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会认“葫、芦”等 11 个生字,会写“棵、谢”等 8 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 8 个词语。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 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懂得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道理。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2. 教学难点- 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出示葫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葫芦的外形,说一说葫芦的特点。2.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质疑:这个人为什么只要葫芦?(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 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重点指导“藤、盯、邻”等字的读音。- 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生字词。3. 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指导书写1. 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棵、谢、想、盯、言、邻、治、怪”。2. 观察字形结构,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3.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4.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四)学习第 1 自然段1. 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葫芦开始长得怎么样?2. 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理解“细长、长满、雪白、可爱”等词语。- 指导朗读,读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3. 用“_____”画出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喜爱的句子。4. 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5.拓展想象:这个人每天会在什么时候去看葫芦?怎么想?怎么做?每天早上一起床,他就想起自己的小葫芦,于是——每天一吃完饭,他又想起自己的小葫芦,于是——.......(五)课堂小结1.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词,学习了第 1 自然段,知道了葫芦开始长得很好,种葫芦的人非常喜爱小葫芦。2. 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复习“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谢、怪、盯、想”4个字。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及课文的第一、四段,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3.师追问:我要的是什么?生再读课题。二、复习字词,学习生字1.过渡:今天我们将以故事猜想的形式来学习,要想顺利进入故事猜想环节,就得先闯过两关,同学们有信心吗?2.出示第一关:字词游戏关(1)“摘葫芦”读词语。(2)学写生字“想、怪”①引导学生观察“想”“怪”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点拨生字的结构、占位、关键笔画。②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引导学生说出生字的音序、部首并进行组词练习。③学生书写,教师关注写字姿势。④同桌互评。(按正确、规范、整洁的评价标准,说写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再修改。)⑤展示评价。3.出示第二关:眼力大闯关(1)出示图片,提出问题。思考: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比较发现这两幅插图有什么不一样。观察提示:人的表情 葫芦叶子 葫芦颜色及位置预设:人的表情,一个面带微笑,一个满脸惊讶。葫芦叶子,一个是绿绿的,一个是枯黄的,还有许多小孔。葫芦,一个是绿油油的,挂在藤上,一个是黄黄的,落在地上……(2)提问过渡:葫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我们快到故事中去猜一猜吧。三、故事猜想,探究原因任务一:找人物语言,猜故事原因1.活动一:画出人物语言(1)出示自学提示:听同学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2)指名回答。预设1: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预设2: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预设3: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2.活动二:读好人物语气(1)关注种葫芦人的动作,引导学生理解“自言自语”。(2)链接园地“字词句运用”,拓展理解词语“不言不语”“千言万语”“甜言蜜语”。(3)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好语气。出示:“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4)多种形式朗读句子。①小声读自言自语的话。②男女生赛读。(读出他的愿望)③表演读。讲解“盯”的古文字,指导学生眼睛盯着,嘴里说着,加上动作齐读。(5)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①换说法。②找不同。自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关注标点和语气)预设:第一句结尾是感叹号,表达的意思更强烈。第二句结尾是句号,语气就没有上一句那么强烈。③指导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④多种形式朗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齐读。)预设:从种葫芦人的语气中体会到他对蚜虫的态度(不屑一顾、满不在乎)。(6)思考:看到种葫芦的人对蚜虫的视而不见,邻居又是怎么说的呢?①指导朗读,体会邻居急切的心情。②指名读,想象读。假如我就是种葫芦的人,请好心的邻居来劝劝我吧。(7)填一填。种葫芦人想表达的意思是我只要( ),不要( ),不想治( )。(8)追问:种葫芦人的真实反应是什么?①出示句子,对比朗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②谈发现。预设:这两组句子,上下两句表达的意思一样,第一句话表达的语气更强烈。③指名读。④师生对读。3.活动三、演好人物对话(1)同桌互演。(2)上台展示,教师点评。四、感悟内容,明白道理任务二:感悟内容,明白道理过渡:想一想,叶子上的虫真的不用治吗?叶子上的虫和葫芦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活动一:看视频,谈体会1、观看视频。(播放有关光合作用的视频)预设: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还要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板书:注意联系、听劝告)2、指名交流: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有得到?3、教师小结。活动二:读儿歌,明道理1.出示儿歌。葫芦藤上长绿叶,花谢之后葫芦挂。只盯葫芦赛南瓜,不顾蚜虫满叶爬。葫芦慢慢都变黄,一个一个全落下。不知规律不听劝,怎么后悔都晚啦!2.联系生活,明白道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种葫芦的人”,你们每天的读书就像是这绿绿的葫芦叶,吸取着知识的养分,而懒惰就是那可恶的蚜虫,如果我们用勤奋、用心,及时祛除它,这样,我们也就能收获满满的知识了,否则就可能会像种葫芦的人一样,一无所获。五、续编故事1.出示故事开头,引导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现在,相信种葫芦的人和我们一样,也已经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第二年春天,他又种下了一棵葫芦,接下来,他会怎么对待这棵葫芦呢?2.合作练习。3.指名分享,教师点拨评价。六、课堂小结1.生谈收获。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生字词,学写了两个生字,通过对故事中人物语言进行朗读与表演,使得本次故事猜想顺利完成。我们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还要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的道理,最后续编了故事,给了种葫芦人一个圆满的结局。七、作业设计推荐阅读《揠苗助长》,再次感受事物之间的联系。板书设计: 葫芦→叶子 关注联系 听取劝告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