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综合探究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政治认同:就“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展开探究,深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通过探究,深化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理解,科学认识我国的制度优势。 3.法治意识:通过探究,提升法治政治参与能力意识。 核心素养 总议题 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议题一:体会有机统一 感悟中国制度优势 议题二: 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提高立法质量 议题三:共建法治中国 让生活更美好 一 议题一 体会有机统一 感悟中国制度优势 议学情境一:我国国家领导人的产生。 2018年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栗战书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王岐山当选国家副主席。 议学情境一:我国国家领导人的产生。 议学情境一:我国国家领导人的产生。 议学情境一:我国国家领导人的产生。 议学情境一:我国国家领导人的产生。 1 2 3 推荐候选人 讨论确定 正式候选人 投票选举 议学任务:请结合国家领导人的产生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全国人大履行职权的程序和内容,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点,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议学提示:从国家领导人的产生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党的领导 党中央在人大选举前提出国家领导人选的建议名单。 依法治国 党的建议名单通过法定程序,由全国人大主席团向大会提出推荐候选人,经过人大代表讨论,充分协商后确定正式候选人,再由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产生国家机构领导人,整个过程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人民当家作主 在整个过程中,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权,代表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 提示:①中共中央在全国人大召开前提出国家机构领导人选的建议名单,体现党的领导。 ②全国人大无论讨论酝酿候选人,还是投票选举国家机关领导人都是经过全国人大代表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权,积极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③中共中央提出的国家机构领导人选建议名单通过法定程序交由全国人大主席团酝酿协商后确定正式候选人,再经过全国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产生国家机构领导人,整个过程都按严格的法定程序进行,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体现了依法治国。 ④国家领导人的产生过程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从国家领导人的产生看: 总结提升 议学情境二:阅读“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的产生过程资料。 01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 03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制定十四五年规划和远景目标的建议 05 召开座谈会各领域专家对规划纲要进行论证和咨询 02 3月30日,党中央发出通知,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 04 国务院根据《建议》编制《纲要草案》,多次召开会议,就规划草案广泛征求意见 06 开展网上征求意见。广大群众留言100多万条,从中整理出1000余条建议。 议学情境二:阅读“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的产生过程资料。 议学任务: (1)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有哪些机构或部门参与?人民群众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结合材料,说明党是如何实现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 07 2月1日至3日,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初步审查对“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09 3月7日下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草案作进一步审查 08 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10 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 议学提示:(1)参与机构或部门及人民群众的作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中共中央 依法提出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并在规划纲要草案稿形成后讨论,提出意见,体现了党的领导。 国务院 依据《建议》,研究规划编制工作,并就纲要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公开透明,依法行使权力。 全国人大 依照法定程序,行使宪法规定的权力,审查和批准十四五规划,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群众 依法表达意见和建议,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议学提示:(2)党是如何实现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民主执政 从草案的提出到规划的具体制定过程,党坚持人民为中心,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了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 依照法定程序提出建议,并在规划纲要草案稿形成后讨论,提出意见。党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支持人大、政府依法依章履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实现了依法执政。 科学执政 在整个过程中,党注重调查研究,增强执政本领,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按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实现了科学执政。 从“十四五”规划的制定看: 提示:①中共中央在全国人大召开会议之前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体现了党的领导。 ②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制定的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批准,整个程序都是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体现了依法治国。 ③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权,审议、表决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建议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过,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议 广泛征求各阶层、各党派的意见 全国政协提出意见、建议 国务院拟定编制草案 全国人大审议、批准 全国政协列席讨论、提意见 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 总结提升:我国决定、贯彻大政方针的一般程序: 颁布实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 二 议题二 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提高立法质量 议学研讨: 公民参与立法有什么意义?可通过哪些途径参与立法? 公民参与立法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提高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使法律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防止“国家立法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律化”,促进实现良法之治。 (2)有利于促进法律的有效实施,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3)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法治意识,推动全民守法。 ①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恪守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 ②坚持立法公开原则 ③要坚持集思广益,广泛凝聚立法共识 ④健全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 ⑤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实现民主立法的途径 三 议题三 携手共建法治中国 让生活更美好 议学研讨:携手共建法治中国 思考: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成为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呢? ①尊崇宪法和法律,自觉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尊法) ②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学法) ③增强法治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守法) ④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通过合法手段理性维权。(用法) ⑤通过各种途径参与法治建设,以实际行动为推进法治建设做出贡献。(实际行动) (1)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成为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 议学研讨: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思考: (1)《民法典》颁布实施将如何影响我国的生活?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哪些意义? (3)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成为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 当胎儿在妈妈肚子的时候,《民法典》就赋予了他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权利。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有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可以从事与他年龄相关的民事活动。老年人立遗嘱也可以采取用录音录像等多种形式。《民法典》还明确了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同时为见义勇为者“撑腰”,明确了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害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也斩断了“网贷”暴力的黑手,禁止高利放贷,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生活中难免遇到不愉快的“小事”,比如遭遇“霸座”、被“垃圾信息轰炸”……如今,这些生活中看似微小的“闹心”事,都将被民法典以明文规定一一“校正”。从小处说,人们的心情会更舒畅,从大的角度而言,很多潜在矛盾都可以被扼制在萌芽中,生活将更美好,社会将更和谐。 (2)《民法典》颁布实施将如何影响我国的生活?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1)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4)依法治国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制度化、法治化的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 (5)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哪些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