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 花之歌【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奇特的想象。语言运用: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思维能力: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审美创造:了解花的作用及其神韵和品格,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课前解析】关注体裁:《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诗人以花自喻,抒发了其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关注写作手法:本文语言清新,哲理隽永。全文无一“花”字,却句句在写花,作者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运用奇特的想象,为花描绘出一个个积极向上的形象。关注语言特点:作者连续使用大量结构整齐的句式,很有特色。这些整齐的句式使本文语言富于节奏感和音韵美,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层次清晰地将作者的想象一一铺陈开来,画面丰富而有气势。【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重难点)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重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花的散文诗——《花之歌》。(出示课件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好词语和长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3)出示文中难读的词语和长句子,指导读准字音,学会断句。(出示课件4)旖旎 冠冕 婆娑 苍穹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三、读懂文意,把握文章内容1.自读提示: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我”是花?(出示课件5)(1)交流第1自然段(出示课件6)“大自然说出来”指的是花开,“收回去”指的是花落,“又说一遍”指的是来年花又开。这里写的是花的生命周期。(板书:花的生命周期)(2)交流第2自然段(出示课件7)这句话将草丛中的小花比作星星,写花生长在绿地中。(板书:生长在绿地中)(3)交流第3自然段(出示课件8)“诸元素”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孕育、开放、成长、昏昏睡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花的生长过程——芬芳而短暂的一生。(板书:花的生长过程)(4)交流第4自然段(出示课件9)这个自然段写了花有“礼品、冠冕、祭献”的作用。(板书:花的贡献)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花的其他用途,体会花对人类无私的奉献。(5)交流第5、6、7自然段(出示课件10)第5自然段中“欢迎”“送行”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花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我们从这个自然段可以看出花是如何与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的。描写的是花的生活与追求。(板书:花的生活与追求)2.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11)整篇文章的脉络是由花的特点想开去。四、由花的形象想开去,感受课文中奇特的想象1.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想象的奇特?默读相关段落,勾画相关信息。(出示课件12)分小组讨论,点生汇报。总结:第1-4自然段中花的“别名”: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献祭……由花的各个方面想开去。第5-7自然段写花的“行为”:欢迎、送别、摇曳、呼吸、微睡、醒来……由花的动作想开去。有感情地读一读写花的“行为”的句子,这些句子给你带来什么感受?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出示课件13)2.思考:课文没有一个“花”字,把所有的“我”换成“花”试一试,你更喜欢哪一个?(出示课件14)预设:更喜欢原来的。因为作者其实是在借花表达自己积极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用“我”来描述更能使文章显得含蓄而有趣。五、对比阅读1.朗读“阅读链接”中的《杨柳与水莲》,在你认为想象奇特的地方打上五角星,读一读。(出示课件15)2.根据《杨柳与水莲》第8自然段内容说一说:作者由夜想开去,都想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6)学生自由交流。(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认识奇特想象的好处,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合理运用。)六、布置作业课后作业:(1)小练笔:模仿本课,以《××之歌》为题,展开想象,写一首散文诗。要求:运用第一人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2)复习本单元已学习的课文。(出示课件17)【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花之歌》通过花语的倾心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美丽和谐的图画。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