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8 《刘胡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刘、兰”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血”,会写“刘、胡”等6个字,会写“年轻、北风”2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刘胡兰面对凶残的敌人毫不屈服的革命气概,感受刘胡兰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了解刘胡兰面对凶残的敌人毫不屈服的革命气概,感受刘胡兰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刘、兰”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血”,会写“刘、胡”等6个字,会写“年轻、北风”2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刘胡兰塑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塑像吗?你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看图,关注文字)有谁知道刘胡兰的故事呢?(相机出示文字简介)2.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去了解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课题。指导书写生字“刘”:左宽右窄,左边“文”的捺变成点,最后一笔竖钩挺直。二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由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示。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用“△”标出生字,用“ ”标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给自然段标出序号。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读通课文。开火车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3.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开火车读带拼音的词语,齐读,去掉拼音后指名认读。(1)刘胡兰姓什么?我们班有姓刘的同学吗?你能教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2)“反动派”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国民党反动派”是贬义词。(3)很乐观的人,我们可以称他们为——乐观派。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我们可以称他们为——两面派。很有风度的人,我们可以说他很有——派头。(老师提示,学生回答)(4)“挺”可以表示动作,请你们挺起腰杆儿,挺起胸脯。瞧,抬头挺胸的你们真是很有气派哟!5.教学多音字“血”。(1)我们读记生字的时候,有一个字形一样,读音不同的字,你们发现了吗?(血)(2)是的,“血”是一个多音字,请大家观察下面字典中对“血”的解释,你发现了什么?老师总结:“血”在口语中读“xiě”(多单用)。6.指导写字。出示“胡”的笔顺,学生观察笔顺,指名在黑板上书写。写完后请学生评议。重点指导:写“兰”时,中间一横要写得短一些。三 朗读课文,了解大意1.朗读课文,画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词句,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朗读课文,画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句。试着用一句话写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把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小结。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反动派在云周西村抓住了刘胡兰。敌人威逼利诱都没有让刘胡兰屈服,最后她光荣地牺牲了。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亲笔写了挽词。四 观察描红,学写汉字1.描红课后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将字写得好看?2.学写“反”“关”。3.学生练写后评议,再次进行修改。第2课时【课时目标】1.巩固识记生字词。2.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毫不屈服。3.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教学过程】一 复习知识,导入新课1.指名认读生字词。2.导入新课:1947年1月12日,天阴沉沉的,寒风呼啸,在云周西村,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被捕了,接下来她与国民党反动派会有怎样的斗争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二 抓住言行,感悟形象1.自主读课文。刘胡兰是怎样与敌人作斗争的呢?请仔细读一读第2、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1)全班交流,老师相机板书:2.小组探究,感悟形象。 用“ ”画出刘胡兰说的话,用“ ”画出敌人说的话。在小组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刘胡兰当时可能是怎么想的。3.全班交流汇报句子(1)谁知道“收买”是什么意思?(用钱财或其他好处笼络人,使受利用。)(2)你从哪儿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的?(敌人对刘胡兰说的话)(3)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课文中指敌人用地笼络刘胡兰,想让刘胡兰说出村子里谁是共产党员。)(4)你说得真好,此时刘胡兰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呢?示例:国民党反动派想收买我,我是共产党员,绝不能出卖自己的战友!4敌人又威胁她说:“不说就打死你!”刘胡兰愤怒地回答:“打死也不说!”(1)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威胁:课文中指敌人见收买不了刘胡兰,就用打死她的方式胁迫她。)(2)刘胡兰的话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愤怒)(3)此时她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这些国民党反动派太可恨了,心狠手辣,即使我牺牲了自己,也不能出卖自己的同志。(4)让我们带着对敌人的仇恨、带着满腔的愤怒来读一读刘胡兰的话。5.敌人指着血淋淋的铡刀说:“再不说,也铡死你!”刘胡兰挺起胸膛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当共产党!”她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前。(1)让我们走进电影《刘胡兰》,去看看当时的场景吧!(课件播放视频《刘胡兰》中的相关情节)(2)面对敌人血淋淋的铡刀,15岁的刘胡兰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呢?语言: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当共产党!动作:挺起、迎着、踏着、走到。(3)谁来扮演刘胡兰,来表演一下这个场景。教师总结:面对血淋淋的铡刀,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刘胡兰毫不畏惧,更不屈服,正义凛然地走向铡刀,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成为永久的旗帜。这就是共产党员,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宁愿抛头颅、洒热血!这就是共产党员,心中装着同志,装着人民,就是没有装着自己!三 认识牺牲,提升认知1.“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里的“牺牲”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其他的词语吗?为什么?(文中是指刘胡兰为了不说出村里的共产党员,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不能换成其他的词语。因为刘胡兰是为了正义的事业而舍弃了自己的生命,其他的词语没有这样的意思。)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呢?(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无数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而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出示课件)3.是的,为了新中国,无数革命烈士牺牲了自己,让我们全体起立,向这些英雄敬礼!(全班起立,敬礼!)【板书设计】刘胡兰敌人 刘胡兰问 就我一个!收买 给我一个金人,我也不说!威胁 打死也不说!铡死你 怕死不当共产党!坚贞不屈 视死如归【教学反思】在教学时,我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落实生字词教学。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感受到刘胡兰的毫不屈服。在指导书写生字时,随文出现,分散难点,先结合课题指导学生写好“刘”,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字义。“胡”“兰”两个字学生易写错,所以重点指导易错处。“村”与“材”容易混淆,因此,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区分两个字。在理解课文内容部分,我引导学生读文、品词、析句、看视频,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形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