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9.2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3.理解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教学重点: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教学难点: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课 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同学们,当我们骑自行车或玩滑板车时,需要它们不断地运地运动就必须怎么做呢?(学生回答)提问:那么,物体运动是不是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呢?(学生先讨论,再以小组为单位说自己的看法)引出课本的两种观点:1.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观点: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2.以伽利略为代表的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老师:为了证明哪个说法正确,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讲授新课学点一: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设计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器材:木板、斜面、小车、毛巾、棉布实验次数 表面材料 阻力大小 滑行距离 速度变化快慢1 毛巾2 棉布3 木板推理想象 光滑平面相同条件:相同的小车、小车开始运动速度相同(同一斜面、从同一高度静止开始下滑)不同条件:表面不同即阻力不同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理想推理法2.总结分析: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在 时,总保持 或 。说明:(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2)、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课堂练习: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B.力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C.停止用力,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D.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学点二:1.通过做课本P18图8.1—3 的小球惯性及通过器材演示课本P18的“想想议议”的第2点,让学生讨论分析产生演示实验中的现象。教师总结得出:惯性概念2.概念:任何物体都有保持 的性质,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注意:(1)普遍性(没有条件):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2)惯性没有方向。物体只是保持之前的运动状态。3.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1)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为什么会向前倒?(2)汽车突然刹车,为什么也会向前倾?(3)汽车突然加速,为什么会向后倒?4.让学生讨论:惯性的利与弊(1)惯性的利用:(2)惯性的带来的危害:(3)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的做法:(教师利用课件列举)三、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B.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受力才能运动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2.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四、小结(一)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2.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五、作业《能力培养》本节课程内容的第1、2课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