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统编版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1秋天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统编版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1秋天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秋天》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该课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如金黄的落叶、丰收的果实等,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课在教材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学生初步接触自然景物描写,培养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篇章。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对语文学习充满好奇,但识字量有限,阅读理解能力尚浅。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季节变化有所感知,但缺乏系统的语言描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听读课文、想象画面等方式,感受秋天的美丽,同时注重识字教学和语言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秋天》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自然之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语言运用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会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色。
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图片、听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认识并会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1.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色。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秋天的图片和视频)、生字卡片、课文挂图、学生作业本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 播放一组精心挑选的秋天风景图片,包括金黄的稻田、飘落的树叶、丰收的果园等,同时配以轻柔的音乐。
2.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图片,想到了什么季节呢?为什么?”
3.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他们对秋天的初步印象。 1. 观看图片,聆听音乐,感受秋天的氛围。
2. 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分享自己的感受。
3. 用词语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初步印象,如“美丽”、“凉爽”等。
设计意图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情感铺垫。同时,通过提问和分享,初步了解学生对秋天的认知,为后续教学提供方向。
讨论秋天的特点 1. 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看到的图片,提问:“秋天有哪些明显的特点?比如天气、树叶、果实等方面。”
2.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准备分享他们的发现。
3. 在学生分享时,教师适时补充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秋天的特征。 1. 回顾图片内容,思考秋天的特点。
2. 分组讨论,积极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3. 认真聆听其他组的分享,并思考自己是否有遗漏或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秋天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 1. 引入课文《秋天》,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和作者意图。
2.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
3. 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4. 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秋天景象,如“天空那么高,那么蓝”,“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景象。 1. 认真聆听教师示范朗读,感受课文中的秋天美。
2. 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教师的语速、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积极讨论课文中的秋天景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景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课文和讨论,让学生深入感受秋天的美,体会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秋天的活动 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提到的秋天活动,如摘苹果、捡落叶等。
2.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名小组长。
3. 提出讨论话题:“你们秋天最喜欢做什么活动?为什么喜欢这些活动?”
4.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5. 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1. 认真倾听老师的引导,回忆课文中的秋天活动。
2.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积极参与讨论。
3. 大胆分享自己的秋天活动经历,讲述喜欢的原因。
4. 倾听同组同学的分享,互相学习和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加深学生对秋天活动的认识和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制作秋天的树叶画 1. 展示一些事先准备好的秋天树叶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2. 讲解制作树叶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如如何收集树叶、如何粘贴等。
3. 分发制作材料,包括彩色卡纸、胶水、剪刀和收集的树叶等。
4.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树叶画。
5. 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 欣赏老师的树叶画作品,感受秋天的美。
2. 认真听讲,学习制作树叶画的方法。
3. 动手制作树叶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遇到问题及时举手提问,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
设计意图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秋天的特点、秋天的活动以及制作树叶画的经历。
2. 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3. 总结秋天的美好和丰富多彩,鼓励学生多观察、多体验生活。
4.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秋天的变化,并尝试用画笔或文字记录下来。 1. 认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2. 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聆听老师的总结,感受秋天的美好和丰富多彩。
4. 接受课后作业,准备回家后继续观察和记录秋天的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对秋天的认知和情感,同时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作业设计
基础练习: 抄写并背诵课文《秋天》中的优美句子。 2. 用“金黄的”、“丰收的”各造一个句子。 创意写作: 想象并画出你心目中的秋天,并简单描述你的画。 2.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和家人或朋友在秋天里做的一件有趣的事。
板书设计
课题:秋天 秋天的特点:
- 金黄的叶子
- 丰收的果实
- 凉爽的天气
2. 课文精彩句子: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3. 生字词: - 秋(qiū)
- 凉(liáng)
- 黄(huáng)
丰(fēng)收 4.互动环节:
- 分享秋天的故事
- 画画比赛:秋天的景色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物展示,学生们对秋天的特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学习兴趣浓厚。 创意写作环节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学生们积极参与,写出了许多富有童趣的作品。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在生字词的掌握上还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巩固。 2. 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设计更多有趣的互动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