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97张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法
唯物论
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运动、规律、意识
人生观
历史观
价值观
实践、认识、真理
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
联系
发展
矛盾
(构成、引起)
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5.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





总特征
(基本观点)
实质与核心
(根本观点)
根本内容
根本动力
P27引言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锁的进化史
思考:为什么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假如没有小偷,锁就不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剪之:
你死我亡,一绳系两命
统一:
两者命运统一于一条绳
不剪:
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
对立:
两者之间随时都可能相斗
1.矛盾的含义
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注意1: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①“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与统一关系两者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2: 不能把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每个同学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从外延说,哲学矛盾无处不在,逻辑矛盾可以避免。
表达“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意,说明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
1.矛盾的含义
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斗争性
同一性
同一性(统一属性)
斗争性(对立属性)
2.矛盾的基本属性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有趣的共生现象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一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诗意与哲理
抹香鲸拉出来的粪便恶臭,燃烧后却香味浓郁,有“龙诞香”之称,可作制高级香水原料。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两方面含义
(1)矛盾的同一性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基本属性
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
高与矮
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
攻与守
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
东京奥运会,许昕/刘诗雯3-4不敌日本组合水谷隼/伊藤美诚
输与赢
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
苦与乐
(2)矛盾的斗争性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相互分离的趋势。—— “斗争性”
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
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对立的。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
相互区别
--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是相互区别的。
没有黑,就无所谓白;但并不是所有的黑都能变成白。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阅读与思考】
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冲突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提示】“和”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的矛盾统一体
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强调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君子之间虽然观点不同,但心是相和的,君子能做到在差异中求得统一;小人嗜好相同,但各争其利,貌和心不和
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思考: 1.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思考: 2.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或朋友,构成矛盾的统一体,他们之间具有同一性,正因为最亲密,往往也就越能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对立的机会也越多,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特点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A.含义不同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同一性 斗争性
区别 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表现 一是矛盾的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区别。哲学上讲的“斗争性”与生活中讲的“斗争”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条件 相对的、有条件的 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 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趋利避害)。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原理
【原理】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3)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②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
(1)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 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趋利避害)。
(3)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说明
A、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D
课堂练习
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积劳成疾
C.量体裁衣
D.因材施教
A
课堂练习
1.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能够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但如果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处置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安全隐患。材料说明( )
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②要推动矛盾由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③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③④: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能够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但如果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处置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安全隐患。这说明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④符合题意。
①: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①错误。
②:要推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而不是由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②错误。
故本题选D。
D
2.在东京奥运会的乒乓球女子单打四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选手陈梦第一次遇到“逆风球”而一度陷入0比2的被动局面,第三局也一度出现不利局面。后来陈梦稳住情绪,以4比2逆转晋级。可见,打好“逆风球”需要( )
A.推动矛盾的斗争性转化为同一性
B.敢于突破外部客观条件的制约
C.发挥意识的作用,改变事物的内部规律
D.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A: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但不是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转化,故A不选。
B:外部客观条件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故B不选。
C: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改变、创造或消灭规律,故C不选。
D:依据题意,由被动处于不利地位到逆转晋级,反映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问题,故D入选。
故本题选D。
D
3.阅读漫画,指出包含的哲学寓意( )
①正确世界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②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和意识的统一③失败是成功之母受到若干条件的制约④意识的内容是主观对客观能动的反映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①③:失败并不可怕,而是在失败的阴影下看不见阳光更可怕。说明世界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失败是成功之母受到若干条件的制约,①③符合题意。②: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不是物质和意识的统一,②错误。④:意识是主观对客观能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④错误。故本题选A。
A
4.漫画《简单由复杂来支撑》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②矛盾双方的对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③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一定条件下转化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①④:简单由复杂来支撑,体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①④正确。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②错误。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但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不能转化,③错误。故本题选B。
B
5.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同时坚信马克思主义这个“魂”。他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于时代,坚持与时代同步;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人民是创作的源泉活水;坚持明德引领风尚;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做到勤业精业,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合材料并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要做好培根铸魂的工作,文化文艺工作者必须处理好“根”和“魂”的关系。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文化文艺工作者, 需要调用对立统一的有关知识,分析做好培根铸魂的工作,文化文艺工作者必须处理好“根”和“魂”的关系。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马克思主义这个“魂”→可联系矛盾的基本属性。有效信息②: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要求→可联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根”与“魂”分别指的是什么、关系是怎样的、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要求。得分点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处理好“根”与“魂”关系的意义。
答:①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文化文艺工作者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信马克思主义这个“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根”中有“魂”,“魂”要附“根”这个“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要着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是为了更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处理好“根”与“魂’的关系才能更好坚定文化自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判断:
1.矛盾双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3.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矛盾双方是相反相成的关系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正确
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中美建交40多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持续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令人遗憾的是,近来美国一些政客挑起事端,恶意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治制度,挑战中国核心利益,干涉中国内政,蓄意全盘否定中美关系历史,对中国进行全方位打压遏制,竭力破坏中美合作大局。中美关系正面临建交以来最为严峻复杂的局面。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新威胁、新挑战,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新形势下中美关系应如何向前发展。
答:①矛盾即对立统一,这就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看到中美两国严峻复杂的关系,又要抓住两国的共同利益,促进合作。
②矛盾的斗争是绝对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也离不开斗争性,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中美两国之间的对抗与合作是两国关系存在的不同状态,要在合作中缓和对抗,推进两国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③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中美双方虽然存在分歧和各自利益,但只要努力寻求共同利益、把握正确方向,有助于推进中美关系朝健康稳定方向发展。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面对当今国际局势的新变化,中美双方应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从两国人民共同利益出发,致力于扩大中美合作,为两国和世界带来更多福祉。
思考:中美两国会不会完全放弃竞争、冲突与对抗?
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中美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各自的特殊利益。
思考:中美两国如果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完全没有任何差异,双方还会合作吗?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完全没有任何差异, 就完全没有互补了,双方也就没有任何合作的必要了。即离开了斗争性,同一性也无法存在。
思考:中美两国如果从来没有任何关联,会存在竞争、冲突与对抗?
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中美两国存在广泛的经济、政治、文化、地缘等联系。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中美之间的争端与摩擦不可避免,但总体可控,中华民族更加团结,奋发追梦。
矛盾问题的精髓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同化、异化
进化、淘汰
正极、负极
知、不知
真理、谬误
高雅艺术,低俗艺术
生产、消费
自由、纪律
权利、义务
充满矛盾
充满矛盾
充满矛盾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
……
……
矛盾无处不在
整个世界
请问: 他的想法对吗 为什么?
2月13日,医生告诉XXX:“恭喜,你可以出院了。”此时,距离XXX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过去了24天。
有人感叹道:健康与疾病的矛盾终于解决了!再也没有什么矛盾了!
1
矛盾的普遍性
1
不对。因为即使健康与疾病的矛盾解决了,他在工作上、生活中还会有其他的矛盾,如工作与休息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自己与他人的矛盾等。
也就是说,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蔡桓公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最后病重而亡。
能逃避矛盾吗

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1)含义:
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特别提醒】
(1)事事有矛盾,是从空间维度、横向角度来看;时时有矛盾,是从时间维度,纵向角度来看。
(2)体现矛盾具有普遍性的标志词:出现问题、困难;既…又…;尽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
(3)要求:
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地位: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
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1.矛盾的普遍性
判断:
1.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3.讳疾忌医否认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提醒: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提醒:矛盾具有客观性,不能消除矛盾,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产生。
正确。
提醒: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1.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仍然仼重道远。我们没有仼何理由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这蕴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
①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②要坚持不懈努力,改变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要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启新的量变,不断前进
④要创造条件直面问题,解决矛盾和消灭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①:“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仍然仼重道远”、“我们没有仼何理由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这说明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①正确切题。
②:应该是顺应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不是改变,②错误。
③:“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说明要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启新的量变,不断前进,③正确切题。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不能被消灭,④排除。
故本题选B。
B
2.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决定将以海洋排放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指出,日本福岛核事故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生的最为严重的核事故之一,事故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已经产生深远影响。妥善处置福岛核电站废水问题关系到国际公共利益和周边国家切身利益,理应慎重妥善把握,确保在各有关方共同参与下,有效避免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带来进一步损害。日本政府的这一决定( )
①没有看到联系具有客观性,与人的意识无关
②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用片面的观点处理核废水排放
③没有看到规律是普遍的,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④违背了系统优化方法,割裂了环境的整体与部分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②④:日本政府决定将以海洋排放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废水,对此中方坚决反对,指出要妥善处置福岛核电站废水问题关系到国际公共利益和周边国家切身利益,要确保在各有关方共同参与下,有效避免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带来进一步损害,这说明日本政府的这一决定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用片面的观点处理核废水排放,也违背了系统优化的防范,割裂了环境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④应选。
①③:日本政府的决定与联系的客观性和规律的普遍性无关,①③不选。
D
个子不高,面容黑瘦,短平头,头发根根竖立,胡须像隶体“一”字,穿着长衫 ,常咬着烟嘴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
结论
猜猜他(她)是谁
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我国宋朝时期,京城有位很有名气的裁缝,他裁的衣服特别的合体,那么他有什么“秘诀”呢?
传说有一次,御使大夫请他去裁一件进宫穿的衣服,裁缝手脚利索地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问: “请教御使老爷,您当官多少年了? ” 御使很奇怪,反问他:“你量体裁衣就够了,还要问这些干什么? ”
初任高职
意高气盛
挺胸凸肚
后短前长
任职中期
意气微平
前后一样长
任职末期
抑郁不振
低头弯腰
前短后长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结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结论
不同特点
卖方
花言巧语、王婆卖瓜、软磨硬缠、迫不及待,目的是以较高的价格尽快地把商品卖出去。
买方
半信半疑、货比三家、挑三拣四、不慌不忙,目的是以较低的价格买回称心如意的商品。
③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结论
(1)含义: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区别不同事物)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区别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三种情形)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2.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
【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反对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1.一个国家的民主呈现什么样的形态,是由这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式民主能实现“全过程”民主,绝不是偶然的,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这说明( )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民主的形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②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与人的主观意识无关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中国式民主不包含西式民主的元素
④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民主”的变动要符合国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认为规律与人的主观意识无关是错误的,故②不选。
③: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再特殊的事物也包含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故③不选。
①④:一个国家的民主呈现什么样的形态,是由这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这说明联系具有多样性,民主的形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民主”的变动要符合国情,故①④入选。
故本题选B。
B
(个性)
(共性)
东北话、上海话、四川话、河南话、普通话……
1.同学们,我国各地的方言有何共点?
——都是汉语
2.我国各地的的方言有何不同点?
——带有地方特色不同
3.各地方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之间有何联系?
——汉语通过各地方言的独特形式表现出来
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
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
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
个性体现并丰富着共性。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东北话
重庆话
上海话
汉语
共性
个性


寓于
(存在于)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共性:是以汉文字为唯一文字的一切语支的统称。
个性
离不开
共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东北话
汉语
汉藏语系
语言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不同场合相互转化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绝对与相对、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2.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1)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强调特殊性)
(2)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强调普遍性)
3.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原理】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方法论对当今中国发展的意义
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①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②要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工作方法。
【方法论】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和个性、绝对与相对、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2.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1)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强调特殊性)
(2)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强调普遍性)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原理】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为适应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形势,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坚持小步慢走、渐进到位、区别对待、分步实施等原则。由此可见(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场合相互转化
③事物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①:为适应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形势,实施了恰当的政策,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①正确切题。
②:材料设计了矛盾的特殊性,但未涉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场合相互转化”,②错误。
③:渐进式,坚持小步慢走、渐进到位,分步实施,这些说明事物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③正确切题。
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不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错误。
故本题选A。
A
2.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党的历史就是一本生动丰富的教科书。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强调党史的学习教育是因为( )
①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总结党史经验,可以避免再犯错误 
②社会变化有规律性,通过学习党史,可以沿用过去的认识指导今天的实践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同党史对话可以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把握未来 
④辩证否定观要求创新,同党史进行对话,可以承上启下,开创未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③④:强调党史的学习教育是因为联系具有多样性,同党史对话可以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把握未来,可以承上启下,开创未来,③④符合题意。
①:总结党史经验,可以少犯错误,不能避免再犯错误,①错误。 
②: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通过学习党史,可以了解过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但不能沿用过去的认识指导今天的实践,②错误。 
故本题选D。
D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王某发生交通意外,导致皮外伤,骨折,失血过多,需要对此人进行救治,应该先进行哪一步救治?为什么?
探究:抢救人员先做哪一步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作用不同)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请你指出下列复杂事物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学生 运动、学习、交友、网络游戏、玩手机、与家长、与老师
学校 教学,财务,食堂,接送,医疗
国家建设 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反腐倡廉
企业 行政办公,仓库,生产,会计




实战演练
探究:王某输血之后,脱离了危险,皮外伤和骨折还要不要治?为什么?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主次矛盾联系: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 要
矛盾
主要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主要矛盾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作用不同)
(2)联系: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原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注意:主次矛盾关系错误倾向
反对:(1)不分主次,抓不住中心和关键,均衡论
(2)只重视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一点论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读俗语 悟哲理
牵牛要牵牛鼻子;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
打蛇打七寸;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
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指头按跳蚤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
反对不分主次
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探究:王某需要各方面的治疗,医生针对他的伤势给他开药,同时告知他,药对他伤口愈合的疗效很好,但有少量的副作用,他听到有副作用后坚决不同意用药,对于用药的问题,你怎么看?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1)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作用不同)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相互对立:二者相互区别、相互排斥。
  相互统一: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联系: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有弊 挑战
有利 机遇
中国入世
危险性
优越性
核 能
香港澳门台湾
资本主义制度
大陆
社会主义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非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
我国所有制结构
矛盾次要方面
矛盾主要方面
矛盾统一体
事物的性质是由谁来决定的?
复杂事物
一个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区分主次矛和矛主次方
【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赖,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要全面,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忽视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区别 类别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外延 相对“许多矛盾”而言,一般只有一个,次要矛盾有多个。一对多 “同一矛盾”而言,主次方面都只有一方。一对一
题意 适用于改造世界,办事情,解决问题。 适用于认识世界,看问题,判断事物性质分析问题。
标志性语句 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突出地位、首要、中心环节、核心、根本、症结、第一要务、主题、主线、核心问题、重中之重、放在首位 主流、方向、大局、性质、本质、实质、主体、形势、利弊、得失、好坏、优势、总体上讲;评价人和事;一般有转折词:而、但是等表示相反的转折;
区分主次矛和矛主次方
“村子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这说明。在发展农村经济中
A 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B 要首先抓主要矛盾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不放.
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是指
A 抓住主要矛盾
B 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目前,党内出现了腐败现象,但是这不是主流,腐败是存在的,但大部分党员干部还是廉洁奉公的,这中观点
A 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B 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高科技已经成为国家军事安全的核心技术力量和决胜关键。这对于我们维护国防安全的启示是
A 抓主要矛盾
B 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为了建立殖民地,英法几乎同时派出船队,驶往澳大利亚。法国先进的三桅船捷足先登,抵达并抢占了维多利亚州,将该地命名为“拿破仑领地”。
欣喜之余,好奇的法国人发现了当地有一种珍奇蝴蝶,为了捕捉这种色彩斑斓的珍蝶,他们全体出动,一直纵深到澳大利亚腹地。
这时,英国人的双桅船也到了,他们看到了停泊的三桅船。沮丧之余,他们惊喜地发现法国人无影无踪了,于是,弗林达斯船长立即下令手下人安营扎寨。等到法国人兴高采烈地带着蝴蝶回来时,这块面积相当于英国大小的土地,已经牢牢地掌握在英国人的手中,而留给他们的只是无穷的懊丧。
用哲学原理来分析为何留给法国人的无穷的懊丧?
  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
  上海地处华东,平坦,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就是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而地铁二号就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用哲学原理来分析为何不能忽视小小的三级台阶?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次要方面
主要方面
方法论
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支流,着重抓主流;
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忽视支流
一个矛盾
两点论
重点论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
方法论
方法论
复杂事物
统筹兼顾,恰当地解决好次要矛盾
两点论
重点论


均衡论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5.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方法论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复杂事物
既看主要矛盾
一种矛盾
既看主要方面
又看次要方面
两点论



复杂事物:把握主要矛盾
每一矛盾:把握主要方面
重点论


两点是
有重点
的两点
重点是
两点中
的重点
又看次要矛盾
  古时候有一家人,丈夫每天外出卖油,生活拮据。他妻子十分节俭,每天在丈夫外出前舀一勺油贮藏起来。年底丈夫因生意并不好而无钱置办年货,妻子却意外地拿出一大坛油来,令丈夫喜出望外,一家人欢天喜地地过了个年。
邻居家的妻子听说了此事决心向她学习,每次在丈夫外出卖皇历前,偷偷地藏起一本皇历,到年底拿出来时,令丈夫无言以对,苦笑不得。
“油和皇历”的故事
用哲学原理来分析邻家妻子吃力不讨好的原因?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①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1)含义
(2)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作用: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你能说出几个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俗语吗?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逢山开路,逢水搭桥。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抽薪止沸;
  入乡随俗……
  你能举出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者俗语吗?
  张冠李戴;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火上浇油;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鸡蛋;千篇一律;一刀切;一风吹;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A、眉毛胡子一把抓
B、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C、十个指头按跳蚤
D、一个好汉三个帮
E、擒贼先擒王
F、一个篱笆三个桩
H、荷花好看也要绿叶相扶
I、牵牛要牵牛鼻子
G、学会“谈钢琴”的工作方法
下列作法体现或违背了什么原理或要求?
不分主次、抓不住重点、中心
颠倒主次
违背了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关键
既要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和关键,又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要抓住主要矛盾
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主次矛盾
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也有影响,
不能忽视
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点和关键
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注意:
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2. 冲突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
3. 即使客观条件不变,主次矛盾也可能相互转化。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
提醒:矛盾具有客观性,不能消除矛盾,可以解决矛盾。
提醒: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提醒: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相互转化。
提醒: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5.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的矛盾。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6.坚持重点论就是要抓好主要矛盾。
7.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8.理论联系实践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提醒: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这样二者办事情才能取得成功。
提醒: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主流。
提醒: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提醒: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观点及矛盾分析法归纳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防止片面性。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7.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矛盾观
矛盾分析方法
总: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基本属性)
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
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④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③矛盾的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特殊—普遍—特殊
2.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特殊性
3.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
⑤主要矛盾
⑥次要矛盾
⑦主次矛盾关系
⑧主要方面
⑨次要方面
⑩主次方面关系
抓住重点
统筹兼顾、恰当处理
抓重点,统筹兼顾
主流
支流
全面
本课小结
【思维拓展】为什么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就必然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2)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就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就必然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却相反。
总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种种分歧,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