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 1.2化学研究什么 课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 1.2化学研究什么 课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化学研究什么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主题 学习主题“开启化学之门”。本单元涉及的主要化学大概念:化学的概念;
(2)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用途;
(3)化学的发展史;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单元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授课人 Xxx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课题1 认识化学学科的神奇魅力;以化学史为载体初步认识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我国古代现代杰出的化学成就;感悟化学作为中心学科的意义,体会化学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课题2 通过“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探究,使学生感觉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化学可以从身边的化学现象开始进行探究。引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辨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课题3 实验探究“铜绿”(碱式碳酸铜)的性质,认识到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认识实验室常见的实验仪器和取用规则,以及实验。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相关概念的教学顺序为:认识化学科学→化学研究什么→怎样学习化学→化学符号。内容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单元中安排了较多的实验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课外实验等栏目,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本单元教学重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及区分。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整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4.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本单元教学难点: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单元学情 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储备上都已具备了学习化学的条件,并且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好奇心很强的时期,他们对很多化学问题充满了好奇,渴望了解更多化学知识。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还需要巩固和提高。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教学只能在宏观层面进行,因此学生判断物质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仅仅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且判断产生的物质是否是新物质,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的观察能力、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还有待培养。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模型的搭建能力、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和科学探究思维的培养等有待加强。在技能方面,学生初步具备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到较直观的结论。能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实验方案,但不够完善,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尚显薄弱。
单元目标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能以化学史为载体初步认识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我国古代杰出的化学成就;。3.感悟化学作为中心科学的意义,体会化学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4.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5.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6.学习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学习使用化学符号。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实验探究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设计课时作业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3.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分层设置单元测试和家庭小实验探究。
单元实施
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任务活动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新授课 1 认识化学学科的神奇魅力;以化学史为载体初步认识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我国古代现代杰出的化学成就;感悟化学作为中心学科的意义,体会化学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 认识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培养对化学实验浓厚的兴趣。 1、会“跳舞”的红豆2、棉花燃烧实验3、烧不坏的手帕4.探究微观粒子运动的实验 1、课堂练习2、课本p12、p13习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2 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 会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会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解决问题。 蜡烛燃烧实验实验探究2、实验现象的描述 1、课堂练习2、课本p23习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2 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2、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3、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掌握简单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简单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室安全规则。化学符号的使用。 1、实验探究“铜绿”(碱式碳酸铜)的性质2、实验室仪器使用和化学试剂取用原则 1、课堂练习2、课本p30、p31习题 校本课时作业
课时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1.1认识化学科学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九年级化学第二节,内容主要围绕着三部分内容展开:一是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二是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三是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作为启蒙课,本课在课本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努力上好这节课,让学生认识化学研究什么,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
2.学习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储备上都已具备了学习化学的条件,并且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好奇心很强的时期,他们对很多化学问题充满了好奇,渴望了解更多化学知识。
3.学习目标确定 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2.初步感知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范畴 ,学会应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化学实验、描述现象。3.感悟化学作为中心科学的意义,体会化学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并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表达的能力。4.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5.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4.学习评价设计 课件随堂练习校本课时作业课堂实验
5.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展示】化学学科的教材。炫酷的化学反应。【提问】化学研究什么呢?猜猜哪些生活现象与化学有关呢 ? 学生尝试说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自然科学。 能够通过生活现象说出化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对化学学科有初步的认识。
任务二:实验探究 蜡烛燃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方法导引】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观察的内容包括: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如物质的颜色与状态的变化、发光、放热、放出气体等);变化后新生成的物质的颜色、状态等。【演示实验】蜡烛燃烧【提问】1.你能简单描述蜡烛的燃烧吗?2.看视频,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书中表格表1-1。3、你能根据实验现象,谈谈蜡烛燃烧发生了哪些变化吗?【现象分析】两端接触外焰处先变黑(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燃烧有水生成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火焰中有石蜡蒸气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固成的固体小颗粒【板书】 实验探究: 蜡烛燃烧 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掌握从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记录实验现象【观看实验视频】【实验现象描述】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2、烧杯内壁有水珠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玻璃管口上端有“白烟”冒出5、吹灭烛焰的瞬间,看到“白烟”升起;蜡烛熄灭后,液态石蜡凝固 能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交流
任务三: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小结】刚才实验中,蜡烛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石蜡熔化、石蜡汽化、石蜡凝固、石蜡燃烧【提问】以上蜡烛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中哪些有新物质生成?【引出结论】1.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区别和联系】(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变化时有无新物质生成(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板书】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观察现象回答问题:石蜡熔化、石蜡汽化、石蜡凝固有新物质生成。石蜡燃烧没有新物质生成。【思考交流】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1.酒精的挥发。2.植物的光合作用。3.木炭的燃烧。4.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5.金刚石加工成钻石。6.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7.灼热的金刚石在液氧中燃烧。 能准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任务四: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观念构建】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区别和联系】1、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可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或从一个变化中体现出来,描述物质的性质常用“难”“易”“能”“会”“具有”“可以”等字眼2、物质的变化是一个“变”的过程,往往用动词表【板书】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举例说明: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汽油易挥发——物理性质汽油燃烧——化学变化;汽油挥发——物理变化 能准确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明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任务五: 实验探究:加热碳酸氢铵的实验
【演示实验】加热碳酸氢铵【提问】应该怎样保存碳酸氢铵?【现象分析】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板书】微观粒子运动 1.认识实验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 2.观察实验现象:试管中的白色粉末逐渐减少,直至消失,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3.碳酸氢铵化肥应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交流展示时,表达清楚、结论科学认识物质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物质的保存方法与物质的性质紧密相关。
任务六: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演示实验】取少量葡萄糖、砂糖、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完全烧焦,观察发生的现象。【现象分析】葡萄糖、砂糖、面粉这些物质中均含有碳元素【提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板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物质都由元素组成2、物质都由微观粒子构成 【观察实验现象】葡萄糖、砂糖、面粉这些物质中均含有碳元素【阅读教材归纳】世间万物仅由90多种元素组成。有些物质仅由一种元素组成,更多的物质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观粒子构成的,各种纯净物质都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组成和结构的不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差异)。 结合图片中有关化学材料的介绍,认识到物质都由元素组成、物质都由微观粒子构成
任务七: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解释】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板书】绿色化学 【交流讨论】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表述,分别利用了金刚石或石墨的哪些性质 1.制作钻:: 2.用作电池电:: 3.制造铅笔:: 4.切割玻:: 结合图片中有关化学材料的介绍,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作用下,深切感受 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化学情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对化学学科的认识,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任务八:课堂检测
【提问】学完本课题,谈谈你收获……【反馈练习】课堂练习和校本练习 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延伸 巩固所学
6.板书设计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校本课时
8.教学反思与改进这节课是九年级化学的第二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有责任并也必须尽力做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化学,认识化学的特殊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体现课堂教学“人本化”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实验演示让刚接触化学的九年级学生,他们被深深的吸引了。感到了化学的有趣,非常渴望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蜡烛燃烧虽然平淡无奇,生活中常见,但他们很少知道从化学的角度如何去看蜡烛及燃烧,很少有人关心蜡烛熄灭后的现象。两个穿插的化学实验让学生感到化学的神奇。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实验的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抓住了学生的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1.2 化学研究什么
01
教学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随堂检测
05
课堂总结
06
课堂典例
01
02
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03
初步感知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范畴 ,学会应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化学实验、描述现象;
感悟化学作为中心科学的意义,体会化学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
教学目标
新知导入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自然科学。
炫酷的化学反应
新知导入
金属生锈
蜡烛燃烧
食物变质
水结成冰
花瓶摔碎
干冰升华
猜猜哪些生活现象与化学有关呢?
探究新知
观察
方法导引
可以运用感官或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反应前
反应中
反应后
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气味
物质的颜色与状态的变化、发光、放热、放出气体
新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观察的内容包括: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如物质的颜色与状态的变化、发光、放热、放出气体等);变化后新生成的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模块一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蜡烛燃烧
任务一
(1)取一段蜡烛,观察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4)迅速向上述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5)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按图所示方式置于火焰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6)吹灭蜡烛,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蜡烛燃烧
任务一
实验视频:
1.你能简单描述蜡烛的燃烧吗?
2.看视频,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书中表格表1-1。
你能根据实验现象,谈谈蜡烛燃烧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蜡烛燃烧
任务一
(1)白色(或其他颜色)、半透明、固体、圆柱状、有轻微的气味,漂浮水面
(2)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
(3)烧杯内壁有水珠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玻璃管口上端有“白烟”冒出
(6)吹灭烛焰的瞬间,看到“白烟”升起;蜡烛熄灭后,液态石蜡凝固
实验现象:
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蜡烛燃烧
任务一
(1)黄白色的圆柱体,质地软,密度小于水,微臭
(2)两端接触外焰处先变黑(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燃烧有水生成
(4)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5)火焰中有石蜡蒸气
(6)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固成的固体小颗粒
实验解析:
探究新知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任务二
实验小结:
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石蜡熔化
石蜡汽化
石蜡凝固
石蜡燃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刚才实验中,蜡烛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观念构建
探究新知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特点 没有新物质生成 一般是物质的形状、外形、状态(即形态)发生改变 有新物质生成
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
实例 石蜡熔化、灯泡发光、水的三态变化等 食物腐败、石蜡燃烧、铁生锈等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新知
任务二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石蜡、煤油燃烧时都发光并放出热量;干电池在放电时,内部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释放出电能。有些化学变化需要外界提供一定的能量才能发生,如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光能。
探究新知
任务二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实验展新知
观念构建
探究新知
物质变化中的“不一定”
1.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通电发光、墨汁滴入水中水会变黑、水沸腾产生气泡、饱和食盐水蒸发溶剂
产生沉淀等都是物理变化。有些化学变化可能没有明显现象。
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车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都属于物理变化,而火药爆炸、
天然气爆炸等属于化学变化。
探究新知
交流讨论
1.酒精的挥发。
2.植物的光合作用。
3.木炭的燃烧。
4.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
5.金刚石加工成钻石。
6.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
7.灼热的金刚石在液氧中燃烧。
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
根本依据。
探究新知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任务三
物 理 性 质
化 学 性 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导电性
挥发性
硬度
熔点
导热性
溶解性
沸点
……
可燃性
助燃性
稳定性
毒性
腐蚀性
酸碱性
氧化性
还原性
……
探究新知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举例 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 汽油易挥发——物理性质 汽油燃烧——化学变化;
汽油挥发——物理变化
联系 性质 变化 观念构建
区别 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可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或从一个变化中体现出来,描述物质的性质常用“难”“易”“能”“会”“具有”“可以”等字眼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变”
的过程,往往用动词表
探究新知
观察思考
加热碳酸氢铵的实验
视频中做了哪些实验?
有什么现象?
你可以得到哪些保存注意点?
探究新知
观察思考
加热碳酸氢铵的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保存注意点
试管中的白色粉末逐渐减少,直至消失,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碳酸氢铵化肥应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
例1、下列对蜡烛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蜡烛从顶部开始逐渐熔化成液态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
C.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
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课堂典例
【答案】D
【解析】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D错误。
例2、下列事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粮食酿酒     
D.光合作用
课堂典例
【答案】B
【解析】纸张燃烧、粮食酿酒、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例3、下列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能溶于水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课堂典例
【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的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密度等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均属于物理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例4、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容易分解,保存该化肥时,通常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随意保存
B.尽量密封、低温保存
C.要经常翻动包装袋,防止结块
D.如果该化肥受潮,要放在太阳下晒
课堂典例
【答案】B
【解析】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容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为防止碳酸氢铵分解,保存该化肥时要尽量密封、低温。
模块二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
取少量葡萄糖、砂糖、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
直至完全烧焦,观察发生的现象。
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
取少量葡萄糖、砂糖、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
直至完全烧焦,观察发生的现象。
解析:葡萄糖、砂糖、面粉这些物质中均含有碳元素
现象:都有黑色残渣生成
探究新知
物质的组成
任务四
人们不断地探索物质的组成,发现世间万物仅由90多种元素组成。有些物质仅由一种元素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氮气由氮元素组成,金刚石、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更多的物质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如二氧化碳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碳酸氢铵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1、物质都由元素组成
(1)氧气O2
组成元素:
(2)氮气N2
组成元素:
(3)金刚石 、石墨
C
组成元素:
(4)碳酸氢铵
NH4HCO3
组成元素:
氧元素
氮元素
碳元素
碳、氢、氧、氮四种元素
探究新知
物质的组成
任务四
在研究物质组成的同时,科学家还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深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经过长时期的探索,人们发现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观粒子构成的,各种纯净物质都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组成和结构的不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差异)。
2、物质都由微观粒子构成
石墨
金刚石
例5、下列有关物质组成的推断错误的是 (  )
A.铁矿石可以炼铁,说明铁矿石中含有铁元素
B.葡萄糖、面粉持续加热都能变黑,证明葡萄糖、面粉中都含有碳元素
C.水中只含氢、氧两种元素,仅用水不能制得含有碳元素的汽油
D.目前发现的元素种类有90多种,所以由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只有90多种
课堂典例
【答案】D
【解析】目前发现的元素种类有90多种,但由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只有90多种,D错误。
模块三 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探究新知
交流讨论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表述,分别利用了金刚石或石墨的哪些性质
1.制作钻石:
2.用作电池电极:
3.制造铅笔芯:
4.切割玻璃:
金刚石
闪闪发光
石墨
导电性能良好
石墨
质软,能留痕
金刚石
质硬
性质
用途
体 现
决 定
变化
决 定
反 映
探究新知
拓展视野
我国科学家制备金刚石的突破性成果
198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1941-2023)带领团队以四氯化碳和金属钠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成了纳米级金刚石。5年后,该团队通过改进技术使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得到金刚石。
近年来,我国发展了更丰富且成熟的技术来制备结构优良的金刚石晶体,如2019年中科院研究人员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以天然金刚石的籽晶片作为“种子”,以甲烷作为“养料”,像“种粮食”一样获得精美的人造金刚石。这些成果为我国成为人造金刚石第一大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探究新知
社会与化学
任务五
直接燃烧化石燃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通过化学工艺制造、合成价值更高的药物、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等产品。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制造各种产品
探究新知
社会与化学
任务五
绿色化学
Reuse
循环使用
Reduction
减量使用原料
Recycling
回收
Rejection
拒用有毒有害品
Regeneration
再生
5R
01
04
05
02
03
21世纪以来,化学研究和应用更加重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化学已成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化学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例6、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煤作燃料
C.用铜丝作导线      
D.用钨制作灯丝
课堂典例
【答案】B
【解析】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用煤作燃料是利用煤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用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用钨制作灯丝是利
用钨的熔点高,属于物理性质。
1.下列关于“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明显的现象
C.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D.化学变化一定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随堂检测
【答案】C
【解析】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A错误;化学变化不一定伴随明显的现象,B错误;化学变化不一定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如铁的锈蚀,D错误。
2.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古代诗词歌赋百花齐放、绚丽多彩。下列
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白玉为堂金作马     
B.暗香浮动月黄昏
C.蜡炬成灰泪始干     
D.日照香炉生紫烟
随堂检测
【答案】C
【解析】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3.如图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随堂检测
【答案】D
【解析】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相同,A说法错误;常温下石墨是灰黑色、质软的固体,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晶体,硬度大,B说法错误;金刚石硬度大,不能用作铅笔笔芯,石墨很软,不能用于切割玻璃,C说法错误;在一定的条件下,石墨可转化为金刚石,D说法正确。
A. 组成: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且碳原子排列方式也相同
B. 性质:常温下均为黑色固体,且硬度很大
C. 用途:金刚石可以作铅笔笔芯,石墨可以切割玻璃
D. 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石墨可转化为金刚石
课堂总结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