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184019171919192119491956鸦片战争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课前复习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授课教师:苏老师2024.9.6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观点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观点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Q: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面两种观点的认识。1.过渡时期:1949-1956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过渡时期的历史必然性(1)内部条件: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b.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c.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2)外部条件: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3.怎样过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1)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上层建筑)五四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资料卡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进入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3)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a.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b.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c.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性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知识拓展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的重要作用a.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b.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c.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新的历史课题: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2.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3.指明方向(1956年中共八大)(1)重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中共十九大以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九上道德与法治教材1.2/必修一思想政治教材4.1】知识拓展4.严重曲折:“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5.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果(1)工业: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农业: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3)基础设施: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4)科教文卫: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6.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一个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个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肯定”——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第二次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知识拓展必修一P25必修一P29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课堂练习1.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①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②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④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课堂练习2. 老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以下这些老照片见证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历史。以下关于这段历史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是生产力不断适应生产关系的过程②实质是实现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③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④我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C课堂练习3. 某校高一年级三班以“回望历史飞跃”为主题,制作一期黑板报。下列材料中可以选用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③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④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课堂练习4. 自从鸦片战争时起,先进的中国人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都以失败告终。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④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成立了中国共产党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C.④→③→①→② D.④→①→②→③A下课请同学在课后做好复习!PS:课件主字体为汉仪劲楷简,各位老师可以在WPS中自行下载该字体,亦或者更换为其他字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