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9张PPT)创造宣言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01新课导入内容总览02整体感知03深入探究04课堂小结05拓展延伸06布置作业新课导入在世界历史的学习中,你知道有哪些著名的“宣言”吗?《共产党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导入新课新课导入“宣言”是什么意思?宣言,一是指(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二是指宣告、声明。根据“宣言”的义项,大家猜猜陶行知的《创造宣言》的主要内容会是什么呢?导入新课新课导入整体感知了解作者,识记“中伤、鲁钝、豢养、走投无路”等易考词语。阅读课文,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重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明确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重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品味本文逻辑谨严、气势充盈、激情洋溢的写作特点。(难点)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教学目标议论文论点 论据 论证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议论文三要素:论据类型:论证方法:驳论方法:驳论点 驳论据 驳论证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议论类型:立论 驳论整体感知——文体知识【驳论文】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列现象,示弊端,探根源,指出路。整体感知——文体知识陶行知(1891—1946),教育家。安徽歙县人。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等主张,形成了“生活教育”思想体系。他先后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主要作品:《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整体感知——作者介绍“创造”一词在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的成绩或东西。什么是创造?一般指政府、团体或其领导人为说明其政治纲领或对重大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发表的文告。也有几国联合发表的或以会议名义发表的宣言,如《共产党宣言》。这里作者用来表达自己的一种坚定信念。什么是宣言?整体感知——知识了解本文创作于 1943年10月13日,选自《陶行知全集》第四卷(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陶行知在文中的基本观点是: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先生写此文,着重启发青年人,去掉在科学创造方面的妄自菲薄、无所作为的五大思想障碍: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龄幼小,能力薄弱,困难当道。整体感知——背景资料中伤( ) 懒惰( ) 遁词( )鲁钝( ) 懦夫( ) 豢养( )灌溉( ) 繁殖( ) 自暴自弃( )塑像( ) 玄奘( ) 苏彝士( )zhònɡduòdùndùnnuòhuànɡuàn ɡàizhíbàosùzànɡyí整体感知——识字记音形近字鲁dùn( )dùn( )菜钝炖chún( )粹纯nuò ( )夫rú ( )家懦儒nuò( )米糯整体感知——识字记音形近字zāi( )树运zài( )栽载cái( )剪裁繁zhí( )zhí ( )日殖值zhí( )树植整体感知——识字记音中伤:污蔑别人使受损害。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以走了,比喻陷入绝境。整体感知——词语解释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愚笨,不敏锐。望洋兴叹:顾影自怜:鲁钝:整体感知——词语解释朗读课文,思考问题整体感知——自主学习思考:作者的宣言是什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1)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2)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3)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4)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整体感知——自主学习说说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观点?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整体感知——自主学习梳理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论点展开论证的。整体感知——自主学习第二部分(第2-4段):阐述教育者的创造。第一部分(第1段):发出“让我们继续创造”的宣言。第三部分(第5-11段):批驳不愿创造的错误认识。第四部分(第12-16段):阐述失去创造力后的可悲下场,呼吁创造。整体感知——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直接引出论题——创造,总领全文。1.文章开头段有什么特点?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深入探究环境太平凡生活太单调年纪太小太无能陷入绝境2.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批驳了哪些观点?是用什么方法来批驳的?深入探究①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白纸名贵的杰作石头不朽的雕像八大山人飞帝亚斯、米开朗基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深入探究②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 产生了坐监牢 《易经》之卦辞《正气歌》苏联的国歌《尼赫鲁自传》沙漠 苏彝士运河开肉包铺子 平老静深入探究③年纪太小,不能创造。但是当你把莫扎尔特、爱迪生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给他看,他只好哑口无言了。深入探究④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深入探究⑤走投无路,不能创造。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深入探究3.作者所举的“不能创造”的五种借口都有什么共同点?环境太平凡生活太单调山穷水尽,陷入绝境 生活处境年龄、能力缺乏自信年纪太小 太无能深入探究4.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深入探究5.浏览课文内容,找一找作者在论证过程中还使用了哪些方法?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比喻论证,“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深入探究6、“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比喻论证。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指当一个人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比喻论证,生动形象,使道理浅显易懂。深入探究7、“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古语说明要走出绝境就要“变”,这里的“变”就是创造 ,而创造需要智慧、勇敢和坚定的信念。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深入探究作者用“东山樵夫”喻指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以树苗茅草喻指学生,指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既不能发现学生的价值,也不能给予他们更好的指导,最后只会毁灭他们。这是比喻论证,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8.文中写东山樵夫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呢?深入探究引用罗丹的话,生发开来,进一步正面阐明人人能创造的观点,深化了课文的论证,使文章的中心论点更加鲜明突出,论证结构更加严密。9.文章最后一段引用罗丹的话有何作用?深入探究回扣开头所举画家罗丹的事例,再次大声发出宣言。10.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呢?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深入探究11.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哪些句子明显表明了作者的感情?作者渴望创造,热切呼唤。“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深入探究1.找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运用排比修辞,强调了在单调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之作。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深入探究——品味语言运用排比修辞,列举事例,具体生动地强调了有志者排除万难就可取得巨大成就,更有说服力。2、 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深入探究——品味语言作者运用比喻修辞,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生动地说明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3、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深入探究——品味语言1、文章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分析。深入探究——细读品味2、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首先通过宗教家、美术家、教育者的创造来说明什么是创造,然后通过事例分别批驳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中心论点。再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最后,发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创造宣言。深入探究——细读品味3、谈谈本文的写作特点。(1)叙议结合,以议为主。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分析。深入探究——细读品味(2)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文章在批驳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时,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例如,第5段中,列举八大山人作画和飞帝亚斯、米开朗基制作塑像的例子,反驳了“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的观点;第9段中引用慧能的名言、第10段中引用歌德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相应的观点。深入探究——细读品味(3)运用排比,增强文章说理的气势。本文作为一篇演讲稿,为增强语言的气势,增强论证的效果,运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或肯定人物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或赞叹人物经历的非凡,从不同角度反驳错误观点,使论证内容充实、丰富,具有说服力。深入探究——细读品味课堂小结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创造美好未来。课堂小结本文叙议结合,运用大量的比喻和排比,层层深入地剖析了教育领域内的创造问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鼓动性。课堂小结学后感悟感悟1:生活中有许多生活不如我们,健康不如我们,或许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都创造出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所以,只要我们有勇气,有自信,敢创造,同样也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的人生篇章。感悟2: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文中所言,除了有勇气、意志、信念之外,要创造还需要有智慧。而智慧主要来源于学习。让我们现在好好努力,为将来更好地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堂小结创造宣言什么是创造美术家—造石像教育者—创造真善美的人、理论、技术对创造的看法不能创造(错误)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纪太小、能力不足陷入绝境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正确)如何创造:拥有创造意识,从点滴做起发出呼吁——勇于创造鼓励教育者学会创造板书设计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拓展延伸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拓展延伸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陶行知的教育故事拓展延伸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拓展延伸心理测试1.自己的家庭和生活,需要和周围的人保持相同的水平,你认为这个见解如何? A.完全正确 B.有点正确 C.不对2.宴会时,你如何寻找适当的异性? A.找出最满意的,与他接近 B.身边任何一位都可以 C.跟看上去坦诚亲切的人接近拓展延伸3.当你经过陈列窗或镜子前面的时候,你喜欢停留一下,照照自己吗? A.经常 B.偶尔 C.很少4.由于你的过失而产生了不愉快的场面或难题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A.为了使自己不受责备,想出一套似是而非的托词 B.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尽全力处理善后问题 C.尝试修正事态,并寻求对自己有利的解释5.对自己不熟悉和不擅长的事,你能大胆愉快地接触它吗? A.很难 B.偶尔 C.没问题拓展延伸选项 问题 A B C1 1分 3分 5分2 5分 1分 3分3 5分 3分 1分4 1分 5分 3分5 1分 3分 5分问题计分21-25分:你乐观自信,对自己的才能和外表风采充满自信和骄傲。如果偶尔有自卑感,也是环境变化的缘故,譬如处于人才济济的场所等。16-20分:你有过分追求、理想太大的缺点。你不满足现状,想出人头地,导致你去追求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也可以说,你过于追求完美,过于计较,反倒陷入自卑感中不能自拔。拓展延伸11-15分:你在做事前就过早贸然断定自己不行,自认为不如别人。主要原因是你不了解周围人们的真实状况,不清楚事情的本来面目,搞清楚的话就会恍然大悟,随之则坦然自如。你的缺点在于一旦自认为不行就心灰意冷。5-10分:你对自己缺乏自信,习惯用消极悲观的眼光看待事物,只看到不利之处,所以总是尚未尝试就想要退缩。其实,更多时候你是被自己的想象打败的。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下列句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管什么时候,人都不可以自暴自弃。B.这副对联挂在这气派的厅堂,真是画龙点睛。C.以他的个性,事情未到山穷水尽时,他是绝不会罢休的。D.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B布置作业——当堂检测2.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B.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受诸多因素影响持续走低,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持续下滑。C.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D.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B布置作业——当堂检测3、请同学们任选作者批驳段落的一个论据,根据示例将其扩写成一段话。要求:扩写内容能支持作者观点,重点扩写作者所举反例中能驳斥观点谬误的相应细节或事实。当堂检测布置作业——当堂检测扩写: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形状凹凸不平,坑坑洼洼,粗糙之极;颜色深浅不一,丑陋无比,可是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经过他们的雕刻,叮叮咣咣,丑陋变神奇,平凡变不朽,谁说平凡不能创造?原文: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拓展延伸示例布置作业——当堂检测4、仿照示例扩写,全班交流小结。6岁的莫扎特(也译作“莫扎尔特”),小小年纪,周游欧洲,用天赋、汗水创造了轰动世界的经典名曲《第一交响曲》。小小年纪,如此创造,谁能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呢?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当堂检测1.读了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你对“创造”这一话题有了怎样的感悟,请你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创造”的认识。2.阅读有关创造思维、创造精神的资料,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布置作业——课后作业刘伟10岁时,因为触电意外失去双臂,但他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凭着顽强的毅力,伤愈半年后,他学会了用脚刷牙、吃饭、写字。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是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励志名言。2012年2月3日,刘伟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及“隐形翅膀”的称号寻找当代或身边现实生活中与课文有关的实例。布置作业——课后作业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创造宣言.mp3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五单元《创造宣言》同步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