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2张PPT)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探究西湖醋鱼美味的奥秘 ——乙酸知识目标:1. 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掌握乙酸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2. 知道酯化反应的概念。3. 从乙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素养目标: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原子、分子水平分析乙酸及其反应的微观特征。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用简单实验探究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条件和反应方式。情景引入物理性质【学习任务一】去腥——动手“验”酸性【验证试验】:采用以下药品,验证乙酸的酸性药品:乙酸、CaCO3酸性验证资料1:食醋料酒可以去除鱼腥味(鱼腥味化学成分为三甲胺)三甲胺是一种含氮碱,易溶于酒精、乙酸等有机溶剂。)情景引入物理性质酸性验证【学生活动一】根据乙酸的结构式,写出乙酸的结构简式、官能团。HCCHHOHO羧基(-COOH)【学习任务二】去腥——微观“探”酸性分子结构资料2.烧鱼时,鱼骨中的钙(CaCO3)、磷等矿物质情景引入【学习任务三】提香——实验制“香气”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去腥提香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模拟实验:乙酸和乙醇的反应化学性质情景引入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信息卡片:乙醇和乙酸反应很慢,反应尽可能充分,大概需要很长时间【思考】怎样才能加快此反应的速率?你的方案是?方案优化提高反应速率的方法 实验基本方案确定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催化剂加热无水乙醇、乙酸催化剂物理性质【学习任务三】提香——实验制“香气”实验现象产生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并可以闻到香味实验结论乙醇和乙酸发生反应,生成了具有香味的液体【学习任务三】提香——实验制“香气”CH3 C O CH2CH3乙酸乙酯O试剂:乙醇、浓硫酸、乙酸催化剂、吸水剂碎瓷片:防暴沸长导管:导气、冷凝长导管在液面上:防止倒吸乙醇、乙酸、FeCl3固体混合液、碎瓷片AB冷水饱和Na2CO3 溶液情景引入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学习任务三】提香——实验制“香气”思考: 乙酸和乙醇可能是以怎样的方式相互结合的呢?结合过程中乙酸和乙醇是如何断键的?可能一可能二1818情景引入分子结构物理性质物质 沸点 /℃ 密度 g/ml 溶解性乙酸 117.9 1.05 易溶于水和醇乙醇 78.5 0.7893 易溶于水乙酸乙酯 77.06 0.90 微溶于水,难溶于盐溶液,易溶于乙醇和乙酸【思考】制得的乙酸乙酯是否纯净?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定义:酸和醇起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酯化反应的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化学性质【学习任务三】提香——实验制“香气”情景引入生活“用”乙酸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香料农药乙酸医药生产其他化工产品调味品有机化工原料结构课堂小结性质化学性质用途酯化反应 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2H5 + H2O香料农药乙酸医药生产其他化工产品调味品有机化工原料HCCHHOHO羧基(-COOH)酸性 CH3COOH CH3COO- + H+①②浓硫酸【作业布置】1、(1)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及调查超市等途径了解里各种食醋的种类和用途。(2)通过查阅等资料了解酯化反应中除了浓硫酸外,还有哪些可以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3)通过今天学习试着周末回家做一份醋鱼。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探究西湖醋鱼美味的奥秘——乙酸教材分析乙酸是一种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酸,其分子结构由一个甲基(-CH3)和一个羧基组成。乙酸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酸性、酯化反应反应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详细解析乙酸的结构特点,并通过实验探究、案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化学性质和应用场景。例如,可以通过乙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乙酸的酸性;通过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让学生理解酯化反应的过程和应用。学情分析在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大多数学生对于乙酸的基本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如乙酸的名称、分子式(C2H4O2)等。然而,学生在理解乙酸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场景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部分学生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知识的记忆上,缺乏对乙酸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基于宏观实验和微观探析认识乙酸,进一步认识羧基官能团的化学特性。(2)从官能团角度培养有机物类别观,进一步发展“结构决定性质”观念。(3)认识乙酸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增强学生的学科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2.评价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证据推理能力。(2)宏微结合探究乙酸的性质,诊断并发展学生“结构决定性质”观念。(3)在STSE情境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化学人文素养水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教学难点: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学方法 】教法:问题导向式学习,模型动态演示,建立模型,数字化实验学法:小组合作讨论,设计、展示实验方案,生生互评,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教学过程】环节一、感知乙酸【引入】视频:西湖醋鱼的烹饪方法,西湖醋鱼味美香醇,营养丰富。在烧鱼时常加醋和料酒,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你知道醋里含有什么吗?【学生】乙酸【强调】普通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所以乙酸又叫醋酸。接下来我们通过齐读课本来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学生】乙酸是无色、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熔点16.6℃,当气温低于熔点时,乙酸结成类似于冰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知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感受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努.力学好化学的动力。环节二、探索乙酸【设为】西湖醋鱼味美香醇,营养丰富。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展示】资料卡片1:食醋料酒可以去除鱼腥味(鱼腥味化学成分为三甲胺(N(CH3)3)三甲胺是一种含氮碱,易溶于酒精、乙酸等有机溶剂)【提问】乙酸为什么可以去腥?【学生】乙酸具有酸性[学习任务一]去腥—— 动手“验”酸性【学生】试验验证:采用以下药品,验证乙酸的酸性药品:乙酸、碳酸钙【现象】产生气泡【结论】乙酸具有酸性[学习任务二]去腥——微观“探”酸性【学生活动一】根据乙酸的结构式,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投影】乙酸的结构结构式 官能团【学生活动二】写出乙酸的电离方程式和乙酸与碳酸钙的反应【资料2】烧鱼时,鱼骨中的钙(CaCO3)、磷等矿物质【学生】烧鱼时,醋可使鱼骨中的钙(CaCO3)、磷等矿物质溶解,增强人体对钙、磷的吸收。设计意图: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了解了乙酸的性质,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为了使学生对乙酸的酸性认识更深刻,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乙酸的酸性,行成对乙酸酸性的学习。【过渡】做鱼过程中加醋加酒不仅能去腥而且能提香 [学习任务三]提香——实验制香气【模拟实验】乙酸和乙醇的反应信息卡片:乙醇和乙酸反应很慢,反应尽可能充分,大概需要很长时间【思考】怎样才能加快此反应的速率?你的方案是?【学生】优化方案提高反应速率的方法 实验基本方案确定加热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催化剂 水浴加热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无水乙醇、乙酸催化剂 FeCl3【课本实验讲解】【学生实验】【实验现象】产生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并可以闻到香味【实验结论】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定义】酸和醇起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学生】利用乙酸、乙醇球棍模型探索酯化反应的实质【讲解】科学家通过同位素示踪法标记乙醇中的氧,确定结论的正确性。方程式可以表示为:【思考】: 乙酸和乙醇可能是以怎样的方式相互结合的呢?结合过程中乙酸和乙醇是如何断键的?【结论】酯化反应的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思考】制得的乙酸乙酯是否纯净?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物质 沸点 /℃ 密度 g/ml 溶解性乙醇 117.9 1.05 易溶于水和醇乙酸 78.5 0.7893 易溶于水乙酸乙酯 77.06 0.90 微溶于水,难溶于盐溶液,易溶于乙醇和乙酸【学生】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中酸、溶醇、降酯。设计意图;以情境引导学生感知乙酸与乙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通过实验探究完成乙酸酯化反应的知识构建。为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小组探究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的安全,对催化剂改用氯化铁,并将装置进行改进,实验前强调实验操作安全事项等问题然后通过乙酸、乙醇、乙酸乙酯的物理性质,讲解了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整个过程中学生一直主动参与对酯化反应的探索过程,从而不仅突破了乙酸的酯化反应这个重点知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对信息的分析和应用能力,这也是实验探究素养的具体化。环节三、应用乙酸【过渡】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乙酸的酸性和能发生酯化反应,决定了乙酸的用途。【思考】结合本节内容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归纳乙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结论】1、调味品 2、医药 3、香料 4、有机化工原料 5、农药设计意图:通过对乙酸用途的讨论,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课堂小结】【学业质量评价】编号 试题内容 评价目标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在酯化反应实验中,可用稀硫酸代替浓硫酸( )(2)乙醇和乙酸含有相同的官能团羟基,在酯化反应中都可以脱去( )(3)在酯化反应中,只要乙醇过量,可以把乙酸完全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4)制取乙酸乙酯时,导管应插入碳酸钠溶液中( ) 实验探究乙酸乙酯的制备2 炒菜时,加一点酒和醋能使菜味香可口,原因是( )A.有盐类物质生成 B.有酯类物质成 C.有醇类物质生成 D.有酸类物质生成 用乙酸的酯化反应解决实际问题3 下列关于乙酸的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B.乙酸的沸点比乙醇的高C.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它能与碳酸盐反应D.在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跟醇分子中的羟基结合成水 乙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2)乙酸的酸性酯化反应的实质4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乙酸发生反应的是( )①石蕊 ②乙醇 ③金属镁 ④氢氧化铁 ⑤氧化钙 ⑥碳酸钠 ⑦稀硫酸①③④⑤⑦ 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 乙酸的化学性质5 5.下列反应及断键部位正确的是( )①乙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是①键断裂②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是②键断裂③在红磷存在时,Br2与CH3COOH的反应:CH3COOH+Br2 CH2Br-COOH+HBr 是③键断裂④乙酸的电离:是②键断裂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微观探析乙酸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断键部位,探析反应实质6 如图是某种有机物的简易球棍模型,该有机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下列有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是C3H6O2 B.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 C.能发生酯化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由官能团特性认识物质类别通性【作业布置】1、(1)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及调查超市等途径了解里各种食醋的种类和用途。(2)通过查阅网络、书籍等资料了解酯化反应中除了浓硫酸外,还有哪些都可以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学案习题【板书设计】探究西湖醋鱼美味的奥秘——乙酸【教学反思】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化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即对酯化反应学生小组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我认为这节课的特点是:1、创设的教学情境要有利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西湖醋鱼在烧制过程中通常要加入食醋”在探索问题情境过程中不仅完成本节课的核心知识乙酸性质的理解和构建,同时通过探究过程中创设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的深度思维,所以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灵魂。2.创设的教学情境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末。教学中将乙酸在烹饪西湖醋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作为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将乙酸在烹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酸性、酯化反应等性质分别呈现出来,每个问题情境都会把核心知识内容细化为相应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通过预测、设计、分析、解释、证明等环节,不仅完成了对核心知识乙酸性质的构建,同时提高了学生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而提高学核心素养水平。但这节课也有诸多不足,探究点的设计还值得推敲琢磨。首先,这堂课的重点应放在酯化反应上,对于酯化反应两种脱水方式的探究应大步走,在学生充分讨论后再给出“同位素原子示踪法”,由学生总结酯化反应的实质。对于酯化反应的实验,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对比不同催化剂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效果,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催化剂的重要性,并认识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优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地进行探究,必须大胆地进行问题的设计,而且将一堂课的重点突出来,不要小步走。要善于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快乐学习,健康发展。长导管:导气、冷凝试剂:乙醇、浓硫酸、乙酸长导管在液面上:防止倒吸催化剂、吸水剂碎瓷片饱和Na2CO3 溶液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点燃酒精灯,将水煮沸。采血管先插入A管,再将另一头插入B管。将装试剂的A管放入热水中。将没有装试剂的B管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收集1毫升产物后停止实验。反应结束后打开B管红色盖子,。A乙醇、乙酸FeCl3固体混合液、碎瓷片B冷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乙酸 课件.pptx 乙酸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