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三篇课文,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一篇是略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花的学校》是散文诗,通过丰富的想象,把童真书写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孩子和妈妈之间深厚的感情;《不懂就要问》通过孙中山小时候向私塾先生提问的故事,让学生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 教学要点字词识写 ◎认识2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28个词语。语言积累 ◎能关注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与同学交流。 ◎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朗读、背诵古诗《所见》。阅读理解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默读课文《不懂就要问》,能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基本的学习要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口头表达 ◎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说。 ◎分享自己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述。 ◎要讲清楚自己的经历,讲的时候可以借助图片或实物,帮助别人理解。书面表达 ◎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 ◎能选择一两点特别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能注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教学重难点】1.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坝、汉”等7个生字,会写“晨、绒”等9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8个词语。2.正确地朗读课文,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教学过程】1.候课环节:思想准备,身体准备,用品准备,知识准备2.辅助环节:a.导入环节:单元导入(1)默读篇章页上半部分的句子,说一说: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2)画出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要求,交流:你认为什么是“新鲜感”?(对学生的回答不予评价,只鼓励说出自己的思考)(3)揭示课题:让我们走进第1课,切实体验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有哪些,它们“新鲜”在哪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b.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c.揭示目标:1.认识“坝、汉”等7个生字,会写“晨、绒”等9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8个词语。2.正确地朗读课文,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d.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用横线画出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四分钟后找同学来比一比谁画的最多最完整!(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自学环节:四分钟后指名回答。课件相机出示词语。课件出示:坪坝 绒球花 汉族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绚丽多彩 孔雀舞 摔跤 边疆 凤尾竹师强调易错字书写课件出示:汉族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②说说你对这些民族的了解,学生欣赏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③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课件出示:坪坝 绒球花 绚丽多彩 孔雀舞 摔跤 边疆 凤尾竹⑤提问并小结:说说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这些词语有新鲜感。(以前没见过)4.后教环节文中还有一些短语肯定也能给大家带来新鲜感。课件出示:可爱的学校 鲜艳的服装 飘扬的国旗 古老的铜钟 粗壮的枝干 凤尾竹的影子①认认读读,结合短语认识生字,想一想:这些短语的新鲜感表现在哪里?②交流自己的想法。③小结:除去没见过的词语,熟悉的词语进行新的组合,也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新鲜的感受。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所学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1)学生默读后交流。(2)小结: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上学路上,上课和下课)【当堂训练】【小结回归】①知识回顾: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是以前没见过的词语,也可以是熟悉的词语因为新的组合而带来的新鲜感受。②目标回顾:1.认识“坝、汉”等7个生字,会写“晨、绒”等9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8个词语。2.正确地朗读课文,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③一清三习:(堂清,复习,预习,补习)课下把这节课的生字词写一写,练一练,预习课后2.3题【板书设计】1 大青树下的小学易错字板书:坪坝 绒(rónɡ)球花 汉族 傣(dǎi)族 景颇(pō)族第2课时【课时目标】1.随文识记“读、摔、跤”3个生字,会写“静、停”等4个字,会写“安静、树枝”等8个词语。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3.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教学过程】1.候课环节:思想准备,身体准备,用品准备,知识准备2.辅助环节:a.导入环节:复习导入1.回顾旧知:认读上节课学习的有新鲜感的词语。2.说说上节课里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得,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排比的表达方式,更可以是对这所学校的特色的认知等。)3.导入新课:这节课里,让我们跟着这些孩子的脚步,到这所学校里走一走,看一看吧!b.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c.揭示目标:1.随文识记“读、摔、跤”3个生字,会写“静、停”等4个字,会写“安静、树枝”等8个词语。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3.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d.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按要求完成下列思考题,五分钟后找同学来比一比谁的答案最正确!谁最聪明!(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3.自学环节:思考题:①在上学路上有哪些风景呢?这些风景美丽吗?文中波浪线画出。②文中从哪里到哪里都是讲上课时的情景的呢?文中横线画出。③文中从哪里到哪里讲的是下课后的情景的呢?文中括号标记。4.后教环节思考题:①课件出示: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ɑ.结合偏旁,识记、理解“坪坝”(平坦的场地)。b.根据文字想象画面后,图片展示“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进一步感受风景的“美丽”。c.上学的小学生可爱吗?这些小学生有哪些不同?你知道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来把这些不同表现出来的吗?(相机引导用“从……从……从……”“有……有……有……还有……”说句)d.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2.体会民族团结。虽然孩子们有这么多的不同之处,但是他们的共同点也不少,而且共同点更能表现出他们的“可爱”,谁能找到能体现他们共同点的句子?课件相机出示句子二。课件出示: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1)说说这些孩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爱校园,爱老师,爱祖国)(2)作者用了哪些字表现他们的共同点?(相机用“向……向……向……”练习说句)②课件相机出示“上课时”的句子: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1)指名读这一部分,其他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2)你看到了什么?(相机学习生字“读”)在你的想象中,这个画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安静)相机学习“静”“停”。(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后,练习书写)(3)这样的“安静”可爱吗?作者是怎么体现这种可爱的呢?拟人。(4)课件出示句子,学习表达:“山林里的朋友”指谁?对比读下面这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朗读后,悟出表达的新鲜:可以用拟人的手法举例子写出上课时的特点——安静,这样写也能给人带来新鲜感,让大家感受更深刻。③课件相机出示句子: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1)在你的想象中,这个画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2)相机学习“孔”“雀”,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后,练习书写。随文识记生字“摔”“跤”。师读最后一自然段,总结这所学校非常的……和平常的学校不一样,引导生说出特别。【当堂训练】小练笔: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试着说一说: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先想一想特点,再想想怎么表达出新鲜感)再借助图示,练习仿说。【小结回归】①知识回顾:抓住了事物的特点,然后运用合适的表达方法来叙述,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②目标回顾:1.随文识记“读、摔、跤”3个生字,会写“静、停”等4个字,会写“安静、树枝”等8个词语。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用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3.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③一清三习:(堂清,复习,预习,补习)课后把这节课的练习册填一填,预习第二课的生字词【板书设计】1 大青树下的小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