3.通过图文材料说出我国降水的区域差异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主要特征及原因。【教学难点】降水分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本节课相关视频、图片等,制作PPT。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播放图片——地坑院与吊脚楼,同学们通过对比图片中传统建筑形式的不同点,推断两地降水的差异,引入本节课课题——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知讲解】一、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 降水时空分布特点活动1:温故知新带领学生回顾,读图的步骤与方法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判断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通过观察图例、读数值、看延伸、算差值等,可以从图中看出:降水最少的地点是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5.9毫米;降水量最多的地点是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合作探究1:影响降水空间分布的因素教师给出图文信息提示,我国夏季风示意图和山脉分布示意图,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影响降水空间分布的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拓展延伸: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让同学们结合教师给出的图片信息,结合山脉的分布示意图,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推断二者的降水特征: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较干旱。活动3:引导学生阅读教师给出的降水量统计图、北京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图,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降水集中在夏季,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的年际变化大。2.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活动1:阅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引导学生了解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降水量>蒸发量→气候湿润降水量<蒸发量→气候干燥连一连:干湿地区的划分与降水量合作探究2:干湿地区的分布及特征活动2:读图,引导学生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合作探究3:降水分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谈一谈降水分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植被类型等生活的多个方面。【课堂练习】陕西省一省如三省,自南到北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农业发展几乎是我国自南到北农业发展的缩影。读陕西省地形图及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完成1—2题。1.图中三种农业景观图与其主发展区匹配正确的是( )A.①—乙 B.②—甲 C.③—乙 D.①—丙2.陕西省农业景观地域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自东向西递减 B.海拔自南向北递增C.降水自南向北递减 D.河流自南向北递减2024年4月30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读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完成3—4题。3.东风着陆场位于我国干湿分区中的 ( )A. 湿润区 B. 半湿润区C. 半干旱区 D. 干旱区4.图中卫星发射中心年平均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酒泉、文昌、西昌、太原B. 酒泉、太原、文昌、西昌C. 文昌、太原、西昌、酒泉D. 文昌、西昌、太原、酒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5—7题。材料一:每年5月21日前后为我国小满节气。南方地区民谚“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含义是“雨水开始增多,江河水位上涨”。材料二: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和2020—2022年我国月平均降水量柱状图。5.“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发生在图中的( )A.半干旱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湿润地区 D.干旱地区6.“雨水开始增多”,形成“雨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的( )A.西南季风 B.东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7.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 )A.3、4、5月 B.6、7、8月 C.9、10、11月 D.12、1、2月答案:1.C 2、 C 3、 D 4、D 5、 C 6、 B 7、B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和活动,归纳了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了解了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并且可以结合实际,说出降水分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板书设计第二节 气候一.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空间分布、时间分布2.干湿地区划分: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3.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