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牙山五壮士教学逐字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狼牙山五壮士教学逐字稿

资源简介

6.狼牙山五壮士教学逐字稿
一、整体回顾:感受“壮”之脉络
1.铭记壮士
师:这节课, 我们继续走进《狼牙山五壮士》。这是一场 1 ∶ 700 力量悬殊的战斗, 这是发生在中 华大地上无数可歌可泣不屈抗争中的一场。这场战 斗的主角是五个人(课件出示名字) ,请拿起笔工 工整整地写在课题的右侧。(学生书写)齐读——
生: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葛振林。
师:他们就是(指课题)
生(齐读):《狼牙山五壮士》。
师:这可不是五个普通战士,再读!
生(声音洪亮, 重点词突出):《狼牙山五壮士》。
2回顾场景
师: 《狼牙山五壮士》共有五个主要场面,谁 还记得?
生: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师:弄清主要场面,就是了解叙事文章的主要 脉络。这种读书方式叫作整体阅读。接下来, 我们要细致入微地读,看看这些场面是怎么围绕“壮” 写具体写生动的。
二、以学定教:初听“壮”之感受
1.任务导悟
师:请默读课文 18-20 页,边读边体会:哪个 场面让你对五壮士的感受最深,你是从哪些词句体 会到的,可以勾画圈点做批注。
师(4 分钟后) :请找到有关段落,至少圈画 了一处词句的同学请举手。(学生基本举手)同桌 间互相交流交流, 看看你的感受与对方有什么不同。
2.反馈指导
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你与文字相遇的 过程中,哪个段落哪些词句深深地打动了你,让你对五壮士印象深刻?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引上绝路”的段落,尤 其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的语言让我看到了五位壮士 为了群众和部队安全, 不顾自己安危, 特别了不起!
师:把这个打动你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所有被这个句子打动的同学, 一起读!
师:孩子们,什么是“斩钉截铁”?用换词理 解的方法可以换成——
(生答:干脆、果断、毫不犹豫)
师:请替换原词,各读两遍,找找感觉。(学 生各自试读)
师:哪个词语更好,为什么?谁来表达你的观 点?
生 1: “斩钉截铁”更好, 这个成语带有比喻, 更形象生动。
生 2: “斩钉截铁”更好, 这个成语还带有夸张 的味道,更能突出马宝玉语气的坚定。
师:能精准把握意思相近词语的细微差别,能 根据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这就叫语感。带着这 样的理解,谁再读读? (生入境入情地读,强调了 关键词“斩钉截铁”)
师:好一个斩钉截铁、毫不犹豫、干脆利落的 决定,这就是壮的感觉(板书:壮) 。所有同学,像他那样,读!(学生齐读)
师:老师不仅喜欢你们坚定的语气,还喜欢你 们朗读时坚定的眼神!奖励你们再读!(学生再次 齐读)
三、抓住关键:研学“壮”之言行
1.激活生死抉择两难情境体悟 “壮”
师:不对呀,这个决定发生在一场激烈的战斗 之后,发生在一场 5 对 3500 力量悬殊的战斗之后, 发生在掩护任务胜利完成可以转移的时候,他们是 有路可选的!你们看,前面有两条路,男同学,请 读第一条路,女同学,请读第二条路。
生: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 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
生: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里三 面都是悬崖。
师:谁能告诉大家,第一条路是什么路?
生 1 :是可以追上大部队的路。
生 2 :是可以活命的路。
生 3 :是可能会给群众和连队带去危险的路。
师:谁能告诉大家,第二条路是什么路?
生 1 :是远离大部队的路。
生 2 :是死路,是绝路。
生 3:是可以更好地拖住敌人, 使群众和大部队 更安全的路。
师: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会怎么选择?
生(几乎异口同声) :走第二条路,让群众和 连队更安全。
师:你们像五位壮士一样了不起,选择了牺牲 小我的路!可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与使命。老师想问:你走了, 谁去赡养父母, 谁去报答父母 的养育之恩?
生:我家里可能还有其他兄弟姐妹吧。
师:不是每个人都有兄弟姐妹的。即使有,兄 弟姐妹报的也是自己的恩。养育之情还得自己去还 才能心安啊!(学生沉默)
师:此时此刻,班长马宝玉怎么决定?一、二, 起!(课件出示句子,背景音乐响起,学生齐读)
师(移情进入角色,指向一名学生) :马宝玉 啊马宝玉, 对你的部下、你的战士来说, 明知绝路 偏偏行,你的心是不是太硬了点?
生 1 :我了解我的兵,他们个个心甘情愿。
生 2:日本鬼子在中国烧杀抢掠, 无恶不作, 我 和我的战士当兵那天起就约定: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好胸怀!(指向 一 名学生)可是,马宝玉啊马宝玉,对于你们的家人 来说,你的心是不是太硬了点?
生 1 :我是为了群众和连队的安全。
生 2:我们不这么做, 会牺牲更多的人, 会让更 多的人报不了父母的恩情。
师:你们的心声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在极其 缺水的南非沙漠中有一种动物沙龙兔,每次雨后它 们就拼命地奔跑寻找水源补水。奇怪的是,每当成 群的沙龙兔补水后,总有几只兔子死去,而且死去 的兔子往往肚子干瘪, 根本没喝水。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每当沙漠下雨,都会有成年的沙龙兔未等雨停便跑上几十里,甚至几百里找到可以存住水的地 方。这些兔子会飞速回来报信并带领它们去补水, 多耽误一分钟,水就可能蒸发或是渗入地下。这几 只成年的沙龙兔,在到达目的地后,基本会因为长 途劳累而死去。尽管如此, 只要下雨, 仍会有许多 兔子不惜生命继续找水,正因如此,沙龙兔才得以 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
(教室里一片安静)
师:世上难有两全的事情,在个人利益与集体 利益、小团体利益与大群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永远 需要奔跑的沙龙兔, 需要斩钉截铁的壮士!同学们, 带着我们的感受,想象画面,咱们用朗读再现壮士 当年的言行吧!
2点燃语言表达批判性情境体悟“壮”
师:在这五个场面里,还有哪些段落哪些词句 让你体会到了“壮”?咱们继续交流。
生: “……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 ‘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 石头像雹子一样 … … 向敌人头上砸去。”子弹打光, 又受了伤, 还不放弃, 太顽强了!
师:石头像雹子一样?不可能吧,他们才几个人, 还有负伤的,像雹子一样,可能吗?
生:这个比喻句用了夸张的手法。
师:真实的人物, 真实的事件, 为什么要夸张? 这样写不行吗?(课件出示修改的句子)“……顿时, 一颗颗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不要急着回答, 好好读一读,比一比,品一品。
生 1(2 分钟后):“石头像雹子一样”,这样写更能表现出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显得很厉害。
生 2 :这样写,更解气。
生 3:石头像雹子那样密集,可以让我们感觉到 五位壮士的斗志直到最后都很昂扬。
师:好一个英雄气概,好一个解气,好一个斗 志昂扬!同学们,你们找到了一个写文章的秘诀!这是你们自己的伟大发现——表情达意需要时,巧 用修辞, 比如这里恰当夸张,比真实更有魅力!带 着这样的理解,齐读句子!
师:壮士气概从哪个词语传递出来,让人能听 出来才算是朗读高手!再读!
3. 营造想 象画面 朗读情境体悟 “壮”
师:在这五个场面里,关于壮士的细节描写还有吗?
生: “……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 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 相继从悬崖往下 跳。”
师:(课件出示句子)这个句子也让你感受到 壮士气概的同学,预备——读!(学生齐读)
师:好文章一半是读出来的。哪个词让你感受 到“壮”,想象具体画面与情境,用朗读表现出来 才算本事。来, 先自由练读两遍, 再在四人小组内 互相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
(学生自由读,互 读互评,再朗读)
师:比齐读更美的是属于自己的朗读,真好!同学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尊 贵的唯一,但是,有的时候,为了更多的人,英雄 们总是选择放弃自己。
四、引疑导辩:建构“壮”之写法
1.观点辨析
师:学到这里, 老师有一个疑问, 第二自然段“诱 敌上山”这个场面没人提及。这里到底能不能看出 “壮”?(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不着急,先读文找证据,再交流观点。
师(2 分钟后):认为可以看出“壮”的举左手, 反对的举右手!(大多数认为可以看出)
师:这样吧, 咱们来场小辩论, 同意者为正方, 反对者为反方,请在 20 秒内调整好座位! (学生迅 速换座)双方请在 30 秒内推选出一个陈词选手。(学 生完成后)请在 1 分钟内把观点传递给陈词选手, 各自考虑好高效传递方式。
师:正方代表请先陈述。
生:我们认为,这段描写能看出五位战士是壮 士。一个班 5 个人,迎战几千个“鬼子”,有这份 勇气就是壮士;我们还认为, 几个战士的具体表现, “沉着指挥”“走近”“狠狠地打”“抡一个圈” 等词语,都能看出他们勇敢无畏,是壮士行为。
师:请反方代表陈述。
生:我们认为,这段描写不能看出五位战士是 壮士。因为这些行为是每一个合格的八路军战士都 能做到的,如果这样的行为就是壮士,那所有的八 路军战士都可能是壮士。
师:请正方辩手发言。
生:词典对“壮士”的解释是豪壮勇敢的人, 勇敢无畏是壮士的基本特点,后三个场面更能体现 “壮”的特点,但第二个场面中战士的表现同样了 不起,符合豪壮勇敢的特点。
师:请反方辩手发言。
生:我们同意。
2.建构写法
师:读着读着,辩着辩着,壮士的形象越来越 清晰。他们的名字分别是——(生齐说五壮士名字)
师:在第二个场面里,班长马宝玉——
生:沉着指挥战斗。
师:副班长葛振林——
生:打一枪就大吼一声。
(每个战士的描写都在教师的引读中完成)
师:对个体的言行做具体描写,这种场面描写 方法就叫——点的描写。
师:点面描写,有点就有——
生:面。
师:请把描写群体言行的句子打上波浪线,再 轻声朗读。(学生自由画记朗读)
师:咱们合作读, 你们读“面”, 我来读“点”。(读后交换朗读内容再读)点面结合,让壮士的浮 雕越来越清晰。其实, 文中这样的描写比比皆是。 请快速默读其他场面,先画一画,再读一读。
师:同学们,课文最后一个场面里,任务胜利 完成,班长马宝玉——
(课件出示句子,生读)
师: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英雄壮歌的最强音。对其他战士的描写,如果用“点”的描写方式,你会怎样写?(音乐响起)请拿起笔,选择一个伟大 的名字,写一两句话。(教师巡视,写完交流)
生 1:葛振林回头望望远方, 大吼: “小鬼子, 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说完, 像跨向一条小沟 似的从容迈向深渊 … …
生 2:小战士胡德林不再绷着脸, 他笑了笑, 转 身像蓝天之鹰扑向野兔似的射向万丈深谷。
师: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尤其修辞 的加盟,让“点”的描写具体生动,让人物成了耀 眼的壮士、炫目的英雄!来,加上你的描写,自由 地大声朗读最后一个场景。
五、拓读导用:滋养“壮”之人格
1.拓宽视域
师:其实,每一个勇敢无畏的生命都是了不起 的壮士,那位坚守岗位与诺曼底号一起沉没的船长 是壮士,那只为保护孩子飞到庞大猎狗面前的麻雀 是壮士,那位木桥边大公无私又爱子情深的老支书 当然也是。他们都是——
生:壮士。
2.读写践行
师:课后,你们可以走进《蚁国英雄》《斑羚飞渡》 继续寻找壮士, 发现写法;也可以走进生活去观察, 运用点面结合等写法写一位壮士。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