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课件(共37张PPT)-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课件(共37张PPT)-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考纲考情 备考策略
PART 01
考向预测
1、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等内容,关注与必修三交叉知识,高考题经常综合考查。
课程分析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点和意义,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思维导图 速记卡片
PART 02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
1840
1919
1949
1956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过渡
时期(进入社
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进行时期
建立新中国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建设全
面开展,取得成就
至此中国人民
站起来
资本主义道路
行不通
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考点研析 典题研磨
PART 03
探究与分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青天
1851-1864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861-1891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1898.6.11
资产阶级立宪派
戊戌变法(103天)
1899-1900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1901-1911
封建统治阶级
清末新政
1912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为什么?
考点1.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社会性质
历史任务
探索过程
结论
旧民主主义革命包含了农民阶级革命以及资产阶级革命,这些都是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但是,辛亥革命未能铲除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统治的根基,也没有改变中国深层的社会结构,更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提),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目的)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及结果
考点1.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拓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外因:①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其在华特权,决不允许中国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强大起来,成为它的竞争对手。(帝国主义不允许走)
内因:②封建主义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势力不愿意走)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民族资产阶级没能力走)
误区.近代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
误区
分析
【分析】近代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本原因是封建主义的腐朽。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2.(2023春·湖南衡阳·高三校考阶段练习)1899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上第一次介绍了马克思和他的学说,但没有引起中国知识界的广泛注意。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使苦苦寻求救国良方的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燃起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希望,中国人民历史性地选择了社会主义。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于( )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中国的近代历史反复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马克思、恩格斯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④十月革命推动了我国人民的觉醒,诞生了中国革命的主心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考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性质
开始标志
指导思想
主心骨
过程及结果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192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
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
重难点: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
1.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2.内容:①民主革命 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
②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3.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相互衔接。
拓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
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意义。
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辞旧)
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迎新)
(3)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世界)
【典题研磨】
1.(2022·全国·模拟预测)2021年是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他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五四运动中他积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五四运动( )
①具有进步性但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
②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敞开了大门
④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够彻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2.(2023·安徽·一模)202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73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②基本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④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3.(2023·安徽·一模)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A
2.(2024·潮州模拟)“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回看走过的路我们可以看到( )
A.1919年,“五四”运动拉开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序幕
B.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发展方向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1982年,党的十二大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针对性限时训练
4.(2024·广东汕头·二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后,某校学生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有同学列出如下的学习分享。其中正确的分享有(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针对性限时训练
时期 事件 意义
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共一大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②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一化三改” 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共十二大 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共建“一带一路” 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融合
7.(2024·广东深圳·二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这说明毛泽东思想( )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及其发展
②成功开启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
③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④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针对性限时训练
微专题二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思维脉图
考点1.社会主义革命/ 过渡时期(1949~1956)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 制度确立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
①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②意义: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考点2.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
历史背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方向引领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客观评价
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最重要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①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也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拓展: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1956~1976)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工业建设 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农业建设 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基础设施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教育科技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②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迎来曙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与巨大成就。总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归纳: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误区.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误区
【分析】过渡时期总任务是“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分析
误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误区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分析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真题感悟
(2023·浙江·高考真题)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2.(2023·海南·统考模拟预测)某班开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为某组同学的发言,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旧的生产关系,解除其对生产力的束缚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党的八大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6.(2024·肇庆模拟)某高三学生准备在2024年高考结束后进行一场研学之旅并撰写研学报告,他计划到江西井冈山感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希望之光,再到河南林县体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那么,在他的研学报告中应该出现的观点是( )
①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前辈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换来的
②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针对性限时训练
【典题研磨】
【典例】(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国没有借鉴苏联经验,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
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③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时政要闻 议题探究
“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考查目标
以“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贡献的有关知识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情境呈现
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以后,社会主义的火种就在东方点燃,曾经困顿无望的中国就有了方向!雄伟壮丽的社会主义事业,凝结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和付出奉献。在科学真理和崇高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大地发生历史巨变,我们有义务用胜利告慰先烈: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使科学社会主义释放出具有强大说服力、感召力的真理光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10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人民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感受着前所未有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的理解。
2.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的理解。
问题探究2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的理解。
时政要闻 议题探究
“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答: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问题探究1
2.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的理解。
时政要闻 议题探究
“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答:①实践角度: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进入新时代,证明了社会主义生机蓬勃、前途无限。
②理论角度:中国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使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强大生机活力。所以说,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