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3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学科素养调研试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3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学科素养调研试题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3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学科素养调研试题卷
1.(2024八下·萧山期末)研究发现,组成物质的元素化合价越高,物质的氧化性越强,则下列含氯物质氧化性最强的是(  )
A.KClO B.KClO3 C.KClO4 D.KCl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计算出各种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在KClO中,Cl的化合价为+1;KClO3 中,Cl的化合价为+5;KClO4中,Cl的化合价为+7;KCl中,Cl的化合价为-1,则绿原酸的化合价最高的是KClO4。
故选C。
2.(2024八下·萧山期末)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原子对CO起催化作用
B.反应中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该化学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D.碳化钼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答案】A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可以帮助认识参与反应的物质种类和微粒比例。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解答】A、金原子未在反应中消耗或生成,是作为催化剂起催化作用,A符合题意;
B、由微观模型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保持不变,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钼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化学性质保持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3.(2024八下·萧山期末)如图是分析发电机工作原理的剖面图,小圆圈“○”表示垂直于纸面、绕垂直纸面的轴转动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当它在如图所示磁场中1、2、3、4位置按箭头方向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1和2 B.1、2和3 C.1、3和4 D.2、3和4
【答案】D
【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②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磁场沿水平方向分布,磁场中位置1的导线运动方向与磁感线的方向平行,即没有切割磁感线,肯定不会产生感应电流;而2、3、4三个位置的导线运动方向都与磁场方向相切,肯定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2024八下·萧山期末)小明以塑料为连接轴将两个玩具电机的转轴连接起来,并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S闭合后,灯泡发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电机转动
B.甲电机相当于发电机
C.将电源正负极对调,灯泡亮度发生改变
D.乙电机相当于电动机
【答案】C
【知识点】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分析】(1)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转动的原理。
(3)灯泡的亮度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
【解答】A、闭合开关,乙电机转动,乙带动甲电机转动,故A选项正确。
B、开关S闭合后,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由甲电机提供,甲电机相当于发电机,故B选项正确。
C、将电源正负极对调,甲乙电机的转速不变,甲电机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不变,灯泡的实际功率不变,亮度不变,故C选项错误。
D、闭合开关,乙电机转动,乙电机相当于电动机,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5.(2024八下·萧山期末)直流电动机中,换向器的作用是(  )
A.转过平衡位置前,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
B.转过平衡位置后,改变线圈转动方向
C.转过平衡位置后,使线圈受力方向改变
D.转过平衡位直前,改变磁感应线的方向
【答案】A
【知识点】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分析】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在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转动获得动力而不断转动。
【解答】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在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转动获得动力而不断转动。如果直流电动机没有换向器,线圈转过平衡位置,线圈转动受到阻碍,线圈不能连续转动,电动机不能进行工作。
故选:A。
6.(2024八下·萧山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应使用三孔插座
B.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是由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决定的
C.电磁继电器是远距离自动控制与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D.家庭电路中保险丝断了不能用铜丝来代替是因为铜丝熔点高
【答案】B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
【解析】【分析】(1)三孔插座上中间的孔与大地相连,可以防止外壳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
(2)根据磁场方向的规定分析;
(3)根据电磁继电器的定义分析;
(4)保险丝的特点是电阻率大,熔点低,保证在发生电路故障时迅速熔断自己,保护用电安全。
【解答】A.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应使用三孔插座,防止发生触电,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是一定的,只是由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来反映,并不由它来决定,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电磁继电器是远距离自动控制与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家庭电路中保险丝断了不能用铜丝来代替是因为铜丝熔点高,发生事故时不会熔断保护电路安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7.(2024八下·萧山期末)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判断。
【解答】A.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A错误;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故B正确;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会污染空气,故C错误;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8.(2024八下·萧山期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登顶珠峰。在冲顶珠峰过程中,登山者要借助氧气瓶进行呼吸。根据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的过程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B.乙图中气体交换后D处氧气浓度大于C处氧气浓度
C.乙图中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
D.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和细胞的呼吸作用均涉及气体交换,血液在其中起运输物质的作用。
【解答】A、由甲图中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可知,该过程为肺泡处的气体交换,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氧气由毛细血管进入组织细胞,经过气体交换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小,即D处氧气浓度小于C处,B不符合题意;
C、乙图中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进入血液,根据气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规律,可以得出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C符合题意;
D、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应当处于收缩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9.(2024八下·萧山期末)下列图像符合描述情况的是(  )。
A.①表示:用制取氧气时,随着反应进行,质量发生的变化
B.②表示:a、b中装有等质量的双氧水,a中有催化剂,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生成情况
C.③表示:用制取氧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中剩余的固体质量变化情况
D.④表示: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生成的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
【答案】D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
【解析】【分析】一般采用分解反应来制取氧气,产生氧气的量与反应物的质量有关。
【解答】A、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会产生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的质量应由0为起点,随反应进行而增加,最后因反应结束而不变,A不符合题意;
B、在双氧水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加有催化剂的生成氧气速度更快,但最终生成的质量相等,B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分解会产生一部分固体,所以反应结束后会有固体剩余,C不符合题意;
D、双氧水分解产生的氧气随反应进行而增加,最后因反应结束而不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0.(2024八下·萧山期末)某植物叶片边缘呈黄白色,不含叶绿体。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时后,切断部分叶脉,将叶片的部分区域的两面用锡箔纸遮蔽,如图所示。光照一段时间后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叶片a、b、c、d四个部位的颜色,发现只有d部位显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B.对比d、a,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C.对比d、c,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对比d、b,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解答】AC、通过对比d和c,实验变量是光照。被遮光的部分c处不变蓝,这是因为c处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未被遮光的部分d处变蓝,这是因为d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从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A和C正确;
B、对比a、d,有两个变量一水分和叶绿体,不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B错误;
D、对比d、b,实验变量是水。b处因为叶脉被切断而缺少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d处有水,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D正确。
故选:B。
11.(2024八下·萧山期末)在做“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的实验中,使用干燥的土壤主要是为了(  )
A.保证土壤中存在生物 B.防止有机质流失
C.使有机物能快速燃烧 D.避免水分对实验现象干扰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有机物在燃烧的条件下会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散失到空气中,所以燃烧后的在土壤质量会减小;
【解答】有机物在燃烧的条件下会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散失到空气中,所以燃烧后的在土壤质量会减小,所以在做“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的实验中,使用干燥的土壤主要是为了避免水分对实验现象干扰;
故答案为:D.
12.(2024八下·萧山期末)在地下停车场,驾驶员根据车位入口上方的红绿灯入停,如图是小吴设计的自动控制电路图,将光控开关(有车停放遮光时开关闭合)装在每个车位地面中央,红绿灯装在车位入口上方,当车位未停车时绿灯亮,当车位已停车时红灯亮,则图中、L(  )。
A.都是红灯 B.都是绿灯
C.分别是红灯、绿灯 D.分别是绿灯、红灯
【答案】D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会将衔铁吸合,反之将衔铁释放。
【解答】ABC、有车时光控开关被遮光,开关闭合,衔铁被向下吸引,此时L1亮,按题意此时红灯亮,所以L1即红灯,当无车时光控开关断开,衔铁被释放。此时L2亮,所以L2即为绿灯,AB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当车位停车时,L2亮,未停车时L1亮,根据题意两种情况分别对应红灯和绿灯亮,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3.(2024八下·萧山期末)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仍为无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未发生反应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6%以上会致人死亡,说明二氧化碳有毒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2,化学式量为44.0095,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或无色无臭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还是空气的组分之一(占大气总体积的0.03%-0.04%)。在物理性质方面,二氧化碳的熔点为-56.6℃(527kPa),沸点为-78.5℃,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标准条件下),可溶于水。在化学性质方面,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热稳定性很高(2000℃时仅有1.8%分解),不能燃烧,通常也不支持燃烧,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因与水反应生成的是碳酸,所以是碳酸的酸酐。
【解答】A. 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仍为无色,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未发生反应,因为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溶解在水中也是无色的,A错误;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正确;
C.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6%以上会致人死亡,说明二氧化碳不能够供给呼吸,但是二氧化碳是无毒的,C错误;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是错误的,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很多,D错误;
故答案为:B
14.(2024八下·萧山期末)在反应中,与足量的Y完全反应,生成4.4gR,则a:b等于(  )。
物质 X Y Q R
相对分子质量     18 44
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物质的质量/g 1.6 a b 4.4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中的定量关系可以帮助解决问题。
【解答】ABC、由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相对质量之比等于质量之比,根据表格中Q、R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知,Q、R的质量之比为9:11,并结合R质量为4.4g的信息,可计算出Q的质量为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Y的质量=4.4g+3.6g-1.6g=6.4g,所以a:b=Y的质量:Q的质量=6.4g:3.6g=16:9,ABC不符合题意;
D、由以上计算可得,a:b=16:9,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5.(2024八下·萧山期末)推理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在科学上成立的是(  )。
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是氧化物
B.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D.水电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一定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燃烧与灭火;氧化物
【解析】【分析】通过举反例的方法可以较为容易地解决这类问题。
【解答】A、高锰酸钾分解可制氧气,但高锰酸钾不只含两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团。质子和电子均带有电荷,但不是离子,B不符合题意;
C、燃烧需要满足有可燃物、助燃剂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C不符合题意;
D、氢气和氧气中有氢、氧两种元素,可以说明水由这两种元素组成,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6.(2024八下·萧山期末)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氨气   。
(2)氧化钠   。
(3)氩气   。
(4)硫酸铝   。
【答案】(1)NH3
(2)Na2O
(3)Ar
(4)Al2(SO4)3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化学式要根据物质名称、元素组成和化合价等规则进行书写。
【解答】(1)依照名称进行书写。
(2)根据名称找出组成物质的元素,并根据化合价书写。
(3)氩气是稀有气体,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
(4)先写出铝和硫酸根,在根据化合价完成书写。
17.(2024八下·萧山期末)临时停车开启闪烁灯更加安全,如图是小明设计的模拟车灯闪烁的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压为3伏,两个小灯泡均标有“3伏,0.2安”字样,不考虑小灯泡电阻变化,忽略线圈电阻。
(1)闭合开关后,能实现发光、熄灭交替的灯泡是   。
(2)衔铁被吸住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   A。
(3)小明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灯突然不亮,衔铁被吸引后不能弹回去,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答案】(1)L2
(2)0.2
(3)L2短路
【知识点】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对电路在不同状态进行分析,可以适当对电路简化。
【解答】(1)当开关由断开转为闭合,L2和线圈通电后,L2发光,电磁铁产生磁性将衔铁吸下,此时线圈和L2所在部分电路与上方一根导线并联,导致被短路,L2和线圈均无电流通过,L2不发光,电磁铁无磁性将衔铁释放,之后L2和线圈有电流通过,循环往复,L2会交替发光、熄灭。
(2)当衔铁被吸住时,L2短路,电路中只有L1工作,所以L1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即3V,由题目给出的灯泡标识可知,此时电流为0.2A。
(3)L2不亮,说明无电流通过,可能L2短路或断路,衔铁被吸引不能弹回去,说明线圈有电流通过,则故障不会是L2短路,综合分析可知故障是L2短路。
18.(2024八下·萧山期末)如图所示是一种涂鸦神器画板的原理图。将磁石粉浸没在悬浮液里,当按下磁性写字笔其中一个按钮时,笔尖磁体为S极,可以写出   色的字。擦去字迹时,只需将刷子左右移动即可,刷子可以用    (填“不易磁化”或“易磁化”)的材料制成。
【答案】红;易磁化
19.(2024八下·萧山期末)如图所示,AB和CD是两根固定且平行的水平金属导轨,符号×表示垂直于纸面指向纸面里的磁场的磁感线.现将铜棒EF和GH垂直放在滑轨上,当拉动GH使其向左移动时,发现EF也向左移动,说明铜棒里   (选填“有”或“无”)电流产生,EF受到的是磁场力的作用.当拉动GH使其向右移动时,EF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理由是:   。
【答案】有;右;GH运动方向改变,使产生的电流方向改变,通过EF的电流方向改变,使受到的力的方向也改变
【知识点】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电与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通电导体的电流方向改变,所受磁场力的方向也随之改变。切割磁感线的导体运动方向改变,产生的电流方向也随之改变。
【解答】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力运动,EF自发地向左运动,说明EF中有电流通过,即铜棒里有电流产生;拉动GH向右运动,运动方向与之前相反,则产生的电流方向与之前相反,那么EF收到磁场力的方向也应当也与此前相反,即向右。
20.(2024八下·萧山期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喷嚏、胸闷、全身乏力等症状。
(1)“咳嗽”是由于异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器官发生炎症而引起的保护性生理活动。咳嗽时,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喷嚏”是指鼻黏膜受刺激时,人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曲线,符合打喷嚏时肺容量随时间变化的是   (选填“甲”或“乙”)。
(3)肺泡内的氧气通过   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答案】(1)大于
(2)甲
(3)气体扩散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扩散是指物质从高浓度的地方跑到低浓度的地方的过程; 当人体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胸廓 扩张,膈顶下降,胸腔内负压减小,外界富含氧气的 新鲜空气 经气道进入肺泡内,氧气透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内,而毛细血管内由组织新陈代谢而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到肺泡内。
【解答】(1)咳嗽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所以异物会被咳出;
(2) “喷嚏”是指鼻黏膜受刺激时,人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曲线,吸气时,肺内气压增大,所以符合打喷嚏时肺容量随时间变化的是甲;
(3) 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气体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故答案为:(1)大于(2)甲(3)气体扩散
21.(2024八下·萧山期末)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乙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植物A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选填“d点前”、“d点”或“d点后”)。
(2)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答案】(1)d点前
(2)多于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植物在任何时刻都进行呼吸作用,而在光照下才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1)图中d点表示CO2吸收量为0,说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强度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强度相等,即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0,而光合作用强度起始于0,所以图中开始光合作用的位置在d点前。
(2)光合作用强度在图中表示为当前二氧化碳吸收量+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由图可知,光照强度为f时,A和B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而根据图线的起点,A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B,所以A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B,即相同时间A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要多于B。
22.(2024八下·萧山期末)如图是化学中“有名”的装置(万能瓶),有如下用途:
(1)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   端进氧气。
(2)可以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从   端进氧气。
(3)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   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   就知道氧气的输出速度。
【答案】(1)A
(2)B
(3)A;气泡产生的快慢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使用万能瓶处理气体要依据实际要求选择进气口和出气口。
【解答】(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空气向上排出,即管口在上的B为出气口,而管口在下的A为进气口。
(2)水的密度大,应当从下端排出,所以A为排水口,则B为进气口。
(3)需要对氧气加湿,则要将氧气通入水中,充分与水接触,所以氧气要从下端管口A通入,通入后气体会因为密度小,逸出到上方,产生气泡,所以气泡产生的快慢可以反映通入氧气的速度。
23.(2024八下·萧山期末)小黄和小岩发现,带火星的竹签在空气中不会复燃,若用装有60%体积的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气,得到的气体就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为了找到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她们进行了如下探究:(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21%)
(1)【设计实验】小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该装置的圆底烧瓶中放入水的目的是   。写出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研究】第一组实验:取3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分别装入15%、30%和45%体积的水,盖上盖玻片,倒置在水槽中。当气泡   放出后,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将相同的3根带火星的竹签分别插入①~③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获得第一组实验现象后,小晨又做了第二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两组实验数据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 15 30 45 34 38 42
带火星的竹签的状况 亮 很亮 复燃 很亮 复燃 复燃
得出上述两组实验现象后,小萍认为还不能确定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需继续进行实验,她应该在水的体积分数为   再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经过数次实验得出水的体积分数较准确数值之后通过计算氧气含量得出: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为48.7%。
【答案】(1)稀释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防止反应速度过快;2H2O22H2O+O2
(2)连续、均匀;34%~38%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计算集气瓶中氧气含量时,需要考虑收集气体前瓶中原有空气中的氧气。
【解答】(1)直接用15%的过氧化氢进行反应,为因为浓度过高,导致反应速度过快,难以控制。圆底烧瓶预先加有适量的水,是用来稀释过氧化氢的。
(2)当装置中产生气体,会先将原有的空气排出,所以不能立即收集氧气,因为此时氧气纯度不高,需等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后才可收集;本实验目的是要寻找恰能使竹签复燃的情况,所以还需在“很亮”和“复燃”之间的更小范围再寻找。
24.(2024八下·萧山期末)图甲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实验结果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的目的是测量种子萌发时   (填“释放二氧化碳”或“吸收氧气”)的速率。
(2)种子预先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的目的是   。
(3)在萌发的种子的呼吸速率体现在标尺移动速度是   cm/时。
(4)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计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请设置此实验的对照实验:   。
【答案】(1)释放二氧化碳
(2)防止种子上的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干扰实验
(3)1.65
(4)去除种子,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所以种子只进行呼吸作用。
【解答】(1)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
(2)为未消毒的种子表面会有微生物同时在进行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有干扰。
(3)将2h的读数-0h的读数,可得0~2h之间标尺的移动距离为3.3cm,再除以该过程的时间即为速度。
(4)因为容器中原有空气里的二氧化碳会被NaOH吸收,也会导致标尺读数变化,所以需要再设置一组无种子的对照试验。
25.(2024八下·萧山期末)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未来科学家”小组同学取如图所示的银边天竺葵进行以下实验研究:
步骤1:把一盆银边天竺葵放入不透光的黑纸箱中一昼夜。
步骤2:选取生长旺盛的叶片M、N作如图处理。叶片M的部分绿色部分C处用圆黑纸片上下两面遮光处理。叶片N用放有碱石灰的透明塑料袋包裹严密.
步骤3: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左右,取下叶片M和N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10分钟。
步骤4:取出叶片M和N,用清水漂洗后放在白瓷盘中,将叶片展开铺平,用1∶10的碘酒稀释液均匀地滴在两片叶片上。过一会儿可以观察到:
①叶片M的B处变蓝色,A、C处均不变蓝色;
②叶片N不变蓝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取材选用银边天竺葵是为了探究   。
(2)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   。
(3)实验中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的目的是   。
(4)本实验没有探究的光合作用中的问题是____。
A.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水 B.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
C.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D.光合作用生成淀粉
E.光合作用能制造氧气 F.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答案】(1)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2)去除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叶片的变色情况
(3)判断有无进行光合作用
(4)A;E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1)银边天竺葵的银边部分不含叶绿体,可以与叶片其他部分形成对照,来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2)酒精能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对检验淀粉观察结果的影响。
(3)实验中光合作用的发生是通过产物淀粉来判断的。
(4)实验中未设计有无水的变量,也未检验反应是否产生氧气,所以没有探究的是A和E。
26.(2024八下·萧山期末)小科选用白磷、锥形瓶、气球、天平等药品和器材,探究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装置如图。
【实验思路】先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再比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实验步骤】
Ⅰ.锥形瓶内装入白磷,塞紧瓶塞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平衡;
Ⅱ.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的铁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后,接触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紧瓶塞;
Ⅲ.待反应结束冷却后,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
【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观察   。
(2)【交流反思】要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反应结束后,若白磷还有剩余,你认为是否仍能得出上述结论,并请说明理由   。
【答案】(1)天平是否平衡
(2)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能。剩余的白磷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又因为不参与反应的物质质量保持不变,所以该定律也相当于“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解答】(1)根据题目中的实验思路,需要通过实验比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即要确认天平在反应后是否仍保持平衡。
(2)该实验发生的是白磷与空气中氧气的反应,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3)该实验结果可直接得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又因为物质中不参与反应的部分是不变的,所以可进而得出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27.(2024八下·萧山期末)科学兴趣小组做了一个有趣的纸盒实验:在水平桌面的右端放有一个封闭纸盒,一辆绑有磁铁的小车从斜面上静止下滑后在水平桌面上向右运动。在靠近纸盒的过程中小车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在了A位置,如图所示。小组同学对这一现象展开了讨论:
(1)小明认为小车速度减小除了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外,可能还受到纸盒的影响。为了证实他的猜想,小明应该如何设置实验?   
(2)小明通过实验发现,纸盒能使小车运动速度减小得更快。那纸盒里有什么呢?小芳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纸盒中有铁块。 假设2:纸盒中有磁体。 假设3:纸盒中有闭合的线圈。
小强根据已学知识否定了   。
(3)小强打开纸盒,发现里面是一个闭合的线圈。为什么闭合的线圈会使小车的速度减小得更快?带磁铁的小车靠近闭合的线圈时,闭合线圈的部分导体   产生   ,小车的动能转化为线圈的电能,动能减小,速度减小得更快。
【答案】(1)拿掉纸盒后重复实验,观察小车停止的位置并与原来比较
(2)假设1
(3)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感应电流
【知识点】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是将电能转化为了动能;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能产生电流,则是将动能转化为了电能。
【解答】(1)要排除纸盒的干扰,则要设置无纸盒的一组实验作为对照。
(2)磁体和铁之间相互吸引。若纸盒中放的是铁块,则绑有磁铁的小车会受到铁块对其向左的力,力的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相同,不会使小车减速。
(3)磁铁周围存在磁场。当小车靠近闭合线圈,两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相当于闭合线圈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能产生感应电流,该过程动能转化为了电能,所以小车的速度也会因此变慢。
28.(2024八下·萧山期末)作图题:
(1)如图所示,甲为一个“一开三孔”开关(即一个开关和一个三孔插座连在一起)实物图,乙为背面接线示意图,“A”、“B”是从开关接线柱接出的两根导线,请你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使开关控制电灯,又不影响插座供其它电器使用。
(2)闭合开关 S 后,电磁铁 A 和永磁体 B 间的磁场分布如图,请标出永磁体 B 的 N、S极和画出通电螺线管的绕线方法。
【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解析】【分析】(1)在家庭电路中,开关一定要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三孔插座接线要注意“左零右火中间地”;
(2)首先根据磁感线的方向确定两个磁体的磁极,然后根据安培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绕线方式。
【解答】(1)三孔插座右边的插孔应该接火线,而这个孔与开关的A点相连,所以A接火线,从B引出的导线连接灯泡回到零线;三孔插座的左边插孔与零线相连,中间的孔与地线相连。如下图:
(2)磁感线从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因此螺线管的右端是N极,条形磁体的左端是S极。
①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大拇指指向右端,四指指尖向下,说明线圈上电流向下;电流从左端流入,因此左端第一圈应该在螺线管的背面,依次缠绕即可;
②条形磁体的左端是S极,右端是N极,如下图:
29.(2024八下·萧山期末)2024年1月,四川雅江发现亚洲最大单体锂矿,该锂矿主产高品质锂辉石(主要成分为),而锂(Li)是新能源电池的关键原材料。
(1)锂辉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   种元素。
(2)中锂、铝、硅、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4)在勘测时,工作人员测得某锂辉石样品中含的质量为。若矿石中其他成分不含锂元素,请计算该矿石样品中含锂元素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
(2)1:1:2:6
(3)186
(4)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由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计算得出许多信息,如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等。
【解答】(1)由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种类数量便可得出。
(2)由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之比可得出。
(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总和,(7+27+2×28+6×16)=186
(4)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通过化学计算,也可以由元素的质量除以物质的质量计算得到,将该公式变形可得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30.(2024八下·萧山期末)做科学实验应提倡绿色环保。右图为某种“微型”实验装置,实验使用药品的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用该仪器完成“制取并检验”的实验只消耗了0.66克10%的盐酸(密度为1.1克/厘米3)。
(1)“微型塑料滴管”相当于乙图装置中的   。(填字母)
(2)通常完成这个实验大约需10%的盐酸6毫升,这是该微型实验中盐酸用量的   倍.
(3)请计算利用该“微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质量是多少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b
(2)10
(3)mHCl=m盐酸ω=0.66g×10%=0.066g
设反应生成的CO2质量为x
2HCl+CaCO3=CaCl2+H2O+CO2↑
73 44
0.066g x
x=0.04g
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0.04g。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定量地求出。
【解答】(1)微型塑料管可以控制液体加入的速度,作用与乙中的注射器相似。
(2)6mL 10%盐酸的质量=体积×密度=6×1.1g=6.6g,质量是微型实验的10倍。
(3)先计算出参与反应的HCl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便可得出对应生成的CO2质量。
31.(2024八下·萧山期末)为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的纯度,取一定量该样品进行加热,记录不同时刻固体质量数据,如图。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1)时刻产生的氧气质量是   。
(2)时段剩余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   。
(3)计算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
【答案】(1)1.64g
(2)氯酸钾已反应完,不再生成氧气
(3)m氧气=m样品+m二氧化锰-m剩=5g+1.6g-4.68g=1.92g
设参与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 96
x 1.92g
245x=961.92g x=4.9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运用该规律解决问题要留意参与反应的气体。
【解答】(1)反应前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质量总和,即样品质量+二氧化锰质量=剩余固体质量+氧气质量,由此可得t1时刻氧气质量=5g+1.6g-4.96g=1.64g。
(2)因为该反应有气体生成,所以随反应进行固体质量不断减小,当反应结束时,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
(3)由反应结束时(t3、t4)生成的氧气质量,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的氯酸钾质量,再计算氯酸钾质量在样品中的占比,即可得出纯度。
32.(2024八下·萧山期末)火灾是最常见和最具威胁的公共安全事故之一。如图是某新型投掷型液体灭火器,使距离灭火地点1米以外投掷该灭火器。当易碎塑料瓶遇到硬物撞击或高温烧烤便会自行破碎,释放出“有效液体”,该液体与火焰接触会发生吸热反应。反应时会产生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等5000倍以上体积的气体,并产生大量泡沫。
(1)液体中的有效成分之一是碳酸钠和稀盐酸,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
(2)请解释该投掷型灭火器投掷于火场中能灭火还能防止复燃的原因。
【答案】(1)
(2)火灾发生(燃烧)要有三个条件,要有可燃物、温度到达着火点、要有助燃剂,灭火时切断其中一个条件即可。“有效液体在高温下与可燃物、氧气等发生反应”,由于涉及的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生成大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氮气等5000倍以上体积的不助燃气体,可稀释(降低)燃烧区域的氧气浓度,从而起到冷却与窒息作用。灭火剂中的泡沫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会降低物体的燃烧温度,构成阻碍燃烧的隔离层,从而减少火焰燃烧需要的燃料,起到灭火,还可以起到防止复燃的作用。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需要满足助燃剂、可燃物和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若不满足则可以灭火。
【解答】(1)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
(2)灭火的原理依照题目信息从不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进行分析。
33.(2024八下·萧山期末)某同学利用热敏电阻为家中灯暖型“浴霸”(用电灯取暖的用电器)设计了一个温度可自动控制的装置,如图甲所示。“控制电路”中的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电磁铁线圈可看成阻值为的纯电阻,“浴霸”共安装有2盏电阻为的灯泡。当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使“浴霸”所在电路断开。当线圈中的电流小于或等于时,继电器的衔铁被释放,使“浴霸”所在电路闭合。
(1)工作电路正常工作时,每盏灯泡中通过的电流是多少?
(2)若浴室中的温度不得超过40℃,则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的最小值是多少?
(3)若电源电压恒为,则将此装置放在浴室内,浴室内温度可控制在多大范围内?
【答案】(1)
(2)当温度为40℃时,R1=180Ω
U总=IR总=0.04A×(180Ω+20Ω)=8V
(3)①当温度达到最低时,工作电路闭合,此时I=40mA=0.04A
R1=R总-R0=300Ω-20Ω=280Ω
由图乙,当R1=280Ω时,温度为22℃
②当温度达到最高时,工作电路断开,此时I=50mA=0.05A
R1=R总-R0=240Ω-20Ω=220Ω
由图乙,当R1=220Ω时,温度为30℃
所以温度范围在22℃~30℃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将工作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建立联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电路模型,运用欧姆定律等电路知识来解决问题。
【解答】(1)两盏灯泡并联,所以两端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压,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2)温度不超过40℃,说明最高温度是40℃,根据乙图,可以得出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等于时,R1等于180Ω,再代入公式求解。
(3)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对应控制电路中电流是50mA和40mA,因此分这两种情况计算对应的具体温度,则可得出温度范围。
1 / 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3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学科素养调研试题卷
1.(2024八下·萧山期末)研究发现,组成物质的元素化合价越高,物质的氧化性越强,则下列含氯物质氧化性最强的是(  )
A.KClO B.KClO3 C.KClO4 D.KCl
2.(2024八下·萧山期末)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原子对CO起催化作用
B.反应中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该化学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D.碳化钼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3.(2024八下·萧山期末)如图是分析发电机工作原理的剖面图,小圆圈“○”表示垂直于纸面、绕垂直纸面的轴转动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当它在如图所示磁场中1、2、3、4位置按箭头方向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1和2 B.1、2和3 C.1、3和4 D.2、3和4
4.(2024八下·萧山期末)小明以塑料为连接轴将两个玩具电机的转轴连接起来,并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S闭合后,灯泡发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电机转动
B.甲电机相当于发电机
C.将电源正负极对调,灯泡亮度发生改变
D.乙电机相当于电动机
5.(2024八下·萧山期末)直流电动机中,换向器的作用是(  )
A.转过平衡位置前,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
B.转过平衡位置后,改变线圈转动方向
C.转过平衡位置后,使线圈受力方向改变
D.转过平衡位直前,改变磁感应线的方向
6.(2024八下·萧山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应使用三孔插座
B.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是由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决定的
C.电磁继电器是远距离自动控制与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D.家庭电路中保险丝断了不能用铜丝来代替是因为铜丝熔点高
7.(2024八下·萧山期末)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8.(2024八下·萧山期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登顶珠峰。在冲顶珠峰过程中,登山者要借助氧气瓶进行呼吸。根据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的过程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B.乙图中气体交换后D处氧气浓度大于C处氧气浓度
C.乙图中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
D.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9.(2024八下·萧山期末)下列图像符合描述情况的是(  )。
A.①表示:用制取氧气时,随着反应进行,质量发生的变化
B.②表示:a、b中装有等质量的双氧水,a中有催化剂,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生成情况
C.③表示:用制取氧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中剩余的固体质量变化情况
D.④表示: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生成的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
10.(2024八下·萧山期末)某植物叶片边缘呈黄白色,不含叶绿体。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时后,切断部分叶脉,将叶片的部分区域的两面用锡箔纸遮蔽,如图所示。光照一段时间后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叶片a、b、c、d四个部位的颜色,发现只有d部位显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B.对比d、a,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C.对比d、c,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对比d、b,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11.(2024八下·萧山期末)在做“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的实验中,使用干燥的土壤主要是为了(  )
A.保证土壤中存在生物 B.防止有机质流失
C.使有机物能快速燃烧 D.避免水分对实验现象干扰
12.(2024八下·萧山期末)在地下停车场,驾驶员根据车位入口上方的红绿灯入停,如图是小吴设计的自动控制电路图,将光控开关(有车停放遮光时开关闭合)装在每个车位地面中央,红绿灯装在车位入口上方,当车位未停车时绿灯亮,当车位已停车时红灯亮,则图中、L(  )。
A.都是红灯 B.都是绿灯
C.分别是红灯、绿灯 D.分别是绿灯、红灯
13.(2024八下·萧山期末)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仍为无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未发生反应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6%以上会致人死亡,说明二氧化碳有毒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14.(2024八下·萧山期末)在反应中,与足量的Y完全反应,生成4.4gR,则a:b等于(  )。
物质 X Y Q R
相对分子质量     18 44
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物质的质量/g 1.6 a b 4.4
A. B. C. D.
15.(2024八下·萧山期末)推理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在科学上成立的是(  )。
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是氧化物
B.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D.水电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一定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16.(2024八下·萧山期末)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氨气   。
(2)氧化钠   。
(3)氩气   。
(4)硫酸铝   。
17.(2024八下·萧山期末)临时停车开启闪烁灯更加安全,如图是小明设计的模拟车灯闪烁的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压为3伏,两个小灯泡均标有“3伏,0.2安”字样,不考虑小灯泡电阻变化,忽略线圈电阻。
(1)闭合开关后,能实现发光、熄灭交替的灯泡是   。
(2)衔铁被吸住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   A。
(3)小明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灯突然不亮,衔铁被吸引后不能弹回去,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18.(2024八下·萧山期末)如图所示是一种涂鸦神器画板的原理图。将磁石粉浸没在悬浮液里,当按下磁性写字笔其中一个按钮时,笔尖磁体为S极,可以写出   色的字。擦去字迹时,只需将刷子左右移动即可,刷子可以用    (填“不易磁化”或“易磁化”)的材料制成。
19.(2024八下·萧山期末)如图所示,AB和CD是两根固定且平行的水平金属导轨,符号×表示垂直于纸面指向纸面里的磁场的磁感线.现将铜棒EF和GH垂直放在滑轨上,当拉动GH使其向左移动时,发现EF也向左移动,说明铜棒里   (选填“有”或“无”)电流产生,EF受到的是磁场力的作用.当拉动GH使其向右移动时,EF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理由是:   。
20.(2024八下·萧山期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喷嚏、胸闷、全身乏力等症状。
(1)“咳嗽”是由于异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器官发生炎症而引起的保护性生理活动。咳嗽时,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喷嚏”是指鼻黏膜受刺激时,人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曲线,符合打喷嚏时肺容量随时间变化的是   (选填“甲”或“乙”)。
(3)肺泡内的氧气通过   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21.(2024八下·萧山期末)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乙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植物A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选填“d点前”、“d点”或“d点后”)。
(2)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22.(2024八下·萧山期末)如图是化学中“有名”的装置(万能瓶),有如下用途:
(1)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   端进氧气。
(2)可以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从   端进氧气。
(3)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   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   就知道氧气的输出速度。
23.(2024八下·萧山期末)小黄和小岩发现,带火星的竹签在空气中不会复燃,若用装有60%体积的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气,得到的气体就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为了找到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她们进行了如下探究:(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21%)
(1)【设计实验】小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该装置的圆底烧瓶中放入水的目的是   。写出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研究】第一组实验:取3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分别装入15%、30%和45%体积的水,盖上盖玻片,倒置在水槽中。当气泡   放出后,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将相同的3根带火星的竹签分别插入①~③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获得第一组实验现象后,小晨又做了第二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两组实验数据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 15 30 45 34 38 42
带火星的竹签的状况 亮 很亮 复燃 很亮 复燃 复燃
得出上述两组实验现象后,小萍认为还不能确定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需继续进行实验,她应该在水的体积分数为   再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经过数次实验得出水的体积分数较准确数值之后通过计算氧气含量得出: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为48.7%。
24.(2024八下·萧山期末)图甲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实验结果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的目的是测量种子萌发时   (填“释放二氧化碳”或“吸收氧气”)的速率。
(2)种子预先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的目的是   。
(3)在萌发的种子的呼吸速率体现在标尺移动速度是   cm/时。
(4)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计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请设置此实验的对照实验:   。
25.(2024八下·萧山期末)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未来科学家”小组同学取如图所示的银边天竺葵进行以下实验研究:
步骤1:把一盆银边天竺葵放入不透光的黑纸箱中一昼夜。
步骤2:选取生长旺盛的叶片M、N作如图处理。叶片M的部分绿色部分C处用圆黑纸片上下两面遮光处理。叶片N用放有碱石灰的透明塑料袋包裹严密.
步骤3: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左右,取下叶片M和N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10分钟。
步骤4:取出叶片M和N,用清水漂洗后放在白瓷盘中,将叶片展开铺平,用1∶10的碘酒稀释液均匀地滴在两片叶片上。过一会儿可以观察到:
①叶片M的B处变蓝色,A、C处均不变蓝色;
②叶片N不变蓝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取材选用银边天竺葵是为了探究   。
(2)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   。
(3)实验中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的目的是   。
(4)本实验没有探究的光合作用中的问题是____。
A.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水 B.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
C.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D.光合作用生成淀粉
E.光合作用能制造氧气 F.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6.(2024八下·萧山期末)小科选用白磷、锥形瓶、气球、天平等药品和器材,探究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装置如图。
【实验思路】先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再比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实验步骤】
Ⅰ.锥形瓶内装入白磷,塞紧瓶塞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平衡;
Ⅱ.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的铁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后,接触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紧瓶塞;
Ⅲ.待反应结束冷却后,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
【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观察   。
(2)【交流反思】要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反应结束后,若白磷还有剩余,你认为是否仍能得出上述结论,并请说明理由   。
27.(2024八下·萧山期末)科学兴趣小组做了一个有趣的纸盒实验:在水平桌面的右端放有一个封闭纸盒,一辆绑有磁铁的小车从斜面上静止下滑后在水平桌面上向右运动。在靠近纸盒的过程中小车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在了A位置,如图所示。小组同学对这一现象展开了讨论:
(1)小明认为小车速度减小除了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外,可能还受到纸盒的影响。为了证实他的猜想,小明应该如何设置实验?   
(2)小明通过实验发现,纸盒能使小车运动速度减小得更快。那纸盒里有什么呢?小芳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纸盒中有铁块。 假设2:纸盒中有磁体。 假设3:纸盒中有闭合的线圈。
小强根据已学知识否定了   。
(3)小强打开纸盒,发现里面是一个闭合的线圈。为什么闭合的线圈会使小车的速度减小得更快?带磁铁的小车靠近闭合的线圈时,闭合线圈的部分导体   产生   ,小车的动能转化为线圈的电能,动能减小,速度减小得更快。
28.(2024八下·萧山期末)作图题:
(1)如图所示,甲为一个“一开三孔”开关(即一个开关和一个三孔插座连在一起)实物图,乙为背面接线示意图,“A”、“B”是从开关接线柱接出的两根导线,请你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使开关控制电灯,又不影响插座供其它电器使用。
(2)闭合开关 S 后,电磁铁 A 和永磁体 B 间的磁场分布如图,请标出永磁体 B 的 N、S极和画出通电螺线管的绕线方法。
29.(2024八下·萧山期末)2024年1月,四川雅江发现亚洲最大单体锂矿,该锂矿主产高品质锂辉石(主要成分为),而锂(Li)是新能源电池的关键原材料。
(1)锂辉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   种元素。
(2)中锂、铝、硅、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4)在勘测时,工作人员测得某锂辉石样品中含的质量为。若矿石中其他成分不含锂元素,请计算该矿石样品中含锂元素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30.(2024八下·萧山期末)做科学实验应提倡绿色环保。右图为某种“微型”实验装置,实验使用药品的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用该仪器完成“制取并检验”的实验只消耗了0.66克10%的盐酸(密度为1.1克/厘米3)。
(1)“微型塑料滴管”相当于乙图装置中的   。(填字母)
(2)通常完成这个实验大约需10%的盐酸6毫升,这是该微型实验中盐酸用量的   倍.
(3)请计算利用该“微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质量是多少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1.(2024八下·萧山期末)为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的纯度,取一定量该样品进行加热,记录不同时刻固体质量数据,如图。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1)时刻产生的氧气质量是   。
(2)时段剩余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   。
(3)计算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
32.(2024八下·萧山期末)火灾是最常见和最具威胁的公共安全事故之一。如图是某新型投掷型液体灭火器,使距离灭火地点1米以外投掷该灭火器。当易碎塑料瓶遇到硬物撞击或高温烧烤便会自行破碎,释放出“有效液体”,该液体与火焰接触会发生吸热反应。反应时会产生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等5000倍以上体积的气体,并产生大量泡沫。
(1)液体中的有效成分之一是碳酸钠和稀盐酸,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
(2)请解释该投掷型灭火器投掷于火场中能灭火还能防止复燃的原因。
33.(2024八下·萧山期末)某同学利用热敏电阻为家中灯暖型“浴霸”(用电灯取暖的用电器)设计了一个温度可自动控制的装置,如图甲所示。“控制电路”中的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电磁铁线圈可看成阻值为的纯电阻,“浴霸”共安装有2盏电阻为的灯泡。当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使“浴霸”所在电路断开。当线圈中的电流小于或等于时,继电器的衔铁被释放,使“浴霸”所在电路闭合。
(1)工作电路正常工作时,每盏灯泡中通过的电流是多少?
(2)若浴室中的温度不得超过40℃,则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的最小值是多少?
(3)若电源电压恒为,则将此装置放在浴室内,浴室内温度可控制在多大范围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计算出各种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在KClO中,Cl的化合价为+1;KClO3 中,Cl的化合价为+5;KClO4中,Cl的化合价为+7;KCl中,Cl的化合价为-1,则绿原酸的化合价最高的是KClO4。
故选C。
2.【答案】A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可以帮助认识参与反应的物质种类和微粒比例。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解答】A、金原子未在反应中消耗或生成,是作为催化剂起催化作用,A符合题意;
B、由微观模型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保持不变,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钼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化学性质保持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3.【答案】D
【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
【解析】【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②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磁场沿水平方向分布,磁场中位置1的导线运动方向与磁感线的方向平行,即没有切割磁感线,肯定不会产生感应电流;而2、3、4三个位置的导线运动方向都与磁场方向相切,肯定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分析】(1)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转动的原理。
(3)灯泡的亮度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
【解答】A、闭合开关,乙电机转动,乙带动甲电机转动,故A选项正确。
B、开关S闭合后,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由甲电机提供,甲电机相当于发电机,故B选项正确。
C、将电源正负极对调,甲乙电机的转速不变,甲电机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不变,灯泡的实际功率不变,亮度不变,故C选项错误。
D、闭合开关,乙电机转动,乙电机相当于电动机,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分析】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在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转动获得动力而不断转动。
【解答】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在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转动获得动力而不断转动。如果直流电动机没有换向器,线圈转过平衡位置,线圈转动受到阻碍,线圈不能连续转动,电动机不能进行工作。
故选:A。
6.【答案】B
【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
【解析】【分析】(1)三孔插座上中间的孔与大地相连,可以防止外壳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
(2)根据磁场方向的规定分析;
(3)根据电磁继电器的定义分析;
(4)保险丝的特点是电阻率大,熔点低,保证在发生电路故障时迅速熔断自己,保护用电安全。
【解答】A.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应使用三孔插座,防止发生触电,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是一定的,只是由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来反映,并不由它来决定,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电磁继电器是远距离自动控制与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家庭电路中保险丝断了不能用铜丝来代替是因为铜丝熔点高,发生事故时不会熔断保护电路安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判断。
【解答】A.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A错误;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故B正确;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会污染空气,故C错误;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质,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和细胞的呼吸作用均涉及气体交换,血液在其中起运输物质的作用。
【解答】A、由甲图中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可知,该过程为肺泡处的气体交换,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氧气由毛细血管进入组织细胞,经过气体交换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小,即D处氧气浓度小于C处,B不符合题意;
C、乙图中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进入血液,根据气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规律,可以得出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C符合题意;
D、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应当处于收缩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9.【答案】D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
【解析】【分析】一般采用分解反应来制取氧气,产生氧气的量与反应物的质量有关。
【解答】A、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会产生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的质量应由0为起点,随反应进行而增加,最后因反应结束而不变,A不符合题意;
B、在双氧水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加有催化剂的生成氧气速度更快,但最终生成的质量相等,B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分解会产生一部分固体,所以反应结束后会有固体剩余,C不符合题意;
D、双氧水分解产生的氧气随反应进行而增加,最后因反应结束而不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0.【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解答】AC、通过对比d和c,实验变量是光照。被遮光的部分c处不变蓝,这是因为c处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未被遮光的部分d处变蓝,这是因为d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从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A和C正确;
B、对比a、d,有两个变量一水分和叶绿体,不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B错误;
D、对比d、b,实验变量是水。b处因为叶脉被切断而缺少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d处有水,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D正确。
故选:B。
11.【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有机物在燃烧的条件下会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散失到空气中,所以燃烧后的在土壤质量会减小;
【解答】有机物在燃烧的条件下会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散失到空气中,所以燃烧后的在土壤质量会减小,所以在做“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的实验中,使用干燥的土壤主要是为了避免水分对实验现象干扰;
故答案为:D.
12.【答案】D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会将衔铁吸合,反之将衔铁释放。
【解答】ABC、有车时光控开关被遮光,开关闭合,衔铁被向下吸引,此时L1亮,按题意此时红灯亮,所以L1即红灯,当无车时光控开关断开,衔铁被释放。此时L2亮,所以L2即为绿灯,AB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当车位停车时,L2亮,未停车时L1亮,根据题意两种情况分别对应红灯和绿灯亮,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3.【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2,化学式量为44.0095,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或无色无臭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还是空气的组分之一(占大气总体积的0.03%-0.04%)。在物理性质方面,二氧化碳的熔点为-56.6℃(527kPa),沸点为-78.5℃,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标准条件下),可溶于水。在化学性质方面,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热稳定性很高(2000℃时仅有1.8%分解),不能燃烧,通常也不支持燃烧,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因与水反应生成的是碳酸,所以是碳酸的酸酐。
【解答】A. 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仍为无色,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未发生反应,因为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溶解在水中也是无色的,A错误;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正确;
C.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6%以上会致人死亡,说明二氧化碳不能够供给呼吸,但是二氧化碳是无毒的,C错误;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是错误的,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很多,D错误;
故答案为:B
14.【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中的定量关系可以帮助解决问题。
【解答】ABC、由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相对质量之比等于质量之比,根据表格中Q、R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知,Q、R的质量之比为9:11,并结合R质量为4.4g的信息,可计算出Q的质量为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Y的质量=4.4g+3.6g-1.6g=6.4g,所以a:b=Y的质量:Q的质量=6.4g:3.6g=16:9,ABC不符合题意;
D、由以上计算可得,a:b=16:9,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5.【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燃烧与灭火;氧化物
【解析】【分析】通过举反例的方法可以较为容易地解决这类问题。
【解答】A、高锰酸钾分解可制氧气,但高锰酸钾不只含两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团。质子和电子均带有电荷,但不是离子,B不符合题意;
C、燃烧需要满足有可燃物、助燃剂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C不符合题意;
D、氢气和氧气中有氢、氧两种元素,可以说明水由这两种元素组成,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6.【答案】(1)NH3
(2)Na2O
(3)Ar
(4)Al2(SO4)3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化学式要根据物质名称、元素组成和化合价等规则进行书写。
【解答】(1)依照名称进行书写。
(2)根据名称找出组成物质的元素,并根据化合价书写。
(3)氩气是稀有气体,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
(4)先写出铝和硫酸根,在根据化合价完成书写。
17.【答案】(1)L2
(2)0.2
(3)L2短路
【知识点】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对电路在不同状态进行分析,可以适当对电路简化。
【解答】(1)当开关由断开转为闭合,L2和线圈通电后,L2发光,电磁铁产生磁性将衔铁吸下,此时线圈和L2所在部分电路与上方一根导线并联,导致被短路,L2和线圈均无电流通过,L2不发光,电磁铁无磁性将衔铁释放,之后L2和线圈有电流通过,循环往复,L2会交替发光、熄灭。
(2)当衔铁被吸住时,L2短路,电路中只有L1工作,所以L1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即3V,由题目给出的灯泡标识可知,此时电流为0.2A。
(3)L2不亮,说明无电流通过,可能L2短路或断路,衔铁被吸引不能弹回去,说明线圈有电流通过,则故障不会是L2短路,综合分析可知故障是L2短路。
18.【答案】红;易磁化
19.【答案】有;右;GH运动方向改变,使产生的电流方向改变,通过EF的电流方向改变,使受到的力的方向也改变
【知识点】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电与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通电导体的电流方向改变,所受磁场力的方向也随之改变。切割磁感线的导体运动方向改变,产生的电流方向也随之改变。
【解答】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力运动,EF自发地向左运动,说明EF中有电流通过,即铜棒里有电流产生;拉动GH向右运动,运动方向与之前相反,则产生的电流方向与之前相反,那么EF收到磁场力的方向也应当也与此前相反,即向右。
20.【答案】(1)大于
(2)甲
(3)气体扩散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扩散是指物质从高浓度的地方跑到低浓度的地方的过程; 当人体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胸廓 扩张,膈顶下降,胸腔内负压减小,外界富含氧气的 新鲜空气 经气道进入肺泡内,氧气透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内,而毛细血管内由组织新陈代谢而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到肺泡内。
【解答】(1)咳嗽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所以异物会被咳出;
(2) “喷嚏”是指鼻黏膜受刺激时,人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曲线,吸气时,肺内气压增大,所以符合打喷嚏时肺容量随时间变化的是甲;
(3) 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气体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故答案为:(1)大于(2)甲(3)气体扩散
21.【答案】(1)d点前
(2)多于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植物在任何时刻都进行呼吸作用,而在光照下才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1)图中d点表示CO2吸收量为0,说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强度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强度相等,即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0,而光合作用强度起始于0,所以图中开始光合作用的位置在d点前。
(2)光合作用强度在图中表示为当前二氧化碳吸收量+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由图可知,光照强度为f时,A和B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而根据图线的起点,A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B,所以A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B,即相同时间A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要多于B。
22.【答案】(1)A
(2)B
(3)A;气泡产生的快慢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使用万能瓶处理气体要依据实际要求选择进气口和出气口。
【解答】(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空气向上排出,即管口在上的B为出气口,而管口在下的A为进气口。
(2)水的密度大,应当从下端排出,所以A为排水口,则B为进气口。
(3)需要对氧气加湿,则要将氧气通入水中,充分与水接触,所以氧气要从下端管口A通入,通入后气体会因为密度小,逸出到上方,产生气泡,所以气泡产生的快慢可以反映通入氧气的速度。
23.【答案】(1)稀释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防止反应速度过快;2H2O22H2O+O2
(2)连续、均匀;34%~38%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计算集气瓶中氧气含量时,需要考虑收集气体前瓶中原有空气中的氧气。
【解答】(1)直接用15%的过氧化氢进行反应,为因为浓度过高,导致反应速度过快,难以控制。圆底烧瓶预先加有适量的水,是用来稀释过氧化氢的。
(2)当装置中产生气体,会先将原有的空气排出,所以不能立即收集氧气,因为此时氧气纯度不高,需等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后才可收集;本实验目的是要寻找恰能使竹签复燃的情况,所以还需在“很亮”和“复燃”之间的更小范围再寻找。
24.【答案】(1)释放二氧化碳
(2)防止种子上的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干扰实验
(3)1.65
(4)去除种子,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所以种子只进行呼吸作用。
【解答】(1)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
(2)为未消毒的种子表面会有微生物同时在进行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有干扰。
(3)将2h的读数-0h的读数,可得0~2h之间标尺的移动距离为3.3cm,再除以该过程的时间即为速度。
(4)因为容器中原有空气里的二氧化碳会被NaOH吸收,也会导致标尺读数变化,所以需要再设置一组无种子的对照试验。
25.【答案】(1)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2)去除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叶片的变色情况
(3)判断有无进行光合作用
(4)A;E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1)银边天竺葵的银边部分不含叶绿体,可以与叶片其他部分形成对照,来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2)酒精能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对检验淀粉观察结果的影响。
(3)实验中光合作用的发生是通过产物淀粉来判断的。
(4)实验中未设计有无水的变量,也未检验反应是否产生氧气,所以没有探究的是A和E。
26.【答案】(1)天平是否平衡
(2)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能。剩余的白磷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又因为不参与反应的物质质量保持不变,所以该定律也相当于“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解答】(1)根据题目中的实验思路,需要通过实验比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即要确认天平在反应后是否仍保持平衡。
(2)该实验发生的是白磷与空气中氧气的反应,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3)该实验结果可直接得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又因为物质中不参与反应的部分是不变的,所以可进而得出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27.【答案】(1)拿掉纸盒后重复实验,观察小车停止的位置并与原来比较
(2)假设1
(3)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感应电流
【知识点】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是将电能转化为了动能;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能产生电流,则是将动能转化为了电能。
【解答】(1)要排除纸盒的干扰,则要设置无纸盒的一组实验作为对照。
(2)磁体和铁之间相互吸引。若纸盒中放的是铁块,则绑有磁铁的小车会受到铁块对其向左的力,力的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相同,不会使小车减速。
(3)磁铁周围存在磁场。当小车靠近闭合线圈,两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相当于闭合线圈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能产生感应电流,该过程动能转化为了电能,所以小车的速度也会因此变慢。
28.【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
【解析】【分析】(1)在家庭电路中,开关一定要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三孔插座接线要注意“左零右火中间地”;
(2)首先根据磁感线的方向确定两个磁体的磁极,然后根据安培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绕线方式。
【解答】(1)三孔插座右边的插孔应该接火线,而这个孔与开关的A点相连,所以A接火线,从B引出的导线连接灯泡回到零线;三孔插座的左边插孔与零线相连,中间的孔与地线相连。如下图:
(2)磁感线从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因此螺线管的右端是N极,条形磁体的左端是S极。
①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大拇指指向右端,四指指尖向下,说明线圈上电流向下;电流从左端流入,因此左端第一圈应该在螺线管的背面,依次缠绕即可;
②条形磁体的左端是S极,右端是N极,如下图:
29.【答案】(1)4
(2)1:1:2:6
(3)186
(4)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由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计算得出许多信息,如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等。
【解答】(1)由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种类数量便可得出。
(2)由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之比可得出。
(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总和,(7+27+2×28+6×16)=186
(4)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通过化学计算,也可以由元素的质量除以物质的质量计算得到,将该公式变形可得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30.【答案】(1)b
(2)10
(3)mHCl=m盐酸ω=0.66g×10%=0.066g
设反应生成的CO2质量为x
2HCl+CaCO3=CaCl2+H2O+CO2↑
73 44
0.066g x
x=0.04g
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0.04g。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定量地求出。
【解答】(1)微型塑料管可以控制液体加入的速度,作用与乙中的注射器相似。
(2)6mL 10%盐酸的质量=体积×密度=6×1.1g=6.6g,质量是微型实验的10倍。
(3)先计算出参与反应的HCl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便可得出对应生成的CO2质量。
31.【答案】(1)1.64g
(2)氯酸钾已反应完,不再生成氧气
(3)m氧气=m样品+m二氧化锰-m剩=5g+1.6g-4.68g=1.92g
设参与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 96
x 1.92g
245x=961.92g x=4.9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运用该规律解决问题要留意参与反应的气体。
【解答】(1)反应前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质量总和,即样品质量+二氧化锰质量=剩余固体质量+氧气质量,由此可得t1时刻氧气质量=5g+1.6g-4.96g=1.64g。
(2)因为该反应有气体生成,所以随反应进行固体质量不断减小,当反应结束时,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
(3)由反应结束时(t3、t4)生成的氧气质量,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的氯酸钾质量,再计算氯酸钾质量在样品中的占比,即可得出纯度。
32.【答案】(1)
(2)火灾发生(燃烧)要有三个条件,要有可燃物、温度到达着火点、要有助燃剂,灭火时切断其中一个条件即可。“有效液体在高温下与可燃物、氧气等发生反应”,由于涉及的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生成大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氮气等5000倍以上体积的不助燃气体,可稀释(降低)燃烧区域的氧气浓度,从而起到冷却与窒息作用。灭火剂中的泡沫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会降低物体的燃烧温度,构成阻碍燃烧的隔离层,从而减少火焰燃烧需要的燃料,起到灭火,还可以起到防止复燃的作用。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需要满足助燃剂、可燃物和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若不满足则可以灭火。
【解答】(1)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
(2)灭火的原理依照题目信息从不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进行分析。
33.【答案】(1)
(2)当温度为40℃时,R1=180Ω
U总=IR总=0.04A×(180Ω+20Ω)=8V
(3)①当温度达到最低时,工作电路闭合,此时I=40mA=0.04A
R1=R总-R0=300Ω-20Ω=280Ω
由图乙,当R1=280Ω时,温度为22℃
②当温度达到最高时,工作电路断开,此时I=50mA=0.05A
R1=R总-R0=240Ω-20Ω=220Ω
由图乙,当R1=220Ω时,温度为30℃
所以温度范围在22℃~30℃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将工作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建立联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电路模型,运用欧姆定律等电路知识来解决问题。
【解答】(1)两盏灯泡并联,所以两端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压,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2)温度不超过40℃,说明最高温度是40℃,根据乙图,可以得出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等于时,R1等于180Ω,再代入公式求解。
(3)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对应控制电路中电流是50mA和40mA,因此分这两种情况计算对应的具体温度,则可得出温度范围。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