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九 文言文基础与内容理解一、文言文基础1.重点实词。(1)重岩叠嶂 ( 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太阳 )(3)良多趣味( 甚,很 )(4)晴初霜旦( 早晨 )(5)山川之美( 山河 )(6)古来共谈( 共同谈赏的 )(7)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8)四时俱备( 都 )(9)夕日欲颓( 坠落 )(10)沉鳞竞跃( 竞相跳跃 )(11)实是欲界之仙都( 确实,的确 )(12)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13)相与步于中庭 ( 共同,一起 )(14)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 )(15)欣然起行( 高兴地 )(16)风烟俱净( 都;消散 )(17)从流飘荡( 跟、随 )(18)天下独绝( 妙绝 )(19)皆生寒树( 常绿的树,这里形容树绿而密 )(20)负势竞上( 凭借 )(21)互相轩邈( 高;远 )(22)泠泠作响 ( 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23)好鸟相鸣( 美丽 )(24)鸢飞戾天者 ( 至、到达 )(25)望峰息心( 使……平息 )(26)经纶世务者( 筹划、治理 )(27)横柯上蔽( 横斜 )(28)疏条交映( 互相掩映 )(29)嘤嘤成韵( 和谐的声音 )(30)安居而天下熄( 安静 )(31)子未学礼乎( 你 )(32)父命之( 教导、训诲 )(33)必敬必戒( 谨慎 )(34)贫贱不能移( 动摇 )(35)必先苦其心志(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 )(36)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37)人恒过( 常常,总是 )(38)衡于虑( 思虑 )(39)而后作( 奋起,指有所作为 )(40)而后喻( 了解、明白 )(41)年且九十( 将近 )(42)惩山北之塞( 苦于 )(43)聚室而谋( 家 )(44)其妻献疑曰( 提出疑问 )(45)杂然相许( 赞同 )(4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4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肩负、扛 )(48)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寡妇 )(49)寒暑易节( 更替 )(50)固不可彻( 通达,这里指改变 )(51)天子且至( 将要 )(5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约定 )(53)天子为动( 感动 )(54)已而之细柳军( 不久 )(55)既出军门 ( 以后 )(56)曩者霸上、棘门军( 先前 )2.通假字。(1)略无阙处( 同“缺”,空缺 )(2)蝉则千转不穷( 同“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3)窥谷忘反( 同“返”,返回 )(4)曾益其所不能( 同“增”,增加 )(5)衡于虑( 同“横”,梗塞、不顺 )(6)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弼”,辅佐 )(7)甚矣,汝之不惠( 同“慧”,聪明 )(8)一厝朔东( 同“措”,放置 )(9)军士吏被甲( 同“披”,穿着 )(10)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同“轼”,车前横木 )3.一词多义。(1)自(2)绝(3)与(4)遂(5)寻(6)空(7)绝(8)上(9)无(10)百(11)直(12)发(13)于(14)曾(15)且(16)焉(17)军(18)使(19)骑(20) 劳4.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__有时__今义:__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__(2)虽乘奔御风古义:__即使__ 今义:__虽然__(3)四时俱备古义:__季节__ 今义:__时间__(4)晓雾将歇古义:__清晨__ 今义:__知道__古义:__消散__ 今义:__休息__(5)夕日欲颓古义:__坠落__ 今义:__消沉,萎靡__(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耳(7)月色入户古义:__窗/门户__ 今义:__住户、人家__(8)念无与为乐者古义:__考虑,想到__ 今义:__纪念,思念__(9)盖竹柏影也古义:__大概是,表推测__今义:__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__(10)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古义:__表示约数,左右__今义:__或许,应允,赞许等__(11)经纶世务者古义:__筹划、治理__今义:__整理蚕丝,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__(12)鸢飞戾天者古义:__至、到达__ 今义:__罪恶__(13)蝉则千转不穷古义:__穷尽__ 今义:__贫穷__(14)窥谷忘反古义:__看,观察__今义:__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__(15)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__被任用__ 今义:__送出,交付__(1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__选拔、任用__ 今义:__举起__(17)所以动心忍性古义:__用来……的东西__今义:__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__(18)征于色古义:__征验、表现__ 今义:__出征__(19)而后喻古义:__了解、明白__ 今义:__比喻__(20)入则无法家拂士古义:__在国内__ 今义:__进入__(2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__在国外__ 今义:__出去__(22)河阳之北古义:__山之南,水之北__ 今义:__太阳__(23)达于汉阴古义:__山之北,水之南__ 今义:__阴天__(24)指通豫南古义:__直__ 今义:__手指__(2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__连……都……__ 今义:__曾经__(26)投诸渤海之尾古义:__之于__ 今义:__各个,许多__(2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义:__肩负、扛__ 今义:__荷花__(28)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__草木__ 今义:__毛发__(29)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义:__叹气__ 今义:__休息__(30)虽我之死古义:__即使__今义:__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__(31)惧其不已也古义:__停止__ 今义:__已经__(32)无陇断焉古义:__山冈阻隔__ 今义:__把持、独占__(33)何苦而不平古义:__哪里担心__今义:__不值得做,犯不着__(3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古义:__符节__ 今义:__节日__(35)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__营垒__ 今义: ___墙__(36)请以军礼见古义:__请允许我__今义:__希望对方做某事__(37)使人称谢古义:__告知__ 今义:__感谢__5.文句翻译。(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如果不是正午和午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__(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__(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趣味。__(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__(秋天)每到天刚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寒凉山涧肃杀。__(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__经常有高处的猿猴长久地鸣叫,接连不断地鸣叫凄凉怪异,在空旷的山谷回旋荡漾,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__(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__(7)青林翠竹,四时俱备。__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__(8)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__(9)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__(10)念无与为乐者。___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__(11)相与步于中庭。__一起在院子里散步。___(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__(13)风烟俱净,天山共色。__风停了,山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__(1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急速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__(15)负势竞上,互相轩邈。__(那一座座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__(1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那些像鸢鸟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__(17)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__(1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___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__(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__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__(2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_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__(2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__就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身体劳累,使他受饥挨饿,以致体肤消瘦,使他深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__(22)甚矣,汝之不惠!__你的不聪明到了这样严重的地步!__(23)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__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__(24)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____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__(25)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__(2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于是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__(27)上自劳军。__皇上亲自去慰问军队。__(28)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__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刀出鞘,开弓搭箭,把弓拉满。__(29)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__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着符节通告了将军。__(30)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__(皇帝)派人告知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__(31)称善者久之。__(皇帝)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__二、课文内容理解1.《三峡》一文作者写三峡的水,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其凶险、迅疾的特征体现得尤为突出,且紧乘上文山高江窄而来,下面先春冬合写,再独记秋天,也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__2.【导学号:34004094】《三峡》一文从猿的鸣叫中,能体现三峡的哪些特点?有什么作用?__猿的鸣叫体现了“三峡”的凄清冷。其作用是移情入景,以情感人。__3.【导学号:34004095】“一切景语皆情语”,《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__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__4.《答谢中书书》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__“实是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其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__5.《记承天寺夜游》最后一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__“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字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___6.【导学号:34004096】《与朱元思书》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__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__7. 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__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__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结尾有什么作用?请你简要分析。__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论证说理之后,水到渠成推出这个结论,既深化主题,也更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__9.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__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__10.分析《愚公移山》中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__对比,指愚公、京城氏之子与智叟的对比。愚公用发展的眼光挖山不止,解决实际问题是智,智叟用静止的眼光,阻止愚公挖山,实则是愚。这样就有很强的讽刺效果。烘托,主要指侧面描写,如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天帝的“感”,对愚公形象的完善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__11.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__12.试着概括一下《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中周亚夫和汉文帝的人物形象。__周亚夫:刚直不阿、威严、真将军。汉文帝:明君,善识人才。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