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 第二章 声现象2.2 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 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2.科学思维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3.科学实验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4.科学态度与责任(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声音特征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教学方法实验法和讲授法教学用具钢尺、示波器、不同频率的音叉、鼓、铁架台、细线、乒乓球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收听音乐为什么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问题蚊子和蝴蝶在飞行时翅膀都在振动(如图所示),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却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需要研究声音的特性。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一)音调我们接触的各种声音,有的听起来音调( pitch )高,有的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 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想想做做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使伸出桌边的部分较长。拨动钢尺,观察它的振动情况。逐渐缩短钢尺伸出的长度,重复前面的操作与观察。分析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它伸出的长度之间的关系。当伸出的长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拨动钢尺就能听到较为清楚的声音,注意听它的音调。继续缩短钢尺伸出的长度并拨动钢尺,观察音调的变化。分析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它振动的快慢之间的关系。点拨在研究音调时,我们用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来搜集信息,也就是在观察。科学研究中,观察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要真实而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信息。实验现象与推断同一把钢尺,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得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可见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 ( frequency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ertz), 简称赫,符号为Hz。如果一个物体在1 s内振动100次,它的频率就是100 Hz。为了直观地了解物体振动发声的情况,我们可以将声音的波形用示波器、计算机或手机等展现出来。演示 观察声波的波形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计算机或手机(如图所示),观察声音的波形。换一个不同频率的音叉做实验,边听边观察它们的波形有何不同。观察屏幕上的波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音调的波形更密集一些,声音的频率较高;低音调高的波形比较稀疏,声音频率较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作超声波( supersonic wave),因为它们超过人类听觉频率的上限;把低于20 Hz的声波叫作次声波( infrasonic wave ),因为它们低于人类听觉频率的下限。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声。小资料(二)响度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例如,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产生的声音大。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响度( loudness )来衡量。声音的响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演示 决定响度的因素如图所示,使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想一想:乒乓球弹开的幅度与音叉振动的幅度有什么关系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现象与结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放大音叉振动幅度。用力敲击音叉,乒乓球振动幅度大,音叉响度大。轻轻敲击音叉,兵乒球振动幅度小,音叉响度小。实验中,用橡胶锤使劲敲打音叉,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也增大,说明音叉振动的幅度增大。物理学中用振幅( amplitude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观察屏幕上的波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振幅大的波形幅度大一些,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小的波形幅度小,声音响度小。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除了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因此,人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三)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影响声音的响度。但是,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出它们的不同。实际上声音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性,它就是音色( tone quality)。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演示 比较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下面分别是音叉、钢琴、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如图所示)。用计算机或手机播放这几个声音片段,边听边比较它们的波形有何异同。观察上面声音的波形可以知道:不同乐器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波形总体上的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频率相同;但是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三、课堂小结、巩固提升1.声音的三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频率决定音调,频率高音调高。频率单位是Hz。人能听到20Hz到20000Hz的声叫做声音。声音、超声、次声统称为声。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振幅决定响度。物体的振幅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大。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跟发声体的响度有关,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不同。四、板书设计、理清要点1. 声音的三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频率决定音调,频率高音调高。频率单位是Hz。人能听到20Hz到20000Hz的声叫做声音。声音、超声、次声统称为声。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振幅决定响度。物体的振幅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大。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跟发声体的响度有关,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不同。五、达标练习、反馈矫正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振动越快,发出的音调就低B.物体的振动快, 声音的频率高C.琴弦越长,振动越快,频率越高D.频率越高,声音响度越大2.课堂上老师叫后排座位的李明同学回答问题,叫他声音再大一点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音色3. 程莹在二胡演奏时,通过用手指按压二胡弦来改变声音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D.音色和音调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B.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C.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做声音D.超声波、次声波统称为声5.关于如图所示声波,说法正确的是( )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波形不同,音色不同B.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波形不同,音调不同C.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波形不同,响度不同D.频率不同,振幅不同,波形不同,音色不同参考答案:1.B;2.B;3.C;4.D;5.A 。六、布置作业P45T2课外作业P45T1、T3、T4、T5。阅读P44 科学世界 乐音与乐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