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石壕吏》音频素材+活动式课件(共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石壕吏》音频素材+活动式课件(共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24.石壕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2.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杜甫
石 壕 吏
杜甫,唐代伟大的 。
字 ,诗中常以 自称。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 。
杜甫代表作:“三吏” 、
、 。“三别”
、 、 。
现实主义诗人
子美
少陵野老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安吏》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诗史”
“诗圣”
活动一、初读感知
石壕(háo) 逾墙 (yú) 邺(yè)城 戍 (shù)守 老妪 (yù) 幽咽(yè) 河阳役(yì)
活动一、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读音,你感觉本首诗的感情基调 是怎样的?
2.自由读古诗
(1)借助文章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2)用单竖线给文章第三节分层。
(3)做批注,标出感觉写得好的词或句,有疑问的地方,可用问号标注。
活动一、初读感知
理解词意:
老翁逾墙走( )
出入无完裙( )
听妇前致词( )
古义:跑 今义:行走
古义:对……说话
今义: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
感谢、祝贺、悼念之类的话
古义:泛指衣服 今义:专指裙子
活动二、读诗悟意
1.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能用诗中的一句话进行概括么?
2.官吏为什么要捉人呢?(背景)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征兵
活动二、读诗悟意
2.背景简介
唐肃宗(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邺城,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乾元(759)年,杜甫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赶往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
活动二、读诗悟意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丧子之苦
生活之苦
应征之苦
官吏是什么反应呢?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吏呼一何怒!
活动三、读诗得法
活动三、读诗得法
吏呼一何怒?
小组讨论,还原情形。
石壕吏: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何故有啼哭?
孙母在何处?
必带一人去!
家中还有男人吗!
尚有他人否?
活动三、读诗得法
(1)妇人可怜衬托官吏凶暴更见其妙。
(2)藏问于答高度精炼多有想象空间。
(3)叙事诗歌精于剪裁使之留白丰富。
1.杜甫为什么要省略他们的问话而突出老妇人的致词呢?
2.这首诗歌的留白还有很多处,大家不妨试着找到一处,想象这个地方可能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1)“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2)“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活动四、读诗识人
( 听妇前致词 如闻泣幽咽 独与老翁别)
1.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呢?做了什么?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垂老别》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兵车行》
活动四、读诗识人
伟哉杜甫,流芳千古;
忧民尧舜,漂泊孤鹜;
饥肠辘辘,哀歌处处;
壮志难酬,行吟野赋;
讴云颂月,吐尽疾苦;
诗韵天成,难抒痛楚;
世上疮痍,天寒日暮;
山河破碎,涕泪湿褥;
颠沛一生,德音卓著;
伟哉杜甫,流芳千古!
活动五、才艺比一比
活动六、小结
解读叙事诗,先从事入手。
情理在事外,形象有美丑。
留白大手段,细读莫遗漏。
千古诗心忧,万般难眠愁。
杜甫善歌吟,诗坛称不朽。
愿世界和平,远离战争,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作业:发挥想像,将本诗写成一篇记叙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