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1.1 国家是什么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是什么国家是什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一CONTENTS目录国家的本质01PART 01认识国体与政体02PART 02国家是什么国家是什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是什么国家是什么国家的本质PART 0101必备知识1.国家的产生、基本要素、性质、本质、职能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3.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和专政的区别4.国体与政体的含义和关系、一国政体的影响因素5.代议制的含义、原因及作用国家的本质01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史称“开国大典”。下午3时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思考什么是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有何不同?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公告》,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代表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当局已丧失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实的根据。提出一个中国的原则,指出香港、澳门、台湾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这是全国四万万同胞竞相关注的盛典,是真正意义上的举国欢庆。国家的本质01政权领土主权人口国家的基本要素 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它们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国家的本质01政权领土主权人口指处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地下及上空。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一国的领土一般由领陆、领水、领空组成。指政治上实行统治的权力,是指体现这种权力的政权机关是指一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对内对外政策、处理国内国际一切事务的权力。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具有两个特征: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一、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国家的本质01二、国家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和贫富分化原始社会瓦解出现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为维护本阶级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以后产生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的本质01三、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本质01四、国家的本质从国家的本质看,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奴隶主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人民奴隶阶级 农民阶级 无产阶级 极少数敌人国家的本质01五、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区别:①专政就是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②民主: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因此,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2.联系: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国家的本质01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和专政的区别?比较 我国 资本主义国家享有民主的主体 绝大多数人民 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 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对大多数的人民实行专政民主的特点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虚伪性和欺骗性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本质01六、国家的职能是国家的根本职能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是国家行使政治统治必不可少的工具政治统治职能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等。社会管理职能国家的本质01政治统治职能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国家的本质01社会管理职能经济文化教育卫生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是什么国家是什么认识国体与政体PART 0202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认识国体与政体02农民阶级中国共产党人民大众新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工人阶级权力归属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目的:统治阶级行使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政体国家制度认识国体与政体02国体政体权力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封建社会——封建君主制社会主义社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认识国体与政体02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体哦阿健的变化,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变化。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民主共和制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认识国体与政体02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外,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国体与政体的关系认识国体与政体02(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2)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3)影响政体的因素: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相对独立性认识国体与政体02实行代议制的原因: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代议制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人民代表大会 议会 国会课堂小结1.国家的产生2.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3.国家的性质4.国家的本质5.国家的职能:政治统治、社会管理国家是什么国家的本质国体与政体1.国体2.政体:含义、目的、影响因素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课后练习1. 英国持续的罢工造成许多公共服务停摆,也严重挫伤经济。为此,英国议会下议院通过了政府的打击罢工法案,通过立法在罢工期间对一些部门强制执行最低服务标准。根据该法案,在铁路行业和紧急医疗部门工作的一部分雇员将被要求在罢工行动期间工作,而如果他们拒绝,就可能被解雇。由此可见( )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②国家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③英国社会存在尖锐的阶级矛盾 ④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课后练习2.“阶级不可避免地要消失,正如它们从前不可避免地产生一样。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恩格斯的这句话揭示了( )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性质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③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④主权是国家得以存在发展最重要的要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课后练习3. 空想社会主义者设想,在私有制和阶级对立消失后,国家的阶级统治以能将随之消失,国家将变成领导社会共同生产和消费的组织。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角度看,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观点( )①认为国家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②认为国家与阶级对立紧密相关,是统治阶级暴力统治的机关③认为国家的政治职能具有历史性,不会永远存在下去④肯定了国家性质就是阶级性质,有什么样的阶级就有什么样的国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课后练习4.2021年12月,中国外交部网站刊出《美国民主情况》报告,通过列举大量活生生的事实说明“一人一票”的民主堕落到“一美元一票”的美式民主等现状,与中国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 )①民主具有阶级性并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全过程的人民民主③社会主义的民主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民主 ④中美两国都是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课后练习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情境一 西式民主的实质是“钱主”。号称民主典范的美国,其总统和参众两院议员的选举沦为烧钱的游戏,一人一票异化为“一元一票”。筹集竞选经费的能力早已成为问鼎白宫的风向标,金钱是“打开权力之门的金钥匙”。历史学家做过统计,从1860年以来的历次美国总统大选中,竞选经费占优的一方几乎都获得了胜利。情境二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从国家性质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课后练习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从国家性质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解析:(1)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是资产阶级,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西式民主的实质是“钱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