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三节 探索更小的微粒》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2.知道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大致了解微观粒子的大小与结构。3.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重点: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各种已知微粒的大小关系学法:阅读、归纳教法:指导、分析、总结器材: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1.原子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2.原子的结构模型与什么现象类似?3.通过课本或其它途径,你还知道自然界中有哪些更小的微粒?二、合作学习与展示交流1.阅读“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是哪位科学家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问题2:原子核与电子的分布情况是如何的?问题3:原子核很小,但质量极大(约等于整个原子的质量),可见其密度也大的惊人,你能否根据下列数据估算一下原子核的密度与原子密度的比值是多少?原子的半径是10-10m,原子核的半径是10-15m。(设原子呈球型,球的体积公式是V=)2.阅读下列文章,体会物理学家卢瑟福在建立原子的核式模型过程中的巧妙实验:卢瑟福从1909年起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目的就是想证实汤姆生提出原子模型的正确性,实验结果却成为否定汤姆生原子模型的有力证据。在此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为了要考察原子内部的结构,他用从天然放射性物质中放射出的α粒子进行轰击金箔的实验。在一个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Po),它发出的α射线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一束很细的射线射到金箔上。当α粒子穿过金箔后,射到荧光屏上产生一个个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可用显微镜来观察。整个装置放在一个抽成真空的容器内,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能够围绕金箔在一个圆周上移动。 如图所示:实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而被反弹回来,这就是α粒子的散射现象。如图所示:打出的α粒子绝大多数直接穿过原子,说明原子内大多数空间是空的;少数发生偏转,那是靠近了原子核受到排斥;极个别发生大角度偏转,那是撞到原子核被弹开了。所以确定原子内有一个原子核,集中了所有正电荷。和你的同学讨论,从这个实验,你领悟到了什么?3.了解百年来,科学家们探索物质微粒的进程问题1:原子核是由哪些微粒组成的?问题2:原子核内微粒的带电性是如何的?问题3:原子核内的物质又是由什么更小的微粒组成的?问题4:试一试,按微粒发现的时间(或大小)顺序,对你所知道的微粒进行排序。三、训练巩固:完成“WWW”的内容,并交流四、检测评估:1.根据原子的结构填空:2. 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 和 构成的。而在原子核内部,质子是带 电的,中子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 ,则是组成质子和中子的更小微粒。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C.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不显电性的D.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的数基本相等4.为提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提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C.近代科学家提出的质子、中子、夸克都是比电子更小的微粒D.夸克是组成质子和中子的更小微粒五、感悟平台:1.你的收获:2.你的疑问:六、作业导航:1.完成本节课课时作业;2.预习下一节七、导师反思:原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