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灯光教学逐字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灯光教学逐字稿

资源简介

8.灯光教学逐字稿
环节一:导入与目标确认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灯光》。在开始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你们的生活中,灯光代表着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很好!灯光确实可以代表很多含义。今天,我们要通过这篇文章,探索作者笔下的灯光又代表着什么。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运用检索式阅读方法。
2.讨论文中三种灯光的含义及其联系,培养思维能力。
3.发现灯光与课题之间的关联,提高文本分析能力。
师:现在,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默读全文,特别注意文中提到的不同灯光。
(学生默读)
师:默读完毕,谁能告诉我,文中出现了哪三种灯光?
生1:天安门前的灯光。
生2:书本中的灯光。
生3:郝副营长的灯光。
师:非常好!让我们进一步探讨这三种灯光的含义。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个圆圈,分别写上三种灯光)
师:天安门前的灯光代表什么?
生4:和平。
师:没错。那么书本中的灯光呢?
生5:幸福的民众生活。
师:很好。郝副营长的灯光又象征着什么?
生6:自我牺牲换来的胜利。
师:太棒了!现在,让我们思考一下,这三种灯光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思考讨论)
生7:我觉得是先有郝副营长的牺牲,才有了天安门的和平,最后才有了人民幸福的生活。
师:非常好的观察!你们发现了这三种灯光之间的因果关系。革命先烈的牺牲换来了国家的和平,进而带来了人民的幸福生活。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学生回答)
师:在游戏中,常常有一种叫"触发器"的东西,一碰到就会引发某些事件。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也巧妙地使用了一个"触发器"。谁能找出来?
生8:是"多好啊"这个短语。
师:没错!让我们一起在文中找找这个触发器出现的地方。
(学生查找)
生9:在第2、4、7、10段都有。
师: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个触发器的。
1.从眼前写起:作者看到眼前的景象,心头微微一震,触发了回忆。
2.借用进入画面:作者并没有过多描写触发器,而是借它进入了回忆的画面。
3.形成线索:触发器在文章中多次出现,串联起不同的场景和情感。
师:现在,请大家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选择"灯光"作为贯穿全文的意象?
2.文章中的三种灯光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情感或主题?
3.触发器"多好啊"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分享)
环节二:深入探究:灯光的象征意义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文中的三种灯光。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一下,这些灯光与课题之间有什么关联。
1.灯光的聚焦
师:请大家想一想,"灯光"本身是什么?
生1:是一个光点。
师:没错!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巧妙地用了三个不同的"光点"。这些光点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生2:它们都代表光明和希望。
师:很好!这三个散点最终聚焦成了一个焦点。它们不仅代表光明和希望,还隐喻了什么?
生3:隐喻了追求光明的人。
师:太棒了!无论是郝副营长还是作者,他们都是追光者。让我们在黑板上画一个图来表示这个。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个小圆圈汇聚成一个大圆圈的图示)
2.回忆与现实的交织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文章的结构。第3-11段是什么内容?
生4:是作者的回忆。
师:对。那么第1-2段和第12段呢?
生5:是现实中的场景。
师:很好!那么,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重点在哪里?
生6:在回忆部分。
师:为什么?
生7:因为回忆部分篇幅更长,内容更感人。
师:非常好的观察!回忆中包含了两种灯光:书中的灯光和郝副营长成为的灯光。而现实中则是广场上的灯光。这种结构设计有什么用意呢?
生8:可能是为了对比过去和现在,突出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师:精彩的分析!
3.灯光的多重含义
师:这些回忆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很容易触发他的思考。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在不同的时期,灯光代表着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时间轴)
师:在革命岁月中,灯光代表什么?
生9:代表牺牲精神。
师:在郝副营长的书本中,灯光又代表什么?
生10:代表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师:在当下的生活中,灯光又代表什么?
生11:代表国家安稳,人民幸福的生活。
师:太棒了!你们看,灯光的含义是如何随着时间变化的。
4.灯光的深层意义
师: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灯光对于作者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播放背景音乐,展示PPT)
灯光是:
1.心中的明灯
2.黑暗中的烛照
3.困境中的利刃
4.一往无前的指引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选择"灯光"作为标题?它和文章内容有什么关联?
(学生思考讨论)
生12:因为灯光贯穿了整个故事,从革命时期到现在。
生13:灯光象征着希望和进步,无论在哪个时期都是如此。
师:非常好!你们的回答让我想到了一个成语,叫"一脉相承"。灯光确实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但它始终代表着光明、希望和前进的方向。
5.总结与升华
师:让我们用四句话来总结灯光的意义:
1.灯光永远是心中的明灯。
2.灯光永远是黑暗中的烛照。
3.灯光是困境中的利刃。
4.灯光是一往无前的指引。
师:这四句话不仅概括了文章的主旨,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希望你们也能想起这盏灯光,给自己勇气和力量。
环节三:写法探秘:点面结合的艺术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现在让我们来探讨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的。这种写法不仅能让文章更生动,也能帮助我们在未来的写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1.从现实切入,引发回忆
师:文章是如何开始的?是直接讲述回忆吗?
生1:不是,是从作者在广场散步开始的。
师:没错!这就是"面"。那么在这个"面"中,作者特意提到了一个"点",你们发现了吗?
生2:是清明节这个时间点。
师:很好!为什么作者要特意提到清明节呢?
生3:因为清明节是缅怀先人的日子,容易引发回忆。
师:太棒了!这就是作者巧妙之处。他用一个"面"(广场散步的场景)和一个"点"(清明节)相结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回忆。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由感而发"。
2.特殊触发器的运用
师:在文中,有一个特殊的"触发器",谁能找出来?
生4:"多好啊"这句话。
师:没错!这个触发器非常有趣。大家觉得这是作者偶然听到的,还是刻意安排的?
(学生讨论)
师:其实,这可能是作者根据事实进行艺术加工的结果。作者可能之前并没有特别在意"多好啊"这句话,但在写作时,他意识到这句话可以很好地连接现实和回忆,所以把它作为触发器。这告诉我们,在写作时,我们也可以刻意组织一个触发器,只要它符合基本事实,就可以通过艺术加工来使用。
3.点的反复出现与串联
师:大家注意到"多好啊"这个触发器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吗?
生5:出现了多次。
师:对!这就是"点在文中多次触及,串联成线"的技巧。作者通过反复使用这个触发器,将不同的场景和情感串联起来,使文章更加连贯。
4.点面的平衡与特写
师:在写作中,"点"和"面"应该如何处理?
生6:点不能离开面,面也不能缺少。
师:很好!具体来说,"点"不应该在"面"中沉没,而是要有"特写"。比如文中对郝副营长点燃书本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特写。而"面"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7:让读者产生共鸣。
师:没错!"面"的描写能让读者更容易代入情境,产生共情。
5.情感的永久记忆
师: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被一篇文章感动?
生8:因为文章讲述了感人的事件。
师:对,但仅仅是事件够吗?
生9:还需要细节的描写。
师:太棒了!事件带来的往往是短暂的记忆,但如果加上精致的细节描写,点面结合,就能成为永久的记忆。比如,郝副营长点燃书本的故事,加上他钟爱这本书,这本书代表他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这些细节,是不是让这个故事更加难忘?
师总结:
1.从现实(点或面)写起,引出回忆。
2.使用特殊的触发器,可以是自然存在的,也可以是艺术加工的。
3.让"点"在文中多次出现,串联成线。
4.保持点面平衡,点要有特写,面要引发共情。
5.用细节描写增强情感记忆。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