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统编版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4四季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统编版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4四季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四季》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四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美丽景色和典型特征,旨在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初步的审美鉴赏能力。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引发共鸣,是进行语言教学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对语文学习充满好奇,但注意力易分散,持久性不强。他们已具备初步的听说能力,但识字量有限,阅读理解能力尚待提高。学生对四季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系统的认知和表达。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语言运用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积累与四季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分析。
审美创造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四季之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绘画等形式表达对四季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季之美。
难点 1.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理解四季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四季的感受。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讨论交流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四季图片、音频、视频等)、生字卡片、四季主题绘画纸、彩笔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 展示四季风景图片(春、夏、秋、冬),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每张图片对应的季节。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吗?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四季的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描述四季的。” 1. 仔细观察图片,尝试回答老师的问题,猜测每张图片对应的季节。
2. 思考并回答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及原因。
3. 集中注意力,准备学习新课。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图片和提问,激发学生对四季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春季的特点 1. 播放春季风景视频或展示春季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春季的特点。
2. 朗读课文第一段,重点讲解“草芽尖尖”、“小鸟飞”等词语,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3. 提问:“春天到了,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与感受。
4. 引导学生用“春天到了,我看到了……,听到了……”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1. 认真观看视频或图片,感受春季的特点。
2. 跟随老师朗读课文,注意倾听并理解重点词语。
3. 积极思考并分享自己在春天里的观察与感受。
4. 参与说话练习,尝试用所学句式表达自己的观察与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展示和朗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春季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通过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夏季的特点 1. 展示夏季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夏季的特点。
2. 朗读课文第二段,重点讲解“荷叶圆圆”、“青蛙叫”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夏天的热情与奔放。
3. 提问:“夏天到了,你们还感受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
4. 引导学生用“夏天到了,我感受到了……,听到了……”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1. 认真观看图片或视频,感受夏季的特点。
2. 跟随老师朗读课文,注意倾听并理解重点词语。
3. 积极思考并分享自己在夏天里的体验与感受。
4. 参与说话练习,尝试用所学句式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和朗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夏季的特点,感受夏天的热情与奔放。同时,通过说话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秋季的特点 1. 展示秋天的图片,如金黄的稻田、飘落的树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从图片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秋天的特点?”
3. 朗读课文中关于秋天的句子,如“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并解释“谷穗”和“鞠着躬”的意思。
4. 组织学生模仿谷穗鞠躬的动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 观察图片,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描述秋天的特点。
2. 聆听老师的讲解,理解“谷穗”和“鞠着躬”的含义。
3. 模仿谷穗鞠躬的动作,感受秋天的丰收与喜悦。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和生动的动作模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秋天的特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冬季的特点 1. 展示冬天的图片,如皑皑白雪、结冰的湖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
2. 提问:“冬天来了,你们能从图片中看到哪些冬天的特点?”
3. 朗读课文中关于冬天的句子,如“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并解释“顽皮”的含义。
4. 引导学生讨论冬天可以进行的活动,如堆雪人、打雪仗等,激发学生对冬天的喜爱之情。 1. 观察图片,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描述冬天的特点。
2. 聆听老师的讲解,理解“顽皮”的含义。
3. 讨论冬天可以进行的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冬天的特点,感受冬天的美丽和乐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总结四季的特点 1. 回顾之前学习的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每个季节的主要特征。
2. 提问:“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四季,谁能总结一下每个季节的特点?”
3.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四季的变化,如“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炎热多雨,秋天丰收金黄,冬天寒冷雪白”。
4.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四季的喜爱之情,并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及原因。 1. 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积极思考并总结每个季节的特点。
2. 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四季的变化。
3. 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及原因,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四季的特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四季变化的理解。同时,通过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及原因,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业设计
基础题: 请用彩色笔分别画出你心中的春、夏、秋、冬四季,并简单描述每个季节的特点。
2. 抄写课文《四季》中的你喜欢的句子,并尝试背诵。
拓展题: 1. 查找关于四季的古诗词,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在下节课前分享给同学们。
2. 想象并编写一个小故事,故事里要包含四季的变化,以及小动物或植物在四季中的活动。
板书设计
中心标题: 四季之美
一、春: 花开 | 燕子归 | 播种希望
二、夏: 绿叶浓 | 蝉鸣响 | 成长旺盛
三、秋: 金黄收 | 果实累 | 感恩收获
四、冬: 白雪皑 | 炉火暖 | 静待春来
关键词: 季节变换 | 自然之美 | 生命循环
(注:使用线条连接各个季节,形成循环的图案,每个季节下方用简短文字描述其特点。)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模型,成功激发了学生对四季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和分享的方式,加深了对四季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查找和理解存在困难,需要在下节课前进行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2. 在编写小故事环节,部分学生的想象力发挥不够充分,需要提供更多的启发和引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