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太空探索(第2课时) 课堂教学评价表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优 良 中 一般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评教人:(共34张PPT)第一单元 地球的宇宙环境七年级地 理上第二节 太空探索【2024新教材】目录01单元学习内容05新知讲解02课标解读06课堂总结03学习目标07作业布置04新知导入08知识拓展01单元学习内容单元学习内容02课标解读1.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2.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1.通过资料,了解世界太空探索的发展历程。2.通过资料,知道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及其意义。课标要求课标分析03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以及我国的航天成就。04新知导入新知导入中国自古对宇宙有什么样的向往呢?你能说出哪些?05新知讲解新知讲解自主学习我国的探月工程2004年以来,我国逐步推进探月工程。其中月球探测器命名为“嫦娥”,月球车命名为“玉兔”,中继星命名为“鹊桥”,嫦娥着陆的区域命名为“广寒宫”,“嫦娥奔月”从神话传说变成了现实。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经过十年酝酿,我国探月工程立项实施,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采集的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这代表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战取得了圆满成功。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6月6日14时4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于15时24分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并带回地球。1.说出与我国探月工程命名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2.查找相关资料,概述我国实施探月工程的主要成就。人类走向太空任务一世界对太空的探索①1961年,苏联,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加加林(第一个进入太空、第一个看到地球全貌)东方一号人类走向太空任务一世界对太空的探索②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人类走向太空任务一世界对太空的探索③1977年,美国,旅行者号空间发射器,(外层星系空间探测器)人类走向太空任务一世界对太空的探索④1990年,美国,哈勃望远镜,(深空望远镜,拍摄了木星彩色图片、创生之柱等)人类走向太空任务一世界对太空的探索⑤1997年,美国,旅居者号火星车人类走向太空任务一世界对太空的探索⑥2010年,国际空间站中建成,(由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加拿大共同运营)火星探测案例探究纵观世界航天史,人类似乎对火星“情有独钟”。人类对火星的探测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0-1970年),主要以火星飞越探测、传送火星图片与探测大气参数为主。第二阶段(1970-1990年),以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为主,主要任务包括传输图像,探测大气、磁场、地表温度等。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探测方式主要为火星着陆探测,主要目标是寻找火星上水存在的证据和生命迹象。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携带“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讨论:你认为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吗?中国航天成就任务二中国对太空的探索①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航天成就任务二中国对太空的探索②2003年,“神舟五号”完成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杨利伟。中国航天成就任务二中国对太空的探索③2007年,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中国航天成就任务二中国对太空的探索④2016年,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中国航天成就任务二中国对太空的探索⑤2021年,“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火星。中国航天成就任务二中国对太空的探索⑥2022年,“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预计2024年称为全世界唯一运行的空间站)空间实验平台“天宫”系列载人飞船“神舟”系列实验舱“问天”系列探日工程“羲和”系列探月工程“嫦娥”系列月球车“玉兔”系列行星探测器“天问”系列火星车“祝融”系列说一说,我国的航天家族。探究活动探索太空的意义任务三①推动科技进步②促进新资源的开发③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④体现人类的探索精神。小试牛刀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为全国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天宫课堂”首次在我国额济纳旗设立地面课堂,为神舟家园的青少年撒下科学种子,点亮星空梦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本次“天宫课堂”在太空和地面进行同步授课的主要目的是( )A.完成空间站必须要授课的任务 B.展现我国是第一个建立空间站的国家C.展现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 D.激发广大青少年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2.下列属于我国太空探索成就的是( )①建成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②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③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④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下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A06课堂总结课堂总结作业布置完成 地理博览:太空垃圾(P45)知识拓展嫦娥六号着陆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进行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等工作,去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月球样品。为增进国际合作,嫦娥六号任务搭载了法国的氡气探测仪、欧空局的负离子探测仪、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镜、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4个国家的载荷和卫星项目。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5月8日,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6月2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着上组合体成功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预选着陆区 ;6月4日,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6月6日,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并于15时24分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 ;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6月28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仪式。经初步测算,嫦娥六号任务采集月球背面样品1935.3克。嫦娥六号任务自发射后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首次获取月背的月球样品,并搭载4台国际载荷,开展了务实高效的国际合作。嫦娥六号Thanks!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量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节 太空探索 教学设计课题 太空探索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教材分析 这部分是学习太空探索,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犹如夜间赶路,手电照亮了眼前一小块道路,抬起头却又是茫茫的未知。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人类终于把自己文明的创造物送到了外太空;再到举头望了上亿年的明月。低头却看到人类这窄窄小小,却又意义非凡的“一步”。我们取得的成就,放之于浩瀚的宇宙汪洋之中,就像夏夜萤火虫的余晖、沧海一粟上的小尘埃。以人之力,探神之域,我们没有放弃书写传说的机会,更在积极搜索着宇宙角落里那个听见回声的“邻居”:地球,你好。本节主要学习人类探索太空以及我国航天的成就。2022新课标要求 1.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2.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以及我国的航天成就。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知道探索历程及成就。2.综合思维:知道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3.地理实践力: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宇宙变化,了解太空奥秘。4.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能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环境观、科学价值观。学情分析 本单元开始学习宇宙的地球,内容比较复杂,概念比较新奇。学生为初一新生,如果平时新闻看的不多,地理知识薄弱,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学生会抱着强烈的猎奇心理去上课学习,但当涉及抽象的理论知识时,由于缺乏空间想象思维,也许会选择逃避,这要教师加以协助辅导。重点 了解我国航天的成就及其意义。难点 了解我国航天的成就及其意义。材料准备 教材、教材解析、教辅资料、互联网材料、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中国自古对宇宙有什么样的向往呢?你能说出哪些? 学生讨论并自由表述自己的观点,逐渐往太空探索进入课堂。 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探空探索的了解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我国的探月工程 1.说出与我国探月工程命名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2.查找相关资料,概述我国实施探月工程的主要成就。任务一:人类走向太空世界对太空的探索案例探究:火星探测纵观世界航天史,人类似乎对火星“情有独钟”。人类对火星的探测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0-1970年),主要以火星飞越探测、传送火星图片与探测大气参数为主。第二阶段(1970-1990年),以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为主,主要任务包括传输图像,探测大气、磁场、地表温度等。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探测方式主要为火星着陆探测,主要目标是寻找火星上水存在的证据和生命迹象。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携带“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讨论:你认为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吗?任务二:中国航天成就中国对太空的探索探究活动:说一说,我国的航天家族。任务三:探索太空的意义 学生自主学习并总结:2004年以来,我国逐步推进探月工程。其中月球探测器命名为“嫦娥”,月球车命名为“玉兔”,中继星命名为“鹊桥”,嫦娥着陆的区域命名为“广寒宫”,“嫦娥奔月”从神话传说变成了现实。 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经过十年酝酿,我国探月工程立项实施,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采集的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这代表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战取得了圆满成功。 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6月6日14时4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于15时24分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并带回地球。学生总结:①1961年,苏联,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加加林(第一个进入太空、第一个看到地球全貌)②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③1977年,美国,旅行者号空间发射器,(外层星系空间探测器)④1990年,美国,哈勃望远镜,(深空望远镜,拍摄了木星彩色图片、创生之柱等)⑤1997年,美国,旅居者号火星车⑥2010年,国际空间站建成,(由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加拿大共同运营) 学生讨论并回答:借鉴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来回答学生总结:①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②2003年,“神舟五号”完成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杨利伟。 ③2007年,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④2016年,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⑤2021年,“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火星。⑥2022年,“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预计2024年成为全世界唯一运行的空间站) 学生总结:学生总结:①推动科技进步②促进新资源的开发③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④体现人类的探索精神。 让学生自主学习我国的探月工程让学生知道世界对太空的探索让学生了解火星探测让学生知道地外生命存在的条件让学生了解中国对太空的探索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航天家族。让学生知道探索太空的意义课堂练习课堂小结板书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嫦娥六号嫦娥六号着陆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进行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等工作,去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月球样品。为增进国际合作,嫦娥六号任务搭载了法国的氡气探测仪、欧空局的负离子探测仪、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镜、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4个国家的载荷和卫星项目。 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5月8日,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6月2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着陆组合体成功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预选着陆区 ;6月4日,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6月6日,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并于15时24分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 ;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6月28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仪式。经初步测算,嫦娥六号任务采集月球背面样品1935.3克。 嫦娥六号任务自发射后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首次获取月背的月球样品,并搭载4台国际载荷,开展了务实高效的国际合作。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回答问题积极,知识点掌握好,材料分析到位,思维得到了训练,课堂上有积极而良好的互助合作学习气氛,整体上达成了学习目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知识性自我评价表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很好 一般 不好科学知识 1 通过材料分析,知道人类走向太空。2 通过材料分析,知道中国航天成就。通过材料分析,3 通过材料分析,了解探索太空的意义。探究能力 1.通过案例分析,认识我国的探月工程。2.通过读图分析,分析火星探测。3.通过材料分析,了解我国的航天家族。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小组评价表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总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节 太空探索 (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二节 太空探索(第2课时) 知识性自我评价表.xlsx 第二节 太空探索(第2课时) 评价表.docx 第二节 太空探索(第2课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