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14 ang eng ing ong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14 ang eng ing ong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ang eng ing ong》教案设计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对拼音学习充满好奇但缺乏持久性。他们已初步掌握了单韵母和声母的发音,但对复韵母和后鼻韵母的发音方法还不太熟悉。学生可能存在发音不准确、拼读困难等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发音技巧和拼读规则。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后鼻韵母,感受汉语拼音的韵律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语言运用 能够准确发音ang、eng、ing、ong四个后鼻韵母,并能正确拼读出含有这些韵母的音节。
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后鼻韵母与前鼻韵母的发音区别,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审美创造 在拼读练习中,尝试创编简单的儿歌或绕口令,体验语言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准确发音ang、eng、ing、ong四个后鼻韵母。
2. 掌握含有这些韵母的音节拼读方法。
难点 1. 区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发音差异。
2. 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所学韵母进行拼读。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和练习发音;通过游戏和练习活动,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拼读能力。
教具准备 拼音卡片(含ang、eng、ing、ong韵母及相关节音)、多媒体课件、儿歌或绕口令文本、奖励贴纸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 播放一段与《ang eng ing ong》相关的动画视频,视频中展示包含这些后鼻韵母发音的生动场景,如大象(dà xiàng)走路、蜜蜂(mì fēng)采蜜等,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画面,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激发学生思考并引出后鼻韵母的学习。 1. 观看动画视频,认真观察画面,聆听视频中的声音。
2. 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拼音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后鼻韵母的发音特点。
讲解发音 1. 展示拼音卡片“ang”,示范发音,强调口型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
2. 同样方法,逐一展示“eng”、“ing”、“ong”的拼音卡片,并详细讲解每个音节的发音要领,特别注意鼻音的发出和音节的完整性。
3. 引导学生通过触摸喉咙感受发音时声带的振动,加深对发音的理解。 1. 认真观察老师的口型变化,模仿老师的发音。
2. 逐一学习“ang”、“eng”、“ing”、“ong”的发音,注意老师的发音要领,并尝试自己发音。
3. 通过触摸喉咙感受发音时声带的振动,加深对发音的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展示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后鼻韵母的发音要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为后续的拼读练习打下基础。
拼读练习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包含“ang”、“eng”、“ing”、“ong”的拼音卡片。
2.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读练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纠正发音,共同提高。
3. 教师巡视各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1. 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与组员一起进行拼读练习。
2. 在拼读过程中,注意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同时勇于指出并纠正组员的发音错误。
3. 认真听取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发音。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和拼读练习,巩固学生的发音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相互纠正发音,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和自信心。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配图识字 1. 展示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彩色配图,每张图片下方附有含有“ang, eng, ing, ong”的词语,如“风筝(feng zheng)”、“蜜蜂(mi feng)”、“长颈鹿(chang jing lu)”、“灯笼(deng long)”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然后指着图片下方的词语,示范朗读,注意发音准确。
3. 逐一解释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建立词语与图片之间的联系。 1. 认真观察图片,尝试根据图片内容猜测词语。
2. 跟随老师朗读词语,注意模仿老师的发音。
3. 听取老师的解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 通过视觉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词语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ang, eng, ing, ong”的发音和认读能力,增强记忆效果。
游戏环节:拼音接龙 1. 宣布游戏规则:以“ang, eng, ing, ong”为开头或结尾的拼音词语接龙,每位同学需轮流说出一个符合条件的词语,接不上来的同学可以表演一个小节目作为惩罚。
2. 示范游戏开始,先说出一个词语作为开头,如“风筝(feng zheng)”,然后邀请学生接力。
3. 在游戏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并鼓励学生大胆参与。 1. 认真听取游戏规则,积极参与游戏。
2. 轮流说出符合条件的词语,注意发音准确。
3. 在游戏过程中,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并欣赏其他同学的表演。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拼音知识,提高学生对拼音的运用能力和反应速度,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重点强调“ang, eng, ing, ong”的发音特点和认读方法。
2. 表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表现优秀的学生。
3. 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和收获。 1. 跟随老师的引导,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认真听取老师的表扬和建议。
3. 思考并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布置家庭作业 1. 要求学生回家后,使用课本或练习册上的相关材料,练习拼读和书写“ang, eng, ing, ong”的词语。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含有这些拼音的词语,并尝试记录下来,下次课与同学分享。 1. 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练习拼读和书写。
2. 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寻找并记录含有“ang, eng, ing, ong”的词语。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小结和布置家庭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作业设计
基础练习: 抄写并正确读出《ang eng ing ong》四个后鼻韵母,每个三遍。
2. 找出课本中带有这四个后鼻韵母的汉字,并标注其拼音。
拓展练习: 1. 用《ang eng ing ong》四个后鼻韵母分别组词,每个韵母至少组两个词。
2. 编写一个小故事,故事中尽量多地使用到这四个后鼻韵母的字词,字数不少于50字。
板书设计
课题:ang eng ing ong 后鼻韵母特点:ng结尾
2. 韵母展示:
- ang: 羊、上
- eng: 灯、能
- ing: 鹰、冰
- ong: 中、空 3.发音练习:
- 发音时,舌头后缩
- 鼻腔共鸣明显
4. 拼音组合示例:
- bang: 帮
- deng: 等 - jing: 静 - dong: 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物展示,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后鼻韵母学习的兴趣。
2. 设计了丰富的发音练习和拼音组合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发音规律和拼读技巧。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在发音时仍存在舌头位置不准确的问题,需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练习中,部分学生对组词和编写小故事感到困难,需提前准备更多引导素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