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法治国家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法治国家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回顾旧知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 )、( )、( )共同推进,坚持( )、( )、( )一体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法治中国建设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一框 法治国家
探究与分享(一)
从排污费到环境保护税的历程
2018年1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依法征收环境保护税,实施多年的排污费不再征收。
1979年
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排污收费制度
2011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开征环境保护税
2014年
环境保护法规定,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
2018年
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
2016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环境保护税法
2016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
委就环境保护税法
(草案)征求意见
结合材料,说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有
哪些积极作用。
你应该知道的环境保护税法的三个问题
向依法设立的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应税污染物的
在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设施、场所贮存或者处理固体废物的
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谁来纳税?
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
应税污染物有哪些?
哪些情形不纳税?
探究与分享(一)
答案:
①将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有利于解决排污费制度存在的执法刚性不足、地方政府干预等问题。
②有利于增强纳税人环保意识,强化企业治污减排的责任。
③有利于构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绿色税收”体系。
④有利于规范政府分配秩序,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强化预算约束。
⑤“费改税”的过程还是一个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听取人民诉求、反映人民意愿、汇聚人民智慧的过程,也是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纳入法治轨道、不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过程。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1、内涵
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①原因:
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②要求:
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愿望,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2、具体体现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相关链接
(2)坚持良法之治
①原因:
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
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②要求:
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
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探究与分享(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公民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必要时,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对涉及公众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除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外以自己名义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
结合上述法律法规的规定,讨论如何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
表达权和监督权。
探究与分享(二)
答案:
①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修改、完善与公民权利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严格贯彻执行已有的法律法规。
②要规范、畅通保障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渠道并增强实效。例如,坚持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现代通信工具,为公民获知信息提供便利和服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及时了解民意;等等。
③要为公民行使权利提供资源保障,使公民有条件表达自己的意愿、维护自己的权益。
④要发挥公民自身及自治组织的作用,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提升公民理性参与公共生活的素养,引导公民依托自治组织行使和维护权利。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①公民权利的内容:
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
②原因:
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③要求:
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
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第三单元
公民权利:指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所享有的公民资格和与公民资格相关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权利。
公民政治权利: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监督权等。
注1:公民权利≠公民政治权利
《世界人权宣言》序言指出:“鉴于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鉴于各会员国业已誓愿同联合国合作以促进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和遵行,鉴于对这些权利和自由的普遍了解对于这个誓愿的充分实现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因此现在,大会,发布这一世界人权宣言,作为所有人民和所有国家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以期每个人和社会机构经常铭念本宣言,努力通过教诲和教育促进对权利和自由的尊重,并通过国家的和国际的渐进措施,使这些权利和自由在各会员国本身人民及在其管辖下领土的人民中得到普遍和有效的承认和遵行。”
相关链接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①国家权力的内容:
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②要求:
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
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成不敢腐、不
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注2: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要建好笼子。笼子太松了,或者笼子很好但门没关住,进出自由,那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扎紧笼子
探究与分享(三)
查阅宪法相关规定,说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最高人民法院
两会期间,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日常监督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回答:“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监督的方式大体上有这么几种,一是每年3月听取和审议一年一度的‘两高’工作报告,二是每年10月‘两高”都会在常委会上作专项工作报告,三是司法解释的备案审查,四是依据监督法开展询问和质询,五是专题调研。”
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法律依据。
探究与分享(三)
答案: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贯彻实施好宪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坚决纠正违宪违法行为。根据宪法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七条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监督职权。上述规定,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主要法律依据。
二、建设法治国家
1、总体要求
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探究与分享(四)
查阅宪法和立法法的相关规定,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对
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等进行备案审查,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2017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向广东等五省人大常委会发函,建议对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有关企业对其超生职工给予开除或者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规定适时进行修改。
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收到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2827件,对审查建议逐一进行研究,与有关方面充分沟通,加强调研论证,提出审查意见,并按规定向审查建议人反馈。
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的,讨论这项工作对推进宪法实施有什么意义。
探究与分享(四)
答案:
(1)备案审查制度主要包括备案、审查以及纠正三个方面的内容。备案就是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在法定的时间内将规范性文件报送法定的机关进行备案;审查就是接受备案的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对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合法性或者适当性进行审查;纠正就是法定的机关依照规定的程序对备案的同宪法、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2)意义:备案审查是实施立法监督、维护法制统一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各项法律制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及时纠正或撤销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就能从源头上制止执法偏差,确保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进而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2、具体要求(措施)
(1)推进宪法实施
①原因:
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②要求: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注3: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之间不存在矛盾,不要把它们对立起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要是监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否违法违宪以及司法人员是否徇私枉法,而不是干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①原因:
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②要求:
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一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
我国主要的法律规范有着不同层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相关链接
法律体系
法律层级
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法律门类,并由这些法律门类及其所包括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的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名词点击
法律体系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①原因:
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
②要求:
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3、意义
(1)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2)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知识归纳
法治国家
建设法治国家
法治国家的内涵
内涵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具体体现
总体要求
坚持良法之治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具体要求
意义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推进宪法实施
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